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知道嗎?寺和廟並不是一回事!

現在大家都把“寺廟”當成一個詞來用,“寺廟”也已經成為佛教寺院的泛稱,但實際上,在古時,寺和廟是完全分開的,在功能上也是也有不同。

“寺”在古代專指皇帝的行政機構,古代漢語中“寺”有“持續、相續”的意思,就是說行政機構是永久性的,要國祚綿綿、代代延續下去。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倍受歷代王朝重視,認為佛教思想有利於國家統治,且對民眾有教化作用,因此中國的皇帝把教授佛法並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就是希望這個場所能夠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辦事的機構,教育的機構。

永平十年,漢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法師迎請到了中國,開始就是鴻臚寺負責接待的。後來因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歡迎,就把兩位法師留在了中國。第二年,漢明帝下令在洛陽城雍門西面,按天竺僧伽藍摩(該梵語的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樣式為這兩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這些房屋依照當時的習慣,也被東漢王朝稱為“寺”。因為寺內的經書是用白馬馱來的,朝廷便將其命名為“白馬寺”。這樣,洛陽的白馬寺就成為中國的第一座佛寺。白馬寺是當時朝廷直屬的行政機構,它的目的就是翻譯經典,還有指導大眾共同修行。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的稱謂越來越少,而逐漸演變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有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裡面不單單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經典都有收藏。很多讀書人,像王陽明、朱熹、范仲淹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掛單讀書。而且寺院裡定期有佛法講座,當地的老百姓都可以去聽,也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是大眾共同修行的場所。

而“廟”是指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廟”在中國的歷史可能比“寺”更長遠,比如孔廟、關帝廟、土地廟、城隍廟等等。我們沒有聽說供關帝的地方叫“關帝寺”的,因為功能不一樣,所以稱謂也就不同。

了解“寺”和“廟”的不同後就應該明白,我們到寺院應該是去學習,而不是祈求神明保佑,換個說法,寺院並不是從事迷信活動,而應是開啟人智慧的地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