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陽修為什麽要修《新五代史》

在已有了薛居正等主編的五代史以後,歐陽修為什麽獨出心裁,重又編出一部體例和寫法不一樣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歐陽修傳》中對此作了簡約的說明:“自撰《五代史記》,法嚴詞約,多取《春秋》遺旨。”所謂“自撰”,是說這部史書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而“《春秋》遺旨”即《春秋》筆法。歐陽修自己說:“嗚呼,五代之亂極矣!”“當此之時,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縉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複廉恥之色者皆是也。”他作史的目的,正是為了抨擊這些他認為沒有“廉恥”的現象,達到孔子所說的“《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的目的。

《玉海》引《中興書目》說,這部史書可能出自歐陽修晚年所作,寫完以後,藏在自家,在他死後,才由家屬上呈宋朝皇帝,然後藏進國家圖書館。到金章宗時候,這本新的五代史才逐漸代替了《舊五代史》。

歐陽修的五代史,原稱《五代史記》,後來為和《舊五代史》區別,才被稱為《新五代史》。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卻又把它稱為《新五代史記》,這顯然是錯誤的。這一點,已為當代著名史學家柴德賡在《史籍舉要》中辯正。

歐史可取的地方大致可以歸納為下列諸點:

一、歐陽修在編撰《新五代史》時,又增加了“薛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宋人編的《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余錄》、《九國志》等等。因此在敘述某些傳記時,史實比“薛史”有所充實。歐陽修在《新五代史·馮道傳序》中說他曾征引了五代諸種小說,可見他選用材料之廣。尤其應當肯定的是,“歐史”對奚、契丹、吐谷渾等邊疆少數民族的史實,較之“薛史”有較多的補充;對南方各國的史實,也比“薛史”記載得詳明。《十七史商榷》說。“僭偽諸國(指南萬諸國和北漢),皆歐詳薛略。”這是因為歐陽修博采筆記小說和野史、雜史,大量充實史料的結果。

二、歐史對原來“薛史”蕪雜的部分作了必要的刪削,使得條理更加清楚。《郡齋讀書志》指出:“歐陽永叔(即歐陽修)以薛居正史繁猥失實,重加修定”,功勞頗大,以至當時把歐陽修比之漢朝著名史家班固、劉向。尤其是“歐史”對列傳部分作了分門別類的歸納,使同類人物各合為一傳,如《死節傳》、《義兒傳》、《伶官傳》、《逆者傳》等,使讀者要查找某一類人物或某一歷史事態發展線索時,可以有較方便的條件。比如對五代時期戲劇史的探討,《伶官傳》便是極好的綜合資料;《義兒傳》對當時大將的養子制度,也提供了一定的線索。

三、歐陽修編《新五代史》,用力頗深。從他的集子看,他和很多人商榷過,曾經歷了長期探索;對《舊五代史》中的許多史實錯誤,進行了訂正糾謬。

上述幾個方面,都是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不可泯滅的功勞。後世史評家常常對“歐史”貶責過多,其實是不公平的。

但是“歐史”也有其致命的弱點,至少有兩點歷來為後代史家所不取。第一、由於歐陽修著意學《春秋》”微言大義”,所以文字過分簡約,這就減去了許多重要的史料。例如,原來《舊五代史》本紀部分有六十一卷,歐陽修省略其五分之四,僅剩下十二卷;尤其是減去了皇帝詔令的部分,而這一部分反映著很多重要的社會經濟政治內容。省去以後,就使後人看不清當時一些重要大事的原來面貌。比如,後周世宗柴榮的反佛毀佛措施,“薛史”全錄該事件的詔文八百多字,至“歐史”只剩下十九字,如果不看“薛史”,這件事情就難以弄得清楚了。再如,“歐史”不主張寫志,《新五代史》中僅有司天、職方二考,而《舊五代史》則食貨、刑法、選舉、郡縣、天文、歷法、職官諸志俱全,為後人研究五代時期經濟、政治制度的沿革,提供了重要資料。

其次,歐陽修過分重視春秋筆法,有些所謂“一字褒貶”並不能說明問題,反而顯得拘泥與可笑。如他講究兩個地方勢力相等的集團打仗,文字上用“攻”;勢力大的打勢力小的行文用“伐”;天子率兵攻戰用“征”;“叛此附彼曰叛”、“以下謀上曰反”等等。這樣過分拘謹地用詞,勢必形成文字上的封建俗套,有時造成不重史實,府就文詞。同樣的毛病,也表現在歐陽修評論某些人物和事件的文字中。比如,他最喜歡以“嗚呼”開頭,評論五代歷史,慨歎五代是個黑暗時期,以反襯宋朝的太平盛世,因此對某些人物便有否定過多的偏見。如對馮道,至今尚未能對他有個較為客觀的評價,這和歐陽修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而且,卷卷評論都以“嗚呼”開頭,也使行文變得板滯,甚至使讀者生厭。因此清代文史大家章學誠譏稱它:“只是一部吊祭哀挽之集,如何可稱史才?”可見什麽事都不可過分。

此外,由於歐陽修過分強調寫史為當時的統治階級服務,有些史實他是有意避諱的。如後周有位大將叫韓通。他忠於後周王朝,反對趙匡胤的陳橋兵變,歐陽修就不給他立傳。這在當時就遇到同輩的議論。據周密《齊東野語》記載,當時有個史學家劉攽(曾參加《資治通鑒》的編寫),曾問歐陽修的弟子焦乾之,五代史脫稿沒有,焦說即將脫稿。劉又問:為韓瞠眼(韓通的外號)立傳沒有,焦說沒有。劉攽大笑說:“如此,亦是第二等文字耳。”這個故事說明歐陽修也未能完全忠實於歷史。這是時代給歐陽修打下的烙印,不能不說是《新五代史》的缺陷。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