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寺”和“廟”有什麽區別?99%的人不知道

寺。最開始有法度的意思,是官舍,吏治的地方,我們聽過大理寺,太常寺。

為什麽佛教叫做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

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

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便採用了“寺”的名稱叫做“白馬寺”,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有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

裡面不單單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經典都有收藏。

很多讀書人,象、范仲淹、朱熹、王陽明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掛單讀書。

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講座,當地老百姓都可以去聽,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一個場所。

“廟”比“寺”出現的更早。一開始的時候,廟是指帝王、貴族祀奉先祖神位的宮室。其實一開始古人是把廟當做貌的諧音,他們覺得在這可以看見先祖的容貌。這從《說文》中可以看出:“廟,尊祖先貌也。”

“廟”一般指廟宇,祀奉的是“神”或者說是已經去世的聖賢,比如城隍廟、土地廟、龍王廟、山神廟、孔廟、關帝廟等等。

去廟裡一般是表達人們對忠孝、信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承載強烈的精神寄托。

寺和廟是有本質的不同,但也有相似地方,寺是指印度傳進我國的佛家,像如來,觀音菩薩,羅漢等都是佛家,寺裡供奉的就他們塑像。

而廟是供奉神仙一類的塑像,如土地爺,山神廟,關公廟,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都在廟裡供奉。

相似地方就他們都掌管人間命運高等地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