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宮鬥劇”真的該被徹底打入冷宮嗎?

源丨話娛(ID:huayufunds)文丨玉嬌龍

地點:某初中課堂

人物:班主任(一位20多歲的女性)、學生

班主任用右手食指抬起學生的下巴,怪聲怪氣地說道:“我倒要看看,是怎麽樣的一張臉,迷倒了那麽多男生?”

在認真端詳片刻後,她又道(請自行腦補《延禧攻略》高貴妃腔調):“嘖嘖嘖,當真是個美人坯子,好一個顛倒眾生的尤物。”

以上,是知乎上關於“女人看多了‘宮鬥劇’會有什麽表現”問題後面最高讚的回答。

不論戲謔與否,這種宛如戲劇劇本一般的造作對話,確有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可能,而當這些重度“意淫症患者”人戲不分時,也容易激起一些人長久以來對泛濫“宮鬥劇”的集體反感情緒。此時,這種曾幾度佔據內地電視劇半壁江山的類型劇,又一次成了眾矢之的。

這不,近期“宮鬥劇”似乎又不得“安生”了。

黨媒發文批“宮鬥劇”在網絡複燃

去年可謂在各視頻網站及社交平台搶盡了風頭的網播宮鬥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眼盼著在歲末年初終於被“扶正”,陸續登上了各大衛視。

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正如宮鬥劇中詭譎多變的劇情反轉一樣,這兩者雖貴作為年度電視劇作的流量和話題“雙姝”,但風光過後,卻連在衛視播出的資格都不能長久擁有。

今年1月25日,《北京日報》客戶端官微發文列舉宮鬥劇“五宗罪”,不日,各相關衛視緊急撤播《延禧攻略》和《如懿傳》。

余波未平,一波又起。時隔一個多月後,中宣部旗下重要黨刊《半月談》發表了刊文《“宮鬥文化”在網絡平台複燃,“權謀學”被一些年輕人奉為人生指南》,稱“雖然一度複燃的宮鬥題材電視劇近期遭遇各大衛視集體‘下架’,但不少宮鬥劇早已‘變換賽道’,將主陣地轉移至網絡平台,多家視頻網站點擊量榜單依然被宮鬥劇佔據。”

此外,該文還提出,“天價版權”的“宮鬥劇”,是“導致版權價格不斷攀升的重要推手”。

很快,網上又有消息傳出,稱“宮鬥及權謀題材網劇將停發備案號,不準再上線,且正在籌拍的也叫停”。

網傳的“停發宮鬥、權謀題材網絡劇備案號”截圖

但隨後,騰訊《一線》發文,稱通過聯繫知情的網劇從業者了解到,該截圖並不屬實,“總局並未下發過相關文件,但對於下一個階段的影視劇作品,總局鼓勵正能量、陽光向上作品和現實主義作品的創作。”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在沒有白紙黑字的文件下來之前,一切似乎只是虛驚一場。

但聯繫到今年年初廣電總局發文要求2月15日後對重點網劇報備系統升級後“兩次備案”難度的大大增加,再加之無論是黨嚴肅發文,還是不實網絡傳言鵲起,在當前的大形勢下,即使轉戰網播,古裝劇的日子“好過”,也“不好過”。

“宮鬥”、“權謀”成電視劇敏感詞

今年開年,熱度最高的三部網播古裝劇莫過於《皓鑭傳》《獨孤皇后》和《東宮》。

2月20日“骨朵數據”網絡劇排行榜

尤其相較於前兩者,當前正在熱播的《東宮》在話題度上似乎更足,在播出過程中不僅產生了“話梅劇”這樣的新詞,而且#希望東宮男主孤獨終老#和#白眼狼李承鄞的自畫像#等話題頻登微博熱搜。

這幾部佔據“多家視頻網站點擊量榜單”的劇,在用話題熱度和播放量證明轉戰網播的古裝劇在市場上依然受青睞的同時,卻在審查中也依然受限重重——在視頻網站正式上線之前,它們都曾遭遇變故:

《皓鑭傳》曾宣布定檔2018年11月15日在愛奇藝獨播,但臨時通知發布會取消,《東宮》曾宣布定檔2018年12月12日在優酷獨播,也宣布延期,兩者的理由都是“因檔期調整”;《獨孤皇后》更是在2017年7月份宣布殺青之後就經歷了長時間過延期,最後從“上星劇”變為“網播劇”。

雖然上文提到的網傳“宮鬥及權謀題材網劇將停發備案號”的截圖消息被否認,但不謀而合的是,在黨媒《半月談》發布的《“宮鬥文化”在網絡平台複燃,“權謀學”被一些年輕人奉為人生指南》一文中,“宮鬥”和“權謀”元素卻也被明確提及,僅是從標題判斷,其嚴肅批判性就可見一斑。

而若從以上三部劇的故事內容分析,雖然都有兒女情長的主線,但背景都設定在古代宮廷之中,涉及權利爭奪和宮廷鬥爭,《皓鑭傳》更是因為“強行洗白歷史人物”而遭網友吐槽。

而除了一部分已亮相的作品因涉及“宮鬥”和“權謀”元素遭批,據此前五大衛視和“優愛騰”公布的待播劇片單中,2019年還有很多待產腹中的古裝劇都在度日如年:

涉及“深宮權鬥”的《長安十二時辰》,“在權謀、復仇、危機中為愛力戰天命”的《狼殿下》,“目睹宮廷險惡之爭鬥“的《大明皇妃孫若微傳》、“朝中大臣和宗族勢力因各自利益相互爭鬥”的《大宋宮詞》,以及“經歷了陰謀、背叛、欲望、戰爭”的《九州縹緲錄》等。

這些在投資製作、劇作故事以及演員咖位上都當屬於頭部的大劇,多是曾遭遇“撤檔”或“延期”的積壓劇。

同時,據廣電總局近期公布的《2019年1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顯示,在一月份備案的古代題材電視劇共8部,佔公示總數的9.76%,較之上月,數量銳減一半有余。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備案中,“宮鬥”和“權謀”元素依然存在於個別電視劇的劇情中,但也已經屬於少之甚少了。

備案作品《滇嬌傳》和《麒麟閣》的內容提要

“宮鬥劇”真的該被徹底打入冷宮嗎?

“宮鬥劇所表現的‘權謀學’、‘人性惡’,年輕職場人士易將職場不如意在宮鬥劇中對號入座,放大人性中的陰暗而忽略積極向善的部分。”

這是《“宮鬥文化”在網絡平台複燃,“權謀學”被一些年輕人奉為人生指南》一文中著力批判之處。

過度放大“人性之惡”,過度展示封建社會的“綱常倫理”、“男女不平等”等過時觀念,這是宮鬥劇的原罪。

電視劇版權因為大熱的宮鬥劇而在數年間翻漲幾十倍,形成了脫離市場實際的“天價版權”,造成了行業間的不良競爭,這是宮鬥劇的第二重罪。

但是拋開此類劇本身存在的思想弊病和造成的行業負面影響等可以靠政策監控和引導逐漸健康化的問題,現在任何含有“宮鬥”和“權謀”元素的古裝劇真的應該被全盤否定嗎?

顯然,觀眾是其中最激烈而理性的持反對意見者。

正如文章開頭那個略顯誇張的舉例一樣,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會有人沉溺在宮鬥劇“爽氣十足”的角色扮演中,但絕大多數稍有判斷力的年輕人,並不會將“宮鬥劇”或者“權謀劇”中某些言論“奉為人生指南”。

此話不僅以偏概全,而且有強行代表的意味兒。

從根而論,就觀眾角度而言,僅僅就是因為很多人就好這一口。從古至今,閑來無事,人人都喜歡以通俗化的娛樂活動來解悶派遣,古有勾欄瓦肆裡的才子佳人,現有巴掌大螢幕裡的活動小人兒,圖得都是一個樂呵而已。

而且自2011年《步步驚心》和《宮鎖心玉》含有“穿越”和“宮鬥”等元素的大火古裝劇等,因涉嫌扭曲史實而被廣電總局首發“限古禁令”以來,雖然有關政策在逐年嚴格化,但依然有很多備受觀眾熱捧和市場青睞的古裝劇在不斷地產生,甚至勢頭更加猛烈。

而且在當前的電視劇市場,我們也可以看到,傳播優秀古代文化和寶貴精神、人性情感的古裝劇也有,脫離現實的“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抗戰劇也有,一身槽點的現實劇也有很多,而借現實外殼表現瑪麗蘇愛情的劇更是層出不窮。

因此,若一部劇,既能與觀眾產生共鳴,又能證明其市場潛力和價值,但僅僅只是因為“外包裝”的類型而無視其內核對其進行幾乎“一刀切”式地“判刑”,是否過於武斷和草率?

在這種略顯“過度化”的政策引導下,除了會使得一些積壓的優質劇一再錯過良好的市場時機而造成損失,而且屢次三番傳出的虛實難辨的“限古禁令”,也會造成相關行業從業者的恐慌和灰心。

原文標題:被一張假截圖嚇到風聲鶴唳的宮鬥劇,越被批“越堅強”

責編 |馬天舒

E N 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