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耳鳴,聽力下降,怎麼治?

中醫又有「耳鳴乃耳聾之漸也」,所以耳鳴往往是耳聾的預兆或相兼癥狀,亦可能是顱內病變先兆。長期耳鳴易產生思維、情感、聽力、睡眠、注意力等多種病變,引起的病變又反過來影響耳鳴的發作,從而降低生活品質,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肝膽火旺型此類耳鳴類似潮水、狂風、打雷之聲,耳鳴時輕時重,常見性情暴怒之人,突發後常兼有夜寐不安、頭痛眼脹、眩暈、目紅面赤、口苦咽乾、煩躁不寧等癥狀。這類患者情緒自控力較差,中醫有:「怒則氣上」,「暴怒傷肝」,導致肝失調達,氣鬱結化火,上擾耳竅。

治療來說,首先讓患者安定情緒,調整心態,配合中醫清肝降火之處方,比如龍膽瀉肝湯或者梔子清肝東加減等。平時飲食清淡,保持心情舒暢。可用菊花、石菖蒲泡茶飲之,同時維持基礎病治療,比如血壓的控制。腎精虧虛型耳鳴特點多如蟬鳴之音,由輕漸重,安靜明顯,容易心煩失眠,聽力減退,伴隨腰虛酸軟,夜尿頻多,時有頭昏眼花,記憶減退。


臨床觀察發現,此類患者50-70歲較多,很大一部分人有聽神經傳導及腦乾功能障礙。中醫理論講「腎主精,開竅於耳,耳為腎之官,腎氣通於耳」。此類患者多因後天失養,或房事不節,或年老腎精不足所致。對此類患者,中醫治以補腎填精生髓,可用腎氣丸加減化裁,又肝腎同源、精血同源之理,故講究肝腎同補。

建議平時少辛辣傷陰之品,多食滋補肝腎、填精益髓之品,如桂圓、黑豆、黑芝麻、核桃等,睡前亦可熱水泡腳、按摩湧泉穴的習慣,泡腳最好能中藥浴足(如杜仲、牛膝、淫羊藿、山茱萸、菟絲子、何首烏等湯藥),配合按摩及溫灸合谷、腎俞、湧泉、背俞、百會、三陰交、足三裡等穴位。

脾胃虛弱型此類耳鳴特點常在勞累後加重,或者常見於蹲下起立時,發作時耳內有空虛作響、耳周顱面發涼的感覺,伴倦怠乏力,平時素食少,食後腹脹,大便糖稀不成形,面色萎黃欠紅潤。中醫理論講脾主升清,脾胃虛弱,清氣不升,耳竅不能榮養。此類患者治療上予以健脾益氣、昇陽通竅為主,可選擇補中益氣湯或者益氣聰明東加減。飲食上少肥甘、辛辣及寒涼生冷傷脾胃之品,可適量用中醫藥膳調理,諸如黨參、黃芪、白朮煲瘦肉粥養脾胃之氣。氣滯血瘀型耳鳴時間持續,伴耳痛、頭痛,或有外傷史,可觀及其舌質暗紅或有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