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教育機構境外上市頻見破發 仍難擋境外IPO熱情

  2018年,國內教育機構赴港上市熱正在持續,目前排隊赴港IPO的國內教育機構已逾10家。截至目前,在美國以及香港上市的國內教育機構已近30家。海外市場高估值高IPO效率對國內教育機構吸引力巨大。然而一切盡是看上去很美,境外上市並不代表風險的降低,其中先後有7家中概教育企業從紐交所退市。

  教育機構海外上市熱潮不退  

  在諸多不確定事件和突發性負面事件的大環境下,今年港股市場一路震蕩下行,但教育板塊卻出現逆市上揚的情況。

  面對“風景這邊獨好”的大好形勢,數十家已經按耐不住的國內教育機構紛紛開始遞交上市申請書,包括知名度最高的教育機構新東方旗下的新東方在線、以線上培訓為主的滬江教育、以及以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教育為主的博駿教育、以育兒教育為主的寶寶樹等。

  而精銳教育和樸新教育則選擇在今年的3月和6月於紐交所上市,繼續追趕著國內教育機構赴美上市的熱潮。至今美股中概教育股已超過10家,涵蓋職教、K12、幼教等多個細分方向。其中包括新東方教育集團,雙威教育,諾亞舟教育,學而思國際教育,51talk無憂英語等多家公司。

  教育機構緣何放棄A股 選擇境外上市 

  以華圖教育為例。今年3月,港交所官網披露了華圖教育的上市申請檔案,5次衝擊A股失敗的華圖教育欲從新三板直接轉戰港股。此時距離華圖教育從新三板摘牌,僅過去了38天,華圖教育成為了首家新三板轉戰港股的公司。

  在赴港和赴美的選擇當中,更多的企業由於地緣優勢、語言優勢,以及和內地的緊密合作等優勢而選擇前者,這也是為什麽近年來,我們看到很多教育企業從其他資本市場轉向了香港。

  今年港股教育板塊全線上漲4.38%,在恆生指數累計跌幅4%的整體頹勢的對比下,教育板塊的成績顯得異常亮眼。 中教控股年初至今累計上漲1倍以上;新高教教育則上漲94%,近翻一番;楓葉教育漲幅達到56%;睿見教育上漲54%;宇華教育也在這七個月中累漲近50%。根據統計,至少有五隻教育股目前仍舊處在歷史新高附近,比如楓葉教育、宇華教育、睿見教育、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團等。

  政策支持也對於教育機構構成利好,今年4月,港交所宣布擬定《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重新開放“同股不同權”架構。新政實施以後,以小米、美團為代表的互聯網獨角獸相繼赴港上市,港股成為資本布局的便捷通道,對教育企業的吸引力也大為增強。

  儘管去年9月,被視為對民辦教育利好的新《民促法》開始施行,但由於新政策的配套細則仍未完全落地。許多教育企業因相關資質問題難以在A股上市,但港股和美股卻提供了一條可行的上市融資管道。所以在細分的股票市場,美股、港股更受青睞。

  教育企業上市亦存風險 退市破發成常態

  對於教育企業而言,上市則是一把雙刃劍。相對於互聯網等其他行業,教育行業本質上是一個“慢行業”,教育資產的規模化存在著不確定性。

  現已在港交所上市的八所國內教育機構中,首日破發的佔到了62.5%。今年三月上市的尚德機構,由於被曝涉嫌虛假宣傳、退費難等利空消息影響股價頻頻下跌,市值縮水近1個億;樸新教育上市之後股價曾經一度翻倍,但在今年6月股價遭遇腰斬,至今仍在低位遊走;2017年9月上市的紅黃藍也因去年年末的虐童事件股價暴跌,至今沒能翻身。

  而安博教育的退市也是一個警示。2010年,安博教育首次申請赴美上市。上市之前,為給上市蓄力,安博教育大規模收購教育培訓機構以擴充體量。快速並購中的矛盾則在上市後集中爆發,之後企業的業績大幅下降、股票大跌。2014年5月,安博教育黯然退市離場。儘管今年6月,安博教育再度悄然登陸美股,在募資金額上,已經由第一次IPO的1億美元縮水至776萬美元。

  有專家表示,大量的教育企業上市,會改變人們對教育行業的傳統認知,並可能讓一部分教育人的初心發生變化,從而帶來更多社會層面的問題。“未來,在業績增長以及規模化發展的壓力下,如何在教學品質和商業利益面前保持平衡,將成為教育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儘管如此,教育板塊仍然是關注的焦點,投資者熱衷追捧的領域。香港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表示:“教育板塊是目前市場的焦點之一,尤其是港股目前仍然有不少不確定因素,教育板塊作為內需成長型品種,未來潛在增長太空仍大。”

責任編輯:郭春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