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盤點民營銀行2017年成績單:難掩行業頹勢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洪偌馨

  伴隨著最近一年多家民營銀行行長離職,民營銀行的審批也幾乎停擺,那些還在迷茫徘徊的進入者們也是時候開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價值和未來的方向。

  最近,各民營銀行相繼公布了自己過去一年的成績單。

  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相繼披露了2017年年報,其他銀行儘管尚未公布年報,但是相關經營數據也在近期的發布會以及股東的年報中被提及。

  根據公開數據來看,民營銀行整體在2017年保持了超高速的增長勢頭,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營收、利潤都迅速擴張。

  據馨金融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相關數據披露的幾家銀行中,規模最大的是微眾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817億,實現淨利潤15億。而增速最快的則是富民銀行,營收規模較上一年同期增長670%,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00%(這跟其前一年的基數較小有關)。

  這幾家銀行的數據所體現出的趨勢也與此前銀監會發布的數據相吻合:截至2017年末,民營銀行總資產3381.4億元,同比增長85.22%,其中各項貸款餘額1444.17億元,增長76.38%;而在利潤方面,2017年民營銀行總計實現淨利潤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

  不過具體到個家銀行來看,各家銀行的業務規模、增速等方面還是有著顯著差異。

  ✔  微眾、網商、新網等一批互聯網銀行擴張迅速,優勢明顯:他們大多依托於新金融巨頭、互聯網平台的金融生態,定位相對清晰,技術、流量以及資金成本優勢顯著,因此在過去一年裡,無論是業務規模還是盈利能力方面都進一步與其他銀行拉開差距。

  ✔   但如果從民營銀行整體來看,形勢不容樂觀:民營銀行數量仍在增加,但大多數民營銀行差異化艱難。他們的業務定位大多聚焦於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及智能銀行、互聯網銀行等概念,業務模式同質化的瓶頸難以打破。在加上,它們處於傳統商業銀行下沉和新金融機構擴張的夾縫之中,突圍更加不易。

  1 ,互聯網銀行進入“快車道”

  根據微眾銀行公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該行總資產規模超過817億,比2016年同期增長約57%;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24.49億增長至2017年的67.48億,同比增長月175.54%;而在淨利潤方面則在2017年達到14.48億,是上一年同期的3.6倍;總注冊用戶數則超過6000萬人次。

  微眾銀行的貸款業務其實一直都不複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純線上的小額信貸產品微粒貸以及車貸產品“微車貸”。另外,還有此次年報中提到剛剛在深圳本地試點的小微企業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年報數據,截至2017年年底,微眾銀行的貸款餘額為477億人民幣。同時,年報中還提到,微眾銀行的聯合貸款合作機構已經拓展到50家,分享了75%的業務。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粗略估算,截止到2017年底,微粒貸+微車貸兩個產品的總貸款餘額可能就超過了1900億。

  依托於微信+QQ兩大超級流量入口,微眾銀行的C端在線小額借貸業務在民營銀行中幾乎沒有對手。而另外一家依托於新金融超級巨頭螞蟻金服的民營銀行——網商銀行則是在小微金融服務方面一騎絕塵。

  從去年7月開始,網商銀行通過“碼商”計劃進一步加碼了線上的小微金融。儘管他們尚未公布2017年財報,但是在不久前舉行的2018小微金融行業峰會上,網商銀行表示,在一年時間內。該業務覆蓋小微“碼商”2300萬,其中超過300萬用戶使用了貸款,而網商銀行的貸款客戶總數則達到了850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市場利率走高、信貸資本上升是整個金融市場的大趨勢。網商銀行行長黃浩就曾在公開場合透露,該行過去一年的融資成本上升了約1個百分點。

  但從年報數據來看,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都在過去一年裡主動下降了貸款利率,其中,前者在年報中強調,貸款平均利率下降了45個基點,而後者的貸款利率則下降了近1個百分點。

  而根據兩家銀行公開的資訊,通過技術手段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通過大數據、AI學習提高風控水準、減少壞账損失是他們能夠逆市場趨勢而行的主要原因,這也是互聯網銀行的優勢所在。

  事實上,不只是微眾銀行,能夠借助互聯網巨頭生態優勢的民營銀行們,因為有著更加切實的流量、場景、用戶支持和更加明確的業務定位,發展勢頭都非常迅猛。

  剛剛成立滿一周年的蘇寧銀行不久前在發布會上公布,自己的資產規模突破220億元,貸款餘額超過180億元,獲得超50家銀行的同業授信,個人客戶數已達數百萬。

  而另外一家互聯網銀行新網銀行的運營數據也在小米的CDR招股書中有跡可循。

  新網銀行2017年總資產達163.15億元,到2018年3月底,這一數據增長至204.55億元。而從盈利情況來看,儘管新網銀行2017年全年虧損達到近1.7億元,但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淨利潤約0.57億元,扭虧為盈。

  2 ,行業分化明顯

  相比於能夠借助股東的流量資源且定位清晰的互聯網銀行們,絕大多數的民營銀行在很多方面的表現都顯得相對被動。

  今年一季度,天津銀監局一連披露13張罰單,其中4張涉及天津金城銀行,這也是民營銀行首次收到來自監管的罰單。作為銀監會批準籌建的全國首批五家試點民營銀行之一,天津金城銀行的違規案主要涉及同業業務違規。

  具體來看,天津金城銀行存在買入返售業務標的不符合監管規定、同業投資業務投向不審慎、同業業務部分管理制度缺失、同業投資投後管理失職等問題,被天津銀監局合計罰款160萬元。

  除了受到來自監管的壓力外,來自經營方面的挑戰則更直接。根據天津金城銀行2017年年報,該行資產規模、負債規模雙降,雖然營收和利潤微漲,但是業務難做、存款難收的問題也一覽無遺。

  究其原因,一方面,民營銀行大多都是區域性的,除了發起股東注冊地限定於省內,民營銀行的線下網點設定也僅限於總行營業務部,因此如果沒有流量巨頭給予線上入口,那麽民營銀行能夠展業的範圍也就僅限於本地。

  另一方面,即便聚焦於本地,這些銀行也很難形成獨特的業務定位、建立起核心優勢。

  在已經成立的17家民營銀行中,各家銀行關於自己的業務定位,幾乎就是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三農服務”“雙創服務“進行排列組合,輔以“科技金融”、“互聯網銀行”等等概念。

  這當然是監管部門希望看到的,銀監會在《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促進民營銀行發展是加強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金融服務”的重要突破口。

  然而服務小微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一件事,同樣是為本地小微企業服務,即便大型商業銀行不願下沉,線下有城商行、鄉鎮銀行需要業務擴張,更不用說還有很多互聯網銀行、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在通過線上觸達用戶。

  退一步說,即便拋開競爭對手不談,單純要實現服務小微這些目標,為傳統銀行服務不了或者不願意服務的客群提供服務,對於銀行有著更高的門檻要求,比如更低的資金成本、更好的風險識別能力、更精準的獲客、貸後監測系統等等,而這些除了前述可以依托互聯網巨頭、新金融生態的民營銀行之外,其他銀行也很難做到。

  更何況還要考慮當地經濟的發展情況、金融環境等等問題,對於初出茅廬的民營銀行而言,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裡,大家似乎也都很迷茫。

  伴隨著最近一年多家民營銀行行長離職,民營銀行的審批也幾乎停擺,那些迷茫徘徊的進入者們也是時候開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價值和未來的方向。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