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城沒有“嫡長子”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冷澤林

  來源:光子星球(ID:TMTweb)

  得益於去年銷量大幅提升,長城汽車2021年總營收1364.05億元,同比增長32.0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7.26億元,同比增長25.43%。營收、利潤雙雙實現大幅增長。

  不過翻過年後,長城汽車接連爆出負面消息,先是歐拉旗下兩款主力車型因原材料漲價被迫停產;後受到春節、博世ESP供應短缺的雙重影響,長城2月新車銷量僅有70792輛,同比下滑20.5%。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產銷數據公告中,長城改變以往的風格開始公布起了另一數據。“1-2月長城汽車15萬元以上車型銷量佔比提升至15.5%,智能化車型佔比提升至88.1%,檸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車型佔比達75.1%。”

  與比亞迪不同,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長城將智能化放在了首位。

  繼特蔚小理後,近期長城也推出了自己的領航輔助駕駛NOH,成為傳統車企中智能化跑的最快的主機廠之一。不同於新勢力的純電車型,長城NOH最早搭載在了燃油車WEY摩卡車型上。

  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以及42號車庫的試駕來看,NOH有著並不輸於新勢力的表現。

  為長城提供NOH領航輔助的供應商毫末智行,前身為長城先進技術研發部,2019年底獨立。一家人本就不說兩家話,長城也很是“寵溺”地宣布2022年搭載毫末智行自動駕駛系統將覆蓋旗下數十款乘用車型。

  依靠長城每年龐大的出貨量,毫末智行書寫了一部性感的故事“三年內裝機量過百萬”。

  資本也是很信服,使其在去年順利完成兩輪融資,估值已超10億美元。同樣2018年脫胎於長城的動力電池企業蜂巢能源,在完成近200億元融資後,今年初開啟上市輔導。

  如果說國內新能源的上半場是電動化,那麽下半場就一定是智能化競爭。倒轉順序的長城能否如同比亞迪一般讓新勢力再次感到不安呢?

  先電後智or先智後電?

  長城、比亞迪作為上個世紀末起家的國內自主品牌,在當下新能源浪潮中卻選擇了不同的變革路徑。

  表面上看,說比亞迪是轉型最為激進的傳統車企也並不為過,實際上,這也離不開王傳福自收購秦川汽車之日便放出的豪言,“西安秦川可作為電動汽車市場之切入點。”

  而國內其余傳統車企在新能源化的轉型上卻要慢得多,歐拉可以看作長城新能源轉型的第一步,創立於2018年,就這樣歐拉還是中國主流車企中第一個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2019年歐拉銷量3.9萬輛,2020年5.6萬輛,2021年通過女性化行銷,銷量大幅提升到13.5萬輛,而這個數字也幾乎就是長城汽車2021年全年的新能源銷量(13.7萬輛)。

  看似比肩蔚小理,實則歐拉品牌並沒有真正為長城帶來多大提升,微型車低毛利的情況隨著上遊原材料漲價不見改善,反而低門檻的限制,隨著競爭對手增多,將進一步向主機廠施加壓力。

  另一方面,汽車作為男性主導的市場,女性品牌成長空間還是略低,也抹殺了價格區間進一步擴大的可能。除非像mini或smart一樣,背後有著寶馬與奔馳兩個豪華品牌的大哥撐腰。

  除此之外,長城目前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新能源車型,哈弗全系均為燃油車與油電混動(插電混動才算新能源),魏牌瑪奇朵/拿鐵DHT-PHEV分別較油電混動版價格提升2-10萬元不等,相對比亞迪混動來講溢價更高。

  有業內人士向光子星球指出,這是由於比亞迪DM-i結構更簡單所帶來的成本降低。就電動化來說,長城仍是邁著緩慢的步伐。

  不過在自動駕駛方面,比亞迪卻慢了半拍。當前比亞迪漢DM車型共搭載4個環視攝影頭和1個高感知攝影頭,特斯拉Model 3則搭載了8個攝影頭。而漢EV的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採用3顆毫米波雷達+單目攝影頭方案。

  在42號車庫輔助駕駛測評中,比亞迪漢EV作為旗艦級轎車其DiPilot輔助駕駛系統在排行榜中墊底。

  從宣傳到實際配置上,比亞迪都沒有將智能化作為重點,實際上這也是比亞迪當下的戰略。由於在燃油車市場並無優勢,多年來銷量均在吉利、長城之下,唯有在新能源市場早期,依靠低價跑量佔領市場,才能籌集足夠的資金流支撐起比亞迪接下來的行動。

  相反,長城基本盤仍舊穩固,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自主三強中,吉利零售銷量121.3萬輛,同比下降2.8%,長城94.9萬輛,同比上升13.4%,比亞迪72.4萬輛,同比上升73.5%。。

  短時間來看,燃油車的基本盤並不會隨著新能源銷量的走高而元氣大傷,長城依靠多年燃油車市場經驗的支撐,並不急於通過低價、透支品牌形象的方式銷售新能源車,而是走了一條與新勢力較為相似的路,通過智能化水準拉高售價及品牌形象。

  如近期上市的拿鐵DHT-PHEV,售價來到了30萬元,與理想ONE對位競爭。同時由毫末智行研發的NOH輔助駕駛系統,將在今年年中解鎖城市領航輔助功能,同時全場景NOH以及HSD(HAOMO Self-Driving)也將在下半年及明年推出。

  而當下,僅有小鵬明確表示將在今年上線城市領航輔助駕駛功能。

  從一定程度上講,長城在智能化程度上的進展已經追上了部分新勢力,不過其電動化的速度有仍是讓人覺得“單腳走路”。先電後智是當下傳統車企轉型的主要方向,而先智後電的長城是否能夠另辟蹊徑呢?

  合作與孵化

  傳統車企由於多年的發展,比之創業公司往往在組織、決策流程上顯得臃腫。而燃油車市場形成的舒適區也容易使得部分員工懈怠,缺乏衝勁,因此引入新鮮血液、開放系統便顯得尤為重要,合作與孵化也成為當下傳統車企轉型的關鍵詞。

  長城旗下主要孵化了三家公司,分別是蜂巢能源、仙豆智能以及毫末智行。

  與比亞迪相同,長城也有自己的三電技術,電機電控來自蜂巢易創,也外購聯合電子。電池有蜂巢能源,當前仍處於產能爬坡階段。

  2021年,新能源滲透率不斷走高,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根據SNE Research數據,憑借416.67%的增速和3.1GWh的裝機量,蜂巢能源擠進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

  比之比亞迪電池出生的身份,蜂巢成立也不過3年,此前只是長城內部的一個項目組,2016年升為事業部,2018年才正式獨立並開始面向市場。而快速的增長,一定離不開背後長城的鼎立支持。

  蜂巢能源裝機量中95%配套長城汽車,5%配套零跑、哪吒等車型。與之相似的還有比亞迪,2021年比亞迪電池自產自銷比例也達到了94%。

  雖然無論比亞迪的弗迪電池還是長城的蜂巢能源都未能完成“斷奶”。不過,當下主機廠對加強供應鏈話語權的期望愈發強烈,“寧王”的位置也並不穩固,不少車企都在尋找第二供應商,如小鵬、廣汽去年引入了中創新航,寶馬簽約億緯鋰能。

  也就是說在新能源市場二線電池廠商們仍舊擁有一定的窗口期。

  因此,2021年末的電池日上,蜂巢能源也是喊出了2025年全球產能規劃目標提升至600GWh的口號。

  對比同一時期各家的產能規劃,或可直觀理解蜂巢此次擴能。

  寧德時代規劃產能800GWh,其余排名在蜂巢能源之上的企業如中航鋰電、國軒高科,規劃產能分別為500、300GWh。去年狂賣60萬輛新能源的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規劃產能也僅有450GWh。

  除動力電池外,長城還在2019年分別孵化了智能座艙的仙豆智能和自動駕駛的毫末智行。而這兩家企業的人員構成十分相似,一部分來自汽車產業,一部來自互聯網。

  仙豆智能成立的使命十分明顯,作為一塊長城與外界之間的跳板。3月成立,7月便與騰訊、長城達成合作。

  據騰訊某高管告訴光子星球,在仙豆的整合過程中,他們把互聯網的理念、方法跟汽車廠原有的一些知識結合。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左邊能夠連接長城,右邊能夠連接互聯網。

  而另一專注於自動駕駛的企業——毫末智行,也在長城的庇護下成長為一個獨角獸。

  由於背靠長城,毫末在輔助駕駛數據累積上並不擔心,雖然落後於特斯拉、小鵬,但其搭載在長城的燃油車型及混動車型上,出貨量仍是可觀。截至2022年3月,毫末用戶輔助駕駛行駛裡程已經突破600萬公里,據毫末估計兩年內搭載HPilot系統的乘用車總量將超過100萬台。

  同時基於此,毫末也能走出與其余自動駕駛公司不同的路,採用漸進式自動駕駛研發。一方面迅速提升長城車型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能緩解自動駕駛企業的營收困境。

  據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在發布會上透露,2021年毫末營收也達到數億元,是中國營收增速最快的自動駕駛公司。

  長城的手牌

  比亞迪車機以及輔助駕駛功能被不少車主吐槽,但卻並未妨礙其國內新能源霸主的地位。其中DM-i、刀片電池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也是其這一階段重要的兩張手牌。

  今年2月,比亞迪宋系列憑借24532輛的銷量奪得SUV銷量冠軍,超過了經久不衰的長城哈弗H6。不僅是比亞迪,理想、蔚來、特斯拉等車企也都時常出現在與燃油車競爭的榜單之上。

  我們把長城拆開看,似乎旗下的幾家子公司都有不錯的表現,但當集合在長城車型上時,卻並沒有拿出讓人記憶深刻的產品。

  雖然長城坦克500發售幾個月訂單便突破3萬,坦克300賣到斷貨,但隨著新能源政策的不斷收緊,大排量車型的前途並不樂觀。

  而坦克的火爆也並未給長城新能源轉型帶來助力,相反坦克獨立運營後,魏牌享受不到熱度,歸於平庸。

  眼下,魏牌繼續承接著燃油車時代的使命,帶領長城衝擊高端,不過該品牌1月整體銷量也只有5098輛。即使有著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的加持,魏牌的DHT-PHEV又能否打得過風頭正強的比亞迪DM-i?

  相反,比亞迪獲得了大量市場份額後,轉頭開始在智能化上補課,本月先後與百度、NVIDIA達成合作。獲得自動駕駛能力的比亞迪或許還將延續去年的高速增長。

  在純電方面,歐拉當下面臨著原材料上漲停產的問題,同時換芯、漲價後的歐拉還能否被消費者繼續青睞?

  另一邊,去年廣州車展上長城的高端純電品牌也正式亮相,外觀獨特的機甲龍似乎想複刻坦克的火爆,但誇張的智能化配置和限量銷售,總讓人覺得噱頭意味更足。

  實際上,當我們將長城亮出的手牌一張張拆解後發現,長城手牌不少,但在新能源市場並未做出一個有潛力的產品和品牌。

  拋開掙積分的歐拉不論,魏牌和沙龍鐵了心衝擊高端,從正常角度來看,沒有一款走量,且符合大眾的車型,如燃油時代的哈弗H6。當人們提到長城時,想到的仍是SUV和皮卡,難以與新能源相互聯繫。

  長城打造爆品的能力很強,不過似乎僅限於燃油車市場。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