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是如何認識黑變病的?

皮膚黑變病,屬中醫「黧黑斑」、「面塵」範疇,是一種皮膚色素沉著性皮膚病,以面部出現瘙癢、潮紅繼而發生黑色色素沉著斑為臨床特徵,尤以額及面頰部多見。多見於青年和中年婦女。

黑變病

一、診斷要點

黑變病屬於色素障礙性皮膚病,與祖國醫學記載的黧黑斑類似,主要累及面部,常起始於顴顳部,然後逐漸波及前額、頰、耳後和頸側、也可見於四肢和軀乾部。

本病一般為慢性病程,女性多發,皮損多為瀰漫性色素沉著斑,呈深褐色、灰褐色、或藍黑色、黑色,與正常皮膚境界不鮮明。初起可有灼熱感、瘙癢感,繼而出現色素沉著,可呈「粉塵樣」外觀。部分患者可發展到第三期:與色素沉著部位相一致的輕度凹陷萎縮,有乏力失眠焦慮等伴發症。

二、中醫解析黑變病病理:

中醫認為,皮膚黑變病病變主要在腎、肺兩臟,病因為六淫侵襲面部。腎在下焦,藏先天之精,為五臟之本,真陰、真陽皆藏於腎,臨床上有「久病及腎」和「五臟之傷窮必及腎」之說,也就等於說腎中元氣不散人必不至於死,腎中精氣充足,則百邪不能擾,人必健康不病。《黃帝內經》說「黑為腎之色」「面黑者腎之病」,所以人們認為皮膚黑變病發作緩慢,病程漫長,符合「久病及腎」「肺主宣發」主皮毛,外邪入侵,傷及皮毛則會出現咳喘胸悶的癥狀。面部皮膚同樣為肺所主,終年暴露於自然界,長期受風、寒、暑、濕、燥、火的侵襲,肺氣失常會出現皮膚開合失度,氣血運行不周,濁氣停於面部膚腠之間,輕則漸、重則黑,進而形成黑變病。肺與腎之間,肺主宣發,腎主攝納,腎氣虛,腎精不足,則必致肺氣不降,宣發無力,肺病則金不生水,導致腎氣愈虧。

「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邪之所腠其氣必虛」這是《黃帝內經》在闡釋疾病病機時的一句名言,任何疾病的發生髮展和轉歸離不開正邪的虛實進退,所以黑變病的病機轉歸同樣如此。本於肺腎,因於六淫。這就是中醫對黑變病的根本認識。

三、中醫分型論治黑變病

明·陳實功最早命名為黧黑斑:「黧黑斑者,水虧不能製火,血弱不能華內,以致火燥結成黑斑。」

《醫宗金鑒》記載:「此證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塵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澤,大小不一,…與皮膚相平。由憂思抑鬱,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於面上,婦女多有之。」

從歷代醫家論述及臨床經驗總結,黑變病多由情志不暢,日久氣滯血瘀,不榮於膚或思慮傷脾,脾虛不能化生精微,氣血虧虛,肌膚失養或肝腎陰虧,水不製火,火熱耗傷陰血,不華於膚而為黑斑。

1、本病辨證分為肝氣鬱結型、腎陰虧虛型、脾胃虛弱型。

肝氣鬱結型:皮損為褐色或灰褐色藍灰色斑,伴有胸脅滿悶,煩躁易怒,舌紅,舌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方用:柴胡疏肝散、逍遙散或血府瘀東加減

腎陰虧虛型:皮損為黑色或黑藍色斑,伴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健忘,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潛陽,補腎祛斑。

方用: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加減

脾胃虛弱型:皮損為深褐色斑,伴食少納差,倦怠、便溏、舌質淡,舌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健脾益氣,補血祛斑

方用:歸脾湯或健脾東加減

2、中醫外治黑變病

七白散外敷:白蘞、白朮、白芍、白僵蠶、白芷、白附子、白芨研末,蜂蜜調為糊狀,敷臉一日1次

穴位注射:取丹參注射液2ml,取雙側足三裡穴,血海穴,每穴0.5ml,3日1次,10次為一療程。(註:以上文中涉及的藥方僅供參考,不做診療依據)

四、黑變病患者注意事項:

01、黑變病的發生,本來就和氣滯有關,出現皮膚黑變以後,情緒更容易受到影響,心理難免鬱悶,但這種精神狀態對黑變病來說,只能加重氣滯血淤,加重皮膚的色素沉著,所以必須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既來之,則安之,自己完全不著急」配合醫生治療。

02、不要亂用藥,得了病,誰都想早點好,網上,周圍資訊紛紛,希望不要輕信,黑變病沒有特效藥,激素藥膏只能使你更加受傷,剝脫劑同樣損傷,化妝品,根本不可能,亂用只能加重病情。

03、要有耐心,黑變病是疑難病,不可能在短期之內好轉,只要有效果,就要慢慢治療,追求速效,頻繁的換地方換醫生,到頭來往往更慢。

04、黑變病是陰霾,所以在飲食上要注意,不能吃寒涼的食品,肥甘厚味,也應當注意,煙不要再抽。

05、注意休息,不能熬夜,晚10點以前一定要睡覺。

06、加強鍛煉,流通氣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