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教育公司掀上市潮 寒冬前批量搶上市

與新《民促法》的頒布有關,國內教育企業的第一波上市浪潮出現在2017年。十餘家教育公司在美股和港股成功上市,並有多家教育公司出現在港股IPO排隊名單中,可用“扎堆”形容。

但2018年,這一浪潮來得更為洶湧。據新京報記者統計,今年已經上市和正在謀求上市的國內教育企業數量達27家,約為去年兩倍。相比起來,2018年才是內地教育企業的“上市大年”。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整體環境及政策因素下,不少公司有“搶上市”心態。

如火如荼的教育公司“上市大年”

據記者統計,從年初至今,登陸美股市場的國內教育公司已有5家,港股算上今天上市的卓越教育,共計8家。另有13家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加上在A股借殼並已獲批的中公教育,2018年已經和正在謀求登錄資本市場的國內教育企業數量達27家,這一數據約為去年兩倍。

從業務類型上看,上市公司所涉業務更加多元,除了此前就有的民辦學校、K12教輔等,今年資本市場迎來了職業教育、在線教育、母嬰平台等新類型。根據統計數據,2018上市公司中,民辦高等教育公司7家,民辦基礎教育公司6家,職業教育公司4家,K12輔導公司3家,在線教育公司3家,教育軟硬體服務公司2家,母嬰社區1家,可謂“百花齊放”。

除了絕大部分公司采取VIE架構上市之外,今年出現了新的上市途徑。在”新三板+H股“等政策改革之下,華圖教育今年2月從新三板摘牌,采取發行H股方式進擊港股,被媒體稱為“從新三板轉港上市第一股”。目前,華圖還在排隊中。滬江也選擇H股上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何周分析稱,滬江選擇H股上市,是為其回歸A股上市留了一定余地,如果搭建紅籌架構,後續想回歸A股的話,就會費時費力。此外,中公教育選擇借殼亞夏汽車上市A股。

這些公司在地域上也較為集中。檢索27家公司的總部所在地發現,有20家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四個地區,其中北京8家,廣東、上海、四川分別各4家。

港股成“香餑餑”

美股用時更短

從數量上看,港股目前是國內教育公司眼中的“香餑餑”。一年時間內,8家上市,13家遞表排隊,比去年翻了一番,甚至出現兩家公司恰巧同一天遞表;加之集中了寶寶樹、滬江、新東方在線等明星標的,港股熱鬧非凡。

相比於A股,港股對於教育公司的認可度較高。加之2018年4月,香港聯交所發布IPO新規,實施“同股不同權”。政策的放開增強了對明星公司的吸引力,港股成為不少公司上市首選。

此前港股上市的教育公司中,民辦學歷教育公司居多,如主營民辦中小學校的睿見教育、宇華教育,以及主營民辦高等教育的民生教育、中教控股等。2018年赴港上市的教育公司,民辦學歷教育依然佔據了大部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非學歷類教育機構,例如母嬰社區寶寶樹、從事職業教育的華圖、從事在線教育的滬江、從事教育軟硬體服務的益達教育等。

相比之下,美股上市的國內教育公司多為輔導機構、在線教育機構,與科技、互聯網關聯性更強。此外由於不同交易所上市規則不同,美股上市有個明顯特徵,即用時短。2018年在美股上市的6家教育機構絕大部分用時不超過一個月。而港股的上市周期較長,多為3—6個月,甚至更長。

A股上市公司中值得關注的是中公教育。今年1月起,亞夏汽車因籌劃收購中公教育事宜停牌,11月初,該重組方案已獲證監會批複,中公教育借殼成功。一位文教領域的金融研究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近期中公、中糧地產等收購方案通過審批,釋放了一個信號:對於教育等偏限制性行業的投資並購來說,A股的市場環境正在逐漸寬鬆。而此前,A股對於教育類資產上市有一定限制,直接IPO通過幾率不高。

上市教育公司超90%破發

3家公司市值蒸發大半

已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13家教育公司中,不少股價表現不如預期。尚德機構、精銳教育、安博教育、希望教育和春來教育這5支股票均在上市首日破發;截至12月24日,新京報記者監控的12支股票中,當前股價低於發行價的有11支,佔90%以上。

其中,股價下跌最為慘重的公司為尚德機構。尚德機構於2018年3月登陸美股,成為今年首家國內教育上市公司,發行價11.5美元。上市首日破發,隨後股價一直在發行價以下,截至12月24日股價2.4美元,相較於發行價跌幅近80%。

當前股價較發行價下跌超過50%的公司共3家,除尚德機構外,還有樸新教育,跌幅65.59%;希望教育,跌幅58.85%;下跌超過20%的公司有9家,佔比達75%。

除去今天上市的卓越教育,從市值上看,2018年已上市的13家教育公司,當前市值最高的是11月在港股上市的寶寶樹,當前市值約14億美元;當前市值排名前五的依次為:寶寶樹、精銳教育(11.85億美元)、中公教育(約8.7億美元)、希望教育(6.73億美元)、樸新教育(4.78億美元)。

就發行市值而言,在卓越教育之外的港股和美股的12支教育股中,有11支市值縮水。其中,尚德機構、樸新教育、希望教育三家公司市值縮水超50%;天立教育、中國新華教育、流利說市值縮水近40%。僅有的一家當前股價高於發行價的教育公司,是二度在美IPO、今年6月初低調掛牌上市的安博教育。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部分教育類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市值縮水,是多方因素造成的,比如教育政策收緊、整體經濟環境下行、金融監管等等。

教育行業具有抗周期性,但同時受政策影響極為明顯。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何周表示,國家對於教育行業的監管趨嚴,各類政策的頒布讓資本市場對於教育上市企業的態度趨於理性。

2018年內教育股出現了兩次集中下跌,均與政策有關。第一次是在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公布後,以民辦學歷類教育公司為主,教育板塊出現集體暴跌;第二次是在11月,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乾意見》頒布,民辦教育資產證券化和資本化遇阻,A股、港股、美股多家教育類上市公司被波及。

多鯨資本合夥人姚玉飛認為,此前二級市場上的教育資產比較稀缺,只有以新東方、好未來為代表的十餘家機構,而近兩年教育公司“批量上市”,稀缺性已經不存在,導致資金相對比較分散。另外,此前市場對於一些教育資產給出的估值報價是相對較高的,因此上市後市值下跌“是擠泡沫的過程。”

股價與市值下跌和當前市場大環境因素也分不開。律師何周稱,在中美貿易戰和資本寒冬的雙重影響下,整個大盤的情況都不太好,市值下跌屬於正常情況。

6家公司虧損上市

2018上半年依舊虧損

根據各公司招股書中披露的近年來財務數據,有6家公司業績在近三年(2015年—2017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包括已上市的寶寶樹、樸新教育、尚德機構、流利說、安博教育,以及正在上市進程中的滬江。

也就是說,這6家公司為虧損上市,其中4家在美股,2家在港股。美股和港股對於公司盈利方面上市門檻較低,即使虧損,這些公司滿足交易所一定條件後仍是可能上市的。

查看各上市公司發布的半年報、季度報可知,這6家公司截至2018年上半年業績依舊虧損。其中寶寶樹虧損最多。此前公開的招股書顯示,寶寶樹已經連續三年虧損,累計虧損超過21億元。招股書中稱,寶寶樹虧損主要由於曾發行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造成,優先股在上市後將轉換為普通股,會造成公允價值損失,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要求,這部分差額就計為虧損,並非意味著經營惡化。這一點,小米在港股上市時也曾面臨相同狀況。

從2018年上半年營收規模來看,27家已經和正在上市的教育公司中,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中國東方教育、中公教育、精銳教育、華圖教育、樸新教育,這幾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均超過10億,其中中國東方教育營收達21億,居於首位。

利潤方面,27家公司中2018年上半年利潤過億的公司有8家。其中,華圖教育(3.1億)、中國東方教育(2.9億)、希望教育(1.92億)位列前三。

2019上市浪潮是否會延續?

為何近兩年教育資產紛紛選擇上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2016年修訂)》規定,對民辦教育實施分類管理制度,民辦學校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辦學屬性。何周認為,這是政策在鼓勵資本進入民辦教育行業。2017年新《民促法》頒布,在姚玉飛看來,很多民營高校和培訓機構搶在政策落地之前上市,以免政策出現限制或不鼓勵的變動。

2018年的上市浪潮或與資本“寒冬”有關。上述文教領域研究員認為,此前港股、美股對於教育股的熱情很高,不少已經上市的公司市值漲得很快,向其他公司傳遞了樂觀情緒;而今年資本市場震蕩加劇,“不光是教育公司,很多行業都想趕在IPO視窗關閉之前搶上市機會,融資過冬。”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還存在一個資本層面的原因,即投資人希望在二級市場獲得一定的回報後退出。

多種原因合流,讓2018年成為特殊的年份。2018年的洶湧上市浪潮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還會延續嗎?看起來似乎並不樂觀。

上述金融研究員對新京報記者分析,對於擬上市的公司來說,股市震蕩導致上市風險加大,教育政策風險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同時近期部分公司上市後表現不佳,這些因素反過來也會影響公司的上市熱情,上市浪潮可能不會延續了。拚圖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磊也預測,在未來一兩年,上市潮會趨於穩定,不會爆發增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