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生寶寶少吃少哭愛睡,可能是甲狀腺有問題

「林醫生,會不會弄錯啦?我家寶貝除了有點黃疸,平時吃了就睡,不哭不鬧可乖了。」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門診,貝貝媽抱著寶寶疑惑的問著。

小兒內分泌主任醫師林艷解釋道:「根據寶寶的化驗單,新生兒高促甲狀腺血症的診斷是明確的,這類寶寶少吃少哭愛睡,往往會被家長認為很乖很好帶,現在寶寶出生已經快兩周了,應該積極治療,把促甲狀腺素的指標控制下去。」

「林醫生,我以前只聽過大人有甲亢或者甲狀腺有結節,怎麼新生兒甲狀腺也會有問題?」

帶著貝貝媽的疑問,林艷表示,如今隨著對先天遺傳代謝性疾病的重視,新生兒都會進行一份足底血篩查,其中一項就是關於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過去也叫呆小症。很多患病寶寶,大多癥狀都不明顯,都是像貝貝這樣因黃疸入院篩查才發現。在追問病史的過程中,家長回憶後才發現孩子平常確實是有黃染延遲消退、奶量減退、不愛哭、愛睡、大便幾天不解等癥狀。

「這些寶寶一旦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到了嬰幼兒及兒童期,智力及體格會明顯發育落後,身材矮小,並可能出現特殊面容、皮膚粗糙、反應遲鈍等表現,這時再來治療,往往預後不佳。」林艷說。

甲狀腺素是甲狀腺分泌的重要激素,它有促進營養代謝、體格生長、大腦發育,完善神經及心血管功能等作用。換而言之,對於像貝貝這樣的新生寶寶,一旦促甲狀腺素分泌過多就會使得甲狀腺素分泌減少,會讓小朋友體格和大腦發育落後,變成俗稱的「呆小病」。

但是,早期乾預對這個疾病非常有效,一般在出生2周左右發現並及早乾預,僅需要「甲狀腺素」製劑口服就可以逆轉病症。在發達國家,因為早期篩查和治療的普及,嚴重的「呆小症」已經消失。

哪些新生寶寶應該特別關注甲狀腺功能?

1、早產兒;

2、母親懷孕時常感胎動少,過期產的寶寶,巨大兒;

3、出生後出現過低血糖的新生寶寶;

4、合併一些危重疾病的新生寶寶,如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缺氧窒息等;

5、母親妊娠期或本身合併有甲狀腺疾病的新生寶寶;

6、母親妊娠期間碘攝入過多或缺乏的新生寶寶;

7、新生寶寶出現病理性黃疸,或出現嗜睡、少哭、前後囟門過大、便秘、臍疝、小陰莖、隱睾、唇裂、齶裂等。

一旦確診後,林艷提醒,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乾預、足療程,在治療期間,母乳餵養的寶寶,母親應該注意避免使用大豆、纖維素和含鐵豐富的食物,這些成分均能影響甲狀腺素的生物利用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