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皮囊》扒去炒作的外殼後真的不負盛名麽?

假在家,庫管補了蔡崇達的《皮囊》。因為朋友再三推薦:“這是一本必讀之作,觸及靈魂,安撫人心,讀後會令人卸去浮躁沉浸安和。韓寒、劉德華都為他寫序。”

為了避免先入為主,庫管沒有上網看評論,而是用了半個下午看完了此書。全書共有14篇短篇,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苦難、坎坷讓這個家庭更團結。

第二部分:朋友。朋友兒時混的風生水起,待到日後都沒有我混的好。

第三部分:感悟。字數不夠,隨筆來湊。

Part 1家庭

《皮囊》

和書同名的短篇《皮囊》,庫管認為是本書的MVP。

講述的是作者的阿太,一個活到九十九歲的老太太,脾氣倔強,性格剛硬。切菜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有次切斷手指,和慌亂的一家人相比,她只是平靜的說了句“沒事兒,就是把手指頭切斷了。”

年輕時候,阿太把年幼不會游泳的舅公扔到海裡,讓他學游泳。舅公差點溺死。沒幾日,再次被阿太扔到海裡。阿太只是冷冷地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這成為了全書精華中的精華,很多人也由此明白本書為何名為“皮囊”。

如果在書店,駐足看了這一篇,相信很容易打動路人將它買下,並且還會推薦給身邊的朋友,而這正是編輯的厲害之處。

《母親的房子》

從第二個故事開始,讀者們就發生了分歧。

母親在父親看病錢,兒子學費都沒著落下,非要建新房,還對外稱兒子非要蓋新房,怎麽勸也不聽。甚至還爆料出在家庭最困難時想一死了之,準備了老鼠藥,幾次想掏出來放到菜湯裡。

兩層小樓建好後,母親又想繼續再建兩層,對於剛還完欠款,扛過幾次交不出學費的窘境的這一家,可謂是又好氣又好笑。可是父親不久突然離世,後來鎮政府拆除改建的區域線正好從這房子的中間切開。而母親,執意想要將房子建造完。

在作者看來,母親執意兩次建房是出於對父親的愛。

前兩次建房子,為的不是她或者我的臉面,而是父親的臉面——她想讓父親發起的這個家庭看上去是那麽健全和完整。

而此也得到了一些讀者的支持。

@交憶:現實中真的有像作者母親那樣的人,我也覺得那是作者母親對作者父親特殊的愛。不過作者能那樣支持母親的做法,我也是有點驚訝的。

@言123沁:雖然大眾對這本書捧得是有些過高,一開始我也覺得那位母親很不可理喻,要是放在我的身邊,這樣的母親肯定是夠嗆的,但仔細想想,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長輩真的是有的,上一輩和甚至上上一輩的人,其實很多都對某些東西有著近乎偏執的看法和習慣,雖然很無奈和不喜歡,可這就是人性,並不是單純的“做作”二字可以膚淺解析的。

對此,則有另一部分讀者認為母親自己太“作”,而文字間微妙的違和感暴露了作者的虛偽、自卑、自負。

@笑眼兔:第二篇讀著就覺得味道不對,文字的表達與情感的流露很是矛盾,不真誠。

@代迪 :價值觀完全不對,對人生的理解只在爭一口氣,讓別人認同上,自私加自卑。

當看完這篇之後首先感覺到的就是荒誕、不可理喻。可是回頭一想,住在農村老一輩們對房子的執念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深。對他們來說,房子、結婚、葬禮可以說是人生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兒,甚至為之瘋狂。

對於本篇,作者描述下的母親極易給人造成一種自私、愛慕虛榮的印象,而自己的態度也是曖昧不清,令人難以準確把握,而傳達的三觀一次次挑戰讀者的底線。

Part 2朋友

《阿小和阿小》

在朋友篇部分給庫管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這篇《阿小和阿小》。鎮裡的阿小漁民家庭出身。他很安靜,人們叫他“孤僻的阿小”。另一位阿小是搭著高級的小汽車,一身少爺派頭,準備在這裡稍作停留奔赴香港。人們稱之為“香港阿小”。

“香港阿小”總是有著優越感,憧憬著香港的都市生活,而“孤僻的阿小”被“香港阿小”傳染了“香港病”,言行舉止甚至打扮都像他學習。

“香港阿小”去了香港,“孤僻的阿小”打架、退學、最後做起了漁民。

當作者去香港再次和“香港阿小”相遇時,才得知他過的並不如當初所期望的那樣。他爸出事故去世後生活變得無依無靠,如今在香港安裝防盜門。

寫關於朋友的短篇還有《天才文展》、《厚樸》。無論一心想進大城市,卻因兔唇心生怨念,與故鄉越走越遠的文展,還是很青春的活在自己的夢裡張揚的厚樸,在作者筆下仿佛都成了“反面教材”。不免有標榜抬高自己之嫌。

眾多讀者也是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大樹:後半本書說明白一個問題,他是個鳳凰男。想告訴作者,既然想追逐名利就大膽追,別立牌坊,你是不會回去小鎮的。你的那些朋友,並沒有你說的那樣慘,你也沒比他們強多少。因為人生路還很長。

@王大恨:寫同齡人的基本上是:小時候比我牛逼的現在在鎮上當廣播員工資一千塊嫉妒死我了;大學的時候活得比我精彩的(還是比我這個小鎮青年低端得多的山村青年)當了鄉村教師還死了,而我在北京奮鬥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唉呀我這些“朋友”怎麽都能那麽活呢怎麽不學學我的成功路呢?

@Antelope:不喜歡眾人皆走下坡路,獨我穩站高枝頭的洋洋得意;不喜歡居高臨下自以為是的感同身受;不喜歡上帝視角一樣的你們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不喜歡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故作深沉。

本書還有一個被眾讀者吐槽的地方就是本書的第三部分——感悟篇,幾篇隨筆感悟卻無法令讀者動容,頗有湊字數之嫌,縱觀本書,則有些虎頭蛇尾了。

翻開本書的封底,阿來、白岩松、韓寒、劉德華、李敬澤、閻連科均為蔡崇達寫薦語,不得不感歎:他人緣真好。只可惜文章寫得過於用力。庫管記得《張美麗》的最後一段:

同學們還在起哄,說著這地方曾經淫蕩的種種傳說。

我突然心頭衝上一股怒火,把酒杯狠狠往地上一摔,衝出去,一路狂跑,一直狂跑,直到我再也看不見那個惡心的娛樂城。

讀到這裡不禁腦補作者摔杯而去的場景……

對於本書的評價,褒貶不一。庫管覺得不能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本書中有幾篇還是值得回味。那麽本書的短篇文章,你會推薦哪些呢?

#今日話題#

你如何評價《皮囊》

— THE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