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陸曉暉:境內家庭海外資產的配置邏輯與誤區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陸曉暉

  中國家庭境外配置的基礎邏輯主要有三個:實用邏輯、特定風險防範和獲取海外資產收益。不管是出於哪一種資產“出海”的動機和邏輯,不同邏輯下都有相應的資產類別側重和對應的風險需要防範。

  根據瑞士信貸統計,2018年中國家庭的財富管理規模已經達到50兆美元,僅次於美國列全球第二。現在中國家庭有海外資產的配置比例大概平均在4-5%,而在發達國家的這個比例是15%,說明中國家庭海外資產的配比相對偏低。可以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境內中國家庭加大海外資產的配置比例。

  常見的海外資產包括房產、股票、債券、共同基金、對衝基金、PE和海外保險等。在決定買什麽之前,應該解決為什麽買的問題,這就是每個家庭海外配置基礎的邏輯是什麽。根據筆者多年為上海高端社區家庭作境外配置的谘詢經驗,中國家庭境外配置的基礎邏輯主要有三個:實用邏輯、特定風險防範和獲取海外資產收益。不管是出於哪一種資產“出海”的動機和邏輯,不同邏輯下都有相應的資產類別側重和對應的風險需要防範。

  首先說實用邏輯。這包括:子女留學、海外養老、移民、財富傳承等。實用邏輯最大的特點是現在或者未來有確定性的海外支出。由此需要選擇較低風險的資產進行配置,比如:固定收益類、海外保險、自住類房產等。這一邏輯下的風險防範,海外固定收益類產品選擇要注意產品基礎資產的可靠與安全,要防止其底層資產是類似國內不合規P2P這樣的風險;海外保險則要注重險種的比較和選擇;自住房產則要考慮所在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稅收等。

  然後是特定風險防範的邏輯。這包括國家風險、健康風險、匯率風險和公司與家庭資產無法分離等。從這一邏輯出發的海外資產配置目的是降低不確定性。可以使用的方式有保障資產的換匯、匯率對衝工具、家族信託等。風險防範上是要預先做好對應的規劃,而不是跟風購買。

  第三是獲取海外資產收益的邏輯。這主要是基於對不同海外市場的判斷,進行大類資產的類別選擇、產品選擇、國家選擇等。在風險防範上,出於獲取海外投資收益的目的,要特別要注意考慮家庭整體的風險承受能力。比如,有的投資者本身企業在國內是創業期的公司,相當於自己在國內的主要資產是偏股權的。雖然這一部分人的本身的風險偏好可能是偏高的,但如果其海外配置還是去投相對風險偏高的PE或者二級市場,會導致整體家庭資產風險暴露偏高。

  總體看,為避免走入誤區,境內家庭進行海外資產配置,筆者特別提醒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海外資產配置需要與國內事業、國內資產配置綜合考慮。

  第二,中國是新興市場。當前國內掀起了一股東南亞投資熱,如果高淨值家庭本身房產、企業等都是在國內,又將海外配置都投向東南亞,則沒有起到有效風險分散的資產配置目的。在東南亞這樣的新興市場投資時,不要只是對“看上去很美”的投資收益的樂觀預期,政局穩定、匯率、經濟波動等風險要認真評估。

  第三,基礎貨幣外的匯率風險。以澳洲房產為例,雖然在一定時間段內去澳洲購房帶來不錯的账面收益,但澳元兌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其實衝減了相當一部分實際收益。 同樣,投資印度或者越南這樣新興市場的股市,因為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收益會好於一些成熟市場,但印度盧比和越南盾幣值貶值,會導致市值收益的縮水。

  第四,新配置的家庭需關注“選時”,利用好經濟周期(危機),建立起海外的基礎配置。

  利用好經濟周期,甚至利用好一些危機的時刻做海外配置的開始,可以讓自己處於有利地位。筆者2012年在中歐上FMBA時,當時許小年教授給我們上課,第一節課就對我們說,同學們有錢的趕緊到美國買房,這時候是最好的配置時候。為什麽?因為當時的全球金融危機剛剛過掉,美國房地產復甦剛剛起來。確實,當時去投資的校友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同樣,最近我們在跟一些國外頭部的研究機構交流中,看到了不少歐美發達市場的風險信號,尤其在歐洲法國、意大利這樣的國家,因而目前海外資產配置大量投向歐美市場,就可能不是好的“時機”。

  因此,境內家庭在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應基於家庭情況進行風險類別配置規劃,同時,基於市場情況調整大類資產佔比。

  (本文作者介紹: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首屆FMBA,融義財富創始人&CEO,中國理財師職業化聯盟執行委員。超過13年金融與財富管理從業經驗,曾服務於花旗銀行等著名金融機構,首創了國內高端社區財富管理連鎖模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