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倒奶更無恥,這家企業竟拿逝者做行銷

企業要想樹立自家品牌信譽,靠的應該是品質過硬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卑劣的無腦行銷。

文 | 晨 沐

穿著藍色工服,身披印有“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字樣的綠色綬帶,幾名工作人員舉著“張某某先生意外身故獲賠120萬元”的宣傳板和保單,笑容滿面地走在街頭。

近日,以上這樣一張視頻截圖在網上熱傳,中國人壽也因宣傳“客戶意外身亡獲賠120萬”的做法,引發網友質疑。

拍下這段視頻的網友這樣自述:“今天逛街無意看到中國人壽的宣傳,工作人員舉著各種理賠成功的牌子,總感覺哪裡不對!”

這位網友的感覺還真對了。在筆者看來,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明明只是在履行合約,卻如此“喪事喜辦”,用錢多來吸引眼球,拿人命來做行銷,可以說已經到了沒有“底線”的地步。

1

5月7日晚間,中國人壽重慶市分公司確認了此事的真實性,並通過“中國人壽股份重慶市分公司服務號”微信公眾號發布道歉聲明:“近日,我公司永川支公司在對一位意外身故客戶的家屬作出大額賠付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出現不當宣傳行為,造成惡劣影響,對此我們向客戶家屬和廣大民眾表示深深的歉意。我公司已誠懇向客戶家屬當面致歉並取得諒解,同時對支公司經理進行免職處理,並對其他相關人員開展批評教育。”

但網友們顯然是不買账的。

有網友評論稱:“獲賠不是應該的嗎?這也可以人血饅頭?”還有網友表示,死亡理賠搞得好像中彩票一樣,“這宣傳方式,是為了加速投保人死亡嗎?奇奇怪怪”。

也有網友提出質疑:“保險公司為了宣傳自已,就忘了保護被保人隱私了嗎?”

有網友認為,把依法理賠變成業務行銷,把別人喪事變成自家喜事,中國人壽太缺德了吧!

誠然,保險理賠難,是個飽受詬病的社會現象。此前,網上就流傳著各種調侃的段子:“最不保險的事就是買保險”、“保險公司收錢的時候甜言蜜語,理賠的時候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為了證明自家不存在“理賠難”,中國人壽重慶永川公司的業務員抓住了“機會”。但這種做法無疑是太過分了——是否考慮過亡故客戶家屬的心情和感受?將行銷商機建立在人家的災難和痛苦上,道德底線又何在?

據了解,銀保監會人身險部於2020年2月12日發布通知要求,保險不得公開宣傳涉及被保險人的理賠具體案例作為行銷噱頭。

筆者想說,把正常的理賠用來放大宣傳,對企業最終起到的只會是反效果。更何況,一家保險公司是否存在“理賠難”,民眾心中自有一杆秤,不會因為一兩次大肆宣傳,就能決定民眾對這家保險公司的印象。

2

這已經不是中國人壽今年以來首次處於輿論風口浪尖。早在2月,中國人壽前員工張某某實名舉報公司存在大量造假問題,包括“長險短做”騙保客戶、虛假增員、虛列費用、作假账套錢等。4月28日,中國人壽剛剛宣布舉報中反映的違規問題部分屬實,6人被處理,2人被撤職。中國人壽因此還收到監管機構的兩張罰單,合計被罰114萬元。

不僅如此,筆者注意到,2020年保險監管機構共對342家保險機構開出1705張行政處罰罰單,總金額達到2.36億元。其中,中國人壽及其部分分支機構年度累計罰單金額964.8萬元,累計被罰92次,罰單數量和金額均位於行業第一。

3

在此次中國人壽無腦行銷之前,一段牛奶成桶被倒掉的視頻剛剛引發了輿論風暴。

上海市消保委對此表示,把消費者帶溝裡的,是商家的無腦行銷。“消費者把牛奶倒溝裡是這場行銷策劃的必然結果。如果品牌方沒有考慮到這個結果,那就是不負責任。” 上海市消保委唐健盛副秘書長如此表示。

5月6日晚,愛奇藝道歉,稱對於“倒奶視頻”所造成的影響表達歉意,同時重申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食品浪費,並關閉《青春有你》第三季所有助力通道。

5月7日上午,蒙牛旗下官微真果粒也發文道歉。

事實上,近年來因無腦行銷“翻車”的企業又豈止是中國人壽和蒙牛兩家。

比如,不久前某面巾紙廣告,利用尾隨女性、濕巾紙卸妝、變成男性臉孔嚇跑尾隨人的廣告形式,引來了大眾網友的輿論質疑和批評。廣告“創意”中,僅僅依靠美或醜來界定是否犯罪,這明顯是“物化”女性的價值傾向,充滿了侮辱、惡意,不屬於正當的廣告創意。

又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一條中插避孕廣告被罵到下架。廣告講述了男人出軌小三與原配對峙,原配拿出避孕藥回懟”這個你能嗎“,小三完敗變成手機,通過擬人輸出”別讓手機代替了親密,有效避孕親密無間“的訴求。優思明這支廣告拿女性消費,惡意扭曲並傳遞不正確的價值觀遭到全網吐槽:女性是取悅男性的工具?取悅男性是啪啪啪不帶套?渣男出軌以及小三當眾挑釁原配等衝擊大眾底線的價值觀讓這個案例一度成為廣告行銷圈反面教材之一。

不斷翻車的還有椰樹椰汁,今年以來不止一次被罵上熱搜。例如公開招聘“椰樹培養職業經理學校”人才,其中強調應聘者需終身在“椰樹”服務,要寫承諾書,承諾以房產為抵押,離開椰樹以房產償還的條件引起社會極大爭議,網友:現代賣身契?

最後,筆者想說,企業要想樹立自家品牌信譽,靠的應該是品質過硬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卑劣的無腦行銷。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