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諸葛亮是怎麽一步步被神化的

小說《 三國演義 》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的故事,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 、智激周瑜、三氣周瑜、空城計等虛構劇情,將諸葛亮神化成了算無遺策、通天曉地、精通軍事、運籌帷幄的一個智慧超卓入聖之完美人物。

東漢滅亡後,天下大亂。由亂而治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因此,在對東漢滅亡後的這段天下紛爭的歷史做總結時,有一個主題左右了對那個歷史時期中歷史人物的評價。這個主題是:漢室滅亡後,誰是正統?對於正統的不同認定,導致了對三國時期歷史人物評價的改變。

陳壽寫《三國志》是在西晉,西晉是曹魏的延續,出於陳壽的立場,他在《三國志》中,將魏晉作為正統,孫吳和劉蜀都是分裂天下的角色,因此,在對周瑜和諸葛亮兩人的對比描述上,應該說標準是同一的,不會有故意褒貶的現象。

西晉之後,到了東晉時期,對三國的評價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東晉去魏已遠;另一方面,東晉自己也像孫吳一樣,偏安一隅,當年“孫劉聯合抗曹”便有了現實的意義,因此,自東晉開始,對於三國人物的歷史評價開始出現雙重標準,搖擺不定。一部分後來出現於《三國演義》的虛構情節,也在這個時期開始露頭。這種狀態延續了整個南北朝時期。

到了唐代,隨著大帝國的建立,關於三國誰為正統的話題爭論不太激烈。人們更多只看重歷史事實。例如杜甫極為推崇諸葛亮,是出於其憂國憂民的個人情操,而非正統。與杜甫相反的是李白,大力讚頌周瑜的戰功。在《赤壁歌送別》一詩中,李白寫道:“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從歷史上看,唐朝以前的歷史記載中,諸葛亮與赤壁大戰基本上沒什麽關係,不管赤壁大戰的真偽如何,功勞和光環都是屬於周瑜的。

宋朝對於三國孰為正統的爭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時期,其間又分為北宋、南宋前後兩個階段。北宋時期,歐陽修首先明確主張曹魏為正統,其實也有為趙匡胤塗脂抹粉的嫌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暗合了趙匡胤被“禪讓”而黃袍加身得天下的歷史。雖然歐陽修的曹魏正統論也遭遇一些反對,但是,反對的聲音較弱。到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時,他繼承了歐陽修的觀點,依然以曹魏為正統,對於諸葛亮和周瑜也就沒有明顯的褒貶,按照事實說話。且看《資治通鑒》中的《赤壁之戰》,在司馬光筆下,周瑜英姿煥發,是位胸中帶甲、膽識過人、智勇兼備的優秀軍事家。蘇軾的《赤壁懷古》也正是這種歷史正統觀念的產物,因此,蘇軾在詩中讚美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周瑜:“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對三國正統的重大轉變發生在南宋。南宋的處境與當年的東晉、東吳有點兒類似,長江以北已經被金人佔領,還長期處於戰爭狀態,抗金與抗曹似乎有了可以類比的地方。因此,到了朱熹那裡,以曹魏為正統被徹底推翻,劉蜀成為正統的延續。魏蜀吳三國中,朱熹之所以先推翻曹魏,再排除孫吳,力推劉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劉蜀的“國號”為“漢”,劉備也有一個“皇叔”稱號,可能是皇親。以“漢”為旗號激發民族熱情,也成為抗擊金人的必然選擇。

縱觀歷史,誰為正統?要麽曹魏,要麽劉蜀。當蜀漢在南宋成為真正的正統,諸葛亮立即成為光輝的榜樣,曹操也開始成為奸雄。因此,南宋以後,不管是歷史著作還是文學著作,諸葛亮的地位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目的就是要樹立諸葛亮這個“光複漢室”的典型。諸葛亮被神化的大量舉動也都是在此後出現的,同時沾光的還有關羽、張飛、趙子龍等,以及“桃園結義”的“千古佳話”。

更重要的是,朱熹所創立的理學思想,此後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佔據統治地位,諸葛亮的光輝形象幾乎被永久性地確立,再也難遭質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