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雙提升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7月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報告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雙提升有關情況。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各位嘉賓,歡迎大家參加國家健康委員會在上海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雙提升,昨天大家通過在上海的實際調研採訪,對上海的醫療技術能力,以及醫療品質管理的有關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比較直觀的感受。今天上午我們在瑞金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請相關嘉賓向我們系統全面的介紹國家,特別是上海在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技術水準提升的相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問題。

首先請我介紹嘉賓。他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女士,上海市衛生計生委聞大翔副主任,上海市醫療品質控制管理事務中心主任譚申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翟介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丁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院長江忠儀,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郭燕紅

各位同仁嘉賓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在上海召開這個發布會,很高興跟大家介紹一下整體情況。大家都知道提升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是維護全民健康,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重要工作任務,保障醫療品質與患者安全是醫療管理永恆的主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強化制度保障、健全規範標準、完善質控體系、科學精細指導和推進品質公開等具體舉措,提升醫療品質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水準,推動醫療品質持續改進。在政府主導、行業推動和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顯著提升。

在國家層面,頒布實施《醫療品質管理辦法》,理順醫療品質管理的組織體系、職責任務和工作機制,明確了醫療品質管理各項工作要求。同時,頒布覆蓋各專業的臨床指南、技術規範、質控指標、臨床路徑等推動醫療品質相關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國家、省兩級醫療品質安全管理資訊報告、監測、共享工作機制。不斷推動我國醫療品質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形成了科學化、精細化的品質管理體系。特別是自2015年起,我委連續3年組織編寫了《國家醫療服務與品質安全報告》,全面客觀展現我國現階段醫療服務和品質安全的形勢與現狀,為促進醫療服務和品質安全的持續改進,以及政策制定和指導加強科學管理提供了循證依據。

在省級層面,各省高度重視醫療品質管理工作,積極落實國家有關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省域內的質控體系,細化工作,形成既與國家對接,又適合本地區特點和發展情況的質控指標和工作機制,採用資訊化的手段來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同時,積極推動醫聯體建設和同質化管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技術能力和品質水準,提高醫療資源的可及性。例如上海市在全國率先開始組建了省級質控中心,目前共設立了60多個專業醫療品質控制中心,在區級層面建立了質控小組,基本實現了專業全覆蓋和網格化的品質管理。同時,還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覆蓋所有醫療機構的「醫療品質安全監控系統」,篩選出高風險專業與科室、疾病與手術,定期發布典型案例預警資訊和醫療品質安全報告。

在機構層面,各醫療機構作為醫療品質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將醫療品質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質控組織的指導下,不斷完善醫療機構內部組織體系,組建專門的醫療品質管理部門,加強醫療管理人才的培養,廣泛應用醫療品質管理工具。同時,不斷提升技術能力,推進日間手術、以病人為中心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等先進的診療方式方法,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個性化診療。比如上海瑞金醫院組建了乳腺癌多學科診療團隊,為不同階段的乳腺癌患者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患者的五年總生存率為92.9%,臨床療效已達國際一流水準。

通過構建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體系,我國醫療品質水準和醫療技術能力取得了三個方面的成效:

一是醫療品質水準顯著提升。從整體上看,近年來我國醫療品質呈現出「四升一降」的變化趨勢,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品質穩中有升,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準不斷提升,住院死亡率持續下降。近期,國際權威醫學期刊JAMA雜誌發表的文章表明,我國採用醫療品質改進的多重乾預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腦卒中患者1年的新發血管事件發生率和致殘率,改善了患者預後。再以反映一個國家整體醫療衛生水準的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為例,2017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9.6/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6.8‰,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其中上海市常住人口孕產婦死亡率達到3.01/10萬,嬰兒死亡率達到3.71‰,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準,達到發達國家的先進水準。

二是科學化管理促進了臨床專科技術水準的不斷提升。「十二五」期間,通過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帶動,我們產生了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國際上具有示範和帶動作用的優勢醫療技術。據統計,各專科共開展新技術新業務1.2萬餘項,申請各類專利達到7700多項,上海市開展新技術新業務達到748項,申請專利794項;我們的兒科專業有了較大的提升,全國兒科專業共開展新技術新業務481項,申請專利199項;而上海市的兒科開展新技術新業務達到42項,申請專利達到44項。昨天大家都參觀了中山醫院和瑞金醫院,對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技術和品質都有了非常直觀的了解。上海中山醫院內鏡中心診療量突破十萬例,位列世界第一,在國際上首創了多項技術,比如說在國際上首創的經口內鏡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和人體食道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分別被以我國教授的名字命名為「Poem ZHOU」和「STER XU」,首創的技術吸引了大批國外專家來華進修學習,也吸引了國際上的一些病人慕名來接受治療。像昨天大家看到的,瑞金醫院採用「砷劑治療複發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方法,使該疾病5年存活率從10%-15%,提高至目前的94%,緩解率達到97%,這一成果轉化為全球認可的「上海方案」,並被納入美國NCCN指南,成為一線經典治療方案。

三是醫療服務效率穩步提高。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內鏡、介入、腔鏡等微創手術方法廣泛應用,過去需要3-5天住院時間解決的問題現在1天就可完成,過去需要大切口大創傷的術式,現在打幾個洞即可完成,隨著這些技術的發展,日間手術廣泛開展,極大了提高了醫療效率,全國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日從2013年的11天下降至2017年的9.8天。目前,全國一半以上的三級醫院開展了日間手術,手術量佔擇期手術比例提高至12.8%,1340家醫療機構設定了日間病房。其中,上海市是國內最早開展日間手術的地區之一,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目前全市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日6.4天,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時間9.8天。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國家醫療品質管理與控制體系建設,提高醫療品質安全的科學化科學化和精細化管理水準,持續提升醫療品質水準和醫療技術能力,特別是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品質管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總量和可及性,為實現「健康中國」而不懈努力。

上海市是在全國較早建立比較全面系統的醫療品質控制體系的省市之一,上海的醫療品質管理以科學化、精細化見長,有許多值得向行業推廣學習的經驗。上海市的醫療機構在加強內部品質管理,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和技術能力方面也有很多成績。今天,我們和媒體朋友們來到上海市調研,希望大家能夠更加直觀了解並深入挖掘宣傳好上海市的經驗和成績,從而推動我們的行業更好的向著更高品質、更高技術能力不斷的發展。下面,請上海市的同志給大家具體介紹。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聞大翔

尊敬的郭燕紅副局長,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上海召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雙提升新聞發布會,非常榮幸代表上海衛生計生委為各位媒體朋友介紹本市在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雙提升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

為更好落實和服務國家戰略,當前上海正在積極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建設。醫療服務作為「四大品牌」之一「上海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品質發展是貫穿「卓越全球城市」建設全過程的永恆主題和必然要求。因此,我們堅持把醫療技術能力作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把醫療品質水準作為保障群眾健康權益和生命安全的基本底線,雙管齊下,不斷改善群眾就醫獲得感。

在醫療技術方面。上海堅持以項目為形式,推動學科和專科能力建設。上世紀90年代,在國內率先啟動重點學科建設計劃;從2001年起,選拔建設了35個臨床醫學中心;隨後陸續開展了臨床重點專科、重點學科、重中之重等一系列的學科建設工作。通過多年建設,本市醫療技術能力提升成效非常明顯,臨床醫學等11個一級學科排名位於全國前列,血液病學、內分泌學等16個優勢學科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25家部門共獲得16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建設項目,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科團隊和技術:就像剛才郭局長介紹的,比如說,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年診療量突破十萬例,位列世界第一,而且擁有多項國際首創技術,首創在人體食管黏膜下打通「隧道」開展腫瘤切除,首創雙鏡聯合治療消化道腫瘤。瑞金醫院血液科將用「砷劑治療複發性早幼粒白血病」這一成果轉化為全球認可的「上海方案」,成為國際一線的經典治療方案,使該病的五年存活率明顯的提升,緩解率達到90%,死亡率降到3%。同時也讓該病的治療費用大幅下降。現在歐洲該病的均次治療費用大約為8.5萬歐元,在上海瑞金醫院同樣治療這個疾病,次均費用只要3.8萬人民幣。仁濟醫院肝移植團隊共實施了小兒肝移植術1424例,佔全國總數42%,年手術量連續七年位列世界單中心醫療體第一,術後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別為91.0%和89.3%,優於歐美國家頂尖移植中心的86.9%和80.9%,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兒科醫院於2002年率先建立了「院前評估-院際轉運-急診-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新生兒救治網路,16年來共計轉運救治危重新生兒近萬餘例,實現新生兒轉運途中零死亡,並創下多項中國第一,如轉運我國體重最輕雙胞胎早產兒、航空超遠程轉運7000公里的新疆患兒等等。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不僅在臨床規模上位列全球前茅,在神經外科手術種類以及腦科學領域也不斷的創新突破,尤其近年來,隨著「顱內外腦血流重建術」創新,使難治性動脈瘤的全切除率,死亡率,術後併發症都了了明顯改善。兒童醫學中心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診治中心之一,年心臟直視手術超3700例,複雜手術佔比超過60%,手術總成功率大於98%,專科診治規模、技術、品質均已接近或超過歐美同行先進水準。

所以臨床技術能力也直接帶動了技術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十二五」期間,上海市一共獲得國家科技獎38項,佔全國衛生系統該獎項的28.3%;腫瘤免疫與癌基因組學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適用於腔內治療的主動脈新分型、多項靶向microRNA的體內乾預治療等技術均為國際上首次提出;培育出了包括心內科、神經外科、內分泌科、血液科、肝腫瘤外科、口腔科等領域34位兩院院士,基本上覆蓋了主要臨床專業。

在醫療品質水準方面。一是以質控組織為單元,實現質控體系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海於1985年在全國率先開始了組建質控中心的探索,並於90年代開始成批組建,由此逐步形成了「行政支持、專家管理」的專業品質管理模式,至今已在市級層面共設立了61個專業的醫療品質控制中心,基本實現專業全覆蓋;在區級層面,16個區一共建立了近400個質控小組。由此構建起了涵蓋臨床、醫技和管理三大門類、「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區兩級醫療品質控制體系。二是以質控標準為準繩,實現專業質控「標準化、規範化」。各質控中心著眼本專業品質管理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形成質控思路、制定質控制度、設計質控標準。截至2017年,發布的質控手冊、標準、臨床操作規範已達到52種,基本覆蓋了所有專業;同時,開展全覆蓋的質控培訓,近5年來質控中心年均開展培訓近200場,年均培訓近30000人次。三是以質控監查為手段,實現品質監管「多維度、無死角」。在督查形式上,各質控中心結合專業特點,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品質控制,如臨床檢驗質控中心建立了覆蓋全市830家醫療機構的臨床檢驗品質安全預警系統,遠程採集醫療機構質控數據並進行比對分析,基本實現實時品質控制;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覆蓋所有醫療機構的「醫療品質安全監控系統」,並建立統計分析模型,定期發布典型案例預警資訊和醫療品質安全報告。督查範圍上,市級質控中心的質控範圍主要為二級甲等以上公立醫療機構、100張床位以上的社會醫療機構,其他醫療機構由各區質控小組覆蓋,實現了質控「無死角」。四是以加強保障為支持,實現質控體系管理的「集約化、精細化」。在國內率先成立了專門從事質控中心管理和服務的事務性機構,形成了「行政部門-事務中心-質控中心」的組織管理構架,對各個質控中心的統籌協調能力明顯增強。同時,對質控體系給予充足的人力和經費保障,每個質控中心配備1-2名專職質控秘書,近五年投入運行經費已經近億元。

憑藉醫療技術和醫療品質的雙重支撐,2017年,上海市醫療機構門急診量2.73億人次、出院人數達到419.73萬人、手術服務量達到230萬人次,分別比「十二五」初期增長35%、56%和100%;三級醫院平均住院天數降到6.4天,郭局也介紹了,處於國內領先水準(全國為9.8天);同時,上海醫療領域「聚焦高品質,聚力一體化」,我們立足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中國,切實增強輻射能力。在三級醫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39.29%為非上海常住居民,是國內患者流入量最多的城市。上述種種成果體現在上海市民的健康水準不斷改善,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37歲(其中女性達到達到85.85歲,男性達到80.98歲),常住人口孕產婦死亡率3.01/10萬,常住人口嬰兒死亡率降到3.71‰,三大指標連續十多年保持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水準,並居於全國領先水準,這為上海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打下紮實的健康基礎。

下一步,上海將按照「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對標頂級全球城市,以保障品質和安全為前提,以提升效率和水準為目標,建設一批高水準的臨床醫學中心和臨床重點專科以及研究型醫院,加快建設亞洲醫學中心,為打造體現世界一流水準、引領未來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醫學高地做出新貢獻!我就和大家介紹這點,謝謝大家!

上海市醫療品質控制管理事務中心主任譚申生

尊敬的郭燕紅副局長、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剛才聞主任從巨集觀角度介紹了上海的技術能力和品質水準雙提升的總體成效。接下來,我將從質控管理事務中心和質控中心的角度為大家介紹下上海醫療品質控制的一些探索和成效。

在3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上海是國內最早開展質控中心建設、質控專業覆蓋最全、質控標準最完備的城市。隨著新業態、新技術的不斷湧現,質控中心數量的不斷增加,對政府部門的管理要求也不斷提高。為了更有效統籌和協調各個質控中心的工作步調,2012年上海在國內率先成立了質控管理事務中心,專門從事對所有質控中心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推進,從功能定位上看,即起到了衛生行政部門和質控中心之間的「縱向溝通」作用,又發揮了質控中心與各區衛生行政部門、辦醫主體之間的「橫向協調」作用。

事務中心成立以來,主要在質控中心的管理和服務上做文章:一是在管理上,體現在「精細化和規範化」。在精細化上,我們從各個質控中心的工作範圍著手,根據《醫療品質管理辦法》和《醫院等級評審標準》等檔案精神,頒布了《上海市醫療質控中心工作清單》,明確了每個質控中心的「規定動作」,即常見和多發病種、主要應用技術、核心管理制度等,有效避免了不同質控中心之間的管理界面的交叉和盲點,也為行政部門有效評估質控工作進展提供標尺。在規範化上,我們頒布了《上海市醫療品質控制中心管理辦法》和《上海市醫療質控中心工作考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兩個辦法」),以「兩個辦法」為依據,對質控中心進行模塊化管理,即「設定、運行、考核、保障」這四個大模塊,每個模塊都有明確的管理要求,引導形成良性競爭態勢,激發工作積極性。

二是在服務上,我們為質控專家搭建學習交流平台,在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指導下,聯合江、浙兩省質控管理部門,共同發起創辦了長三角地區醫療質控管理論壇,自2013年起每年一屆,輪流主辦,已連續舉辦五屆。論壇創辦以來,參加範圍不斷擴大,已經吸引了十餘個省市自發參加,通過論壇,為長三角地區醫療品質同質化奠定了基礎,在全國起到了引領作用。此外,針對質控中心負責同志多為學術專家,管理經歷相對較少的基本情況,我們通過定期舉辦補習班、著力開展管理方面的知識培訓,積極幫助質控中心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級;同時,把質控規範和質控結果納入評審評價、績效考核等工作,提升質控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醫療技術的提升離不開醫療品質的基礎支撐。經過長期努力和工作積累,上海質控成效不斷體現和放大。例如:掛靠中山醫院的院內感染質控中心開展了十餘年的院感監控,醫院感染現患率從2008年的5.4%下降到2017年的2.65%。導管相關感染髮病率(以呼吸機相關肺炎為例),從2008年的28.6%下降到2017年的5.94%,是10年來控制最佳狀態;掛靠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婦科質控中心關注常見病多發病的品質管理,全市「異位妊娠」病種診治達優率從2015年的77.2%上升到2017年為93.3%,I類切口(無菌手術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比例由2011年的100%下降到2017年的23%,合理用藥水準不斷提高;掛靠第九人民醫院的口腔質控中心以診治過程中消毒隔離作為品質控制重點,2009-2017年關鍵指標「器械設備及消毒流程合格率」從86.65%上升到96.19%;「滅菌檢測及器械包裝合格率」從89.95%上升到95.94%,顯著提高。上海第一家質控中心臨床檢驗質控中心對全市各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開展室間品質評價,各實驗室之間常見檢驗項目檢測結果的一致性逐年提升。例如:糖化血紅蛋白的室間質評結果2010年變異係數大於8%,2017年CV值降至3%,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美國2.5 - 3.6%)。掛靠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臨床病理質控中心在近年來病理診斷數量以每年12%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全市病理切片診斷準確率持續維持在99.96%以上的高位水準。

儘管質控取得一定成績,未來,上海還將繼續以高品質發展為指引,以區域同質化發展為目標,不斷提高質控能級,有力保障就醫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權益。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自創辦以來,已經走過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歲月。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挑戰生命禁區的追求已深深植入瑞金的骨髓。在21世紀初評選新中國對世界醫學的八大貢獻中,瑞金醫院佔據其中兩席。醫院共設有45個臨床學科和9個公共學科,現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4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22個和國家臨床重點實驗室1個,是全國學科最為齊全的綜合性醫院之一。

一、堅克難,以中國智慧保障人類健康。最近,一部《我不是葯神》的電影紅遍全國,講述了一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群體的故事。其實曾經還有一種更為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現在經過瑞血液團隊20多年的努力,已經成為第一個可以被治癒的白血病。從找到全反式維甲酸,到證實並闡明了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分子機制,再創新性的提出聯合化療的方案,使該病5年存活率從10%提高至目前的94%,該成果被譽為「上海方案」,並被國際權威指南指定作為一線經典治療方案。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為了造福更多的病患,王振義院士沒有申請專利,如今一盒全反式維甲酸僅售價290元,為全世界所有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

這一成就成為世界首例誘導分化理念治療腫瘤成功的範例,王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瑞金血液因此確立了以「轉化醫學」為理念的疾病診療模式。近五年來,我們在國際上率先進行精準化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療程緩解率就達到86.3%,領先於國際水準。領銜進行了國際上最全面的淋巴瘤基因組學圖譜研究,並指導臨床靶向治療,使我國淋巴瘤診療水準超越歐美國家。此外,我們利用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目前治療複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總體有效率達到100%。

20世紀50年代,瑞金醫院因成功救治鋼鐵工人邱財康而揚名中外,指導燒傷病人休剋期補液的「瑞金公式」也在全球範圍內沿用至今。近五年來,以燒傷、急診與重症醫學專業為引領的瑞金重大疾病救治體系日趨成熟,主持和參加了國家層面幾乎所有重大事故的燒傷與重症病人救治工作。現在,不僅大面積燒傷的綜合救治能力國際領先,重症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超過90%,而且還收治了區域內70%以上的危重孕產婦並保持了0死亡的記錄。近三年打造的上海航空醫療救援基地,將危重病人救治的綠色通道延伸到了空中和海上。正如紀錄片《人間世》所展示的,瑞金醫院的魅力和膽量,來自於對醫療技術的自信和對醫療品質的追求。

二、團隊協作,以持續創新打造慢病治療中國模式。1957年,瑞金醫院確診國內首例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奠定了中國內分泌代謝病學的基礎,開啟瑞金內分泌一個甲子的輝煌。近年來,瑞金內分泌學科建立起全世界最大樣本的內分泌代謝病資料庫,開拓性創建34項臨床新技術,使以往難發現的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的誤診率、死亡率與複發率同步下降50%,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內分泌科還創建了糖皮質激素治療中重度甲狀腺眼病的方案,使患者治療反應率從40.0%提高到76.9%,這一方案也成為國際指南推薦的一線方案。對於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的診治經驗也被寫入國際專家共識。

如今,瑞金開創性建立了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項目,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有301家醫院報名加入,110家代謝中心已經開業,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管理3.5萬名患者,這是首次嘗試打造覆蓋全國的在線整合式診療一體化、標準化及規範化的慢病全程管理模式。2018年2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訪問中國,特地觀摩代謝中心的展台。

三、勇闖禁區,以前瞻性視角顛覆中國外科治療理念。瑞金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自2009年成立以來堅持制度創新,國內首創多學科「一站式」綜合治療模式,經中心治療的患者五年總生存率為92.9%;堅持服務創新,設計上線使用「智能化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系統,實現「365天,24小時,1部手機,醫患0距離」病患人文化全程關愛;堅持理念創新,牽頭建立上海交大乳腺癌網路資料庫,隨訪完成率高達99.9%,搭建乳腺癌輔助治療MDT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極大改善診療效率;堅持團隊創新,在日間化療區,2017年安全實施高效、安全的7485人次化療;堅持人文創新,打造有溫度的「人文醫療」品牌,踐行「廣博慈愛追求卓越」的瑞金精神,才能實現技術服務雙提升。

瑞金醫院微創外科被稱為中國微創外科的搖籃,擁有亞洲內鏡腹腔鏡外科醫師協會指定的手術培訓中心和國際膽胰機器人手術培訓基地,為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培養了近萬名外科醫師。近年來有12項中國首例和3項世界首例微創外科手術在瑞金醫院完成。現在瑞金外科微創手術已能完成除了肝移植以外所有的普外科手術。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截至上周,瑞金醫院完成了886例胰腺癌機器人輔助腔鏡手術,是全球該類手術量最多的醫療中心之一。

而瑞金外科最為令人欽佩的是,以鄭民華教授為代表的一代瑞金外科人在不斷提升自身微創外科水準的同時,還積極向全國推廣微創外科「創傷小、恢復快」的理念,使得二十年前整個外科學界對於微創手術「放著門不走,偏要爬窗戶」的誤解,到如今整個中國外科都以微創為首選,微創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傳承百年歷史,力爭再創輝煌。瑞金醫院將一如既往地不斷堅持醫療技術能力創新,以提升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為首要任務,為將上海創建成為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國2030的巨集偉目標而不斷努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中國人自己創辦和管理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歷經80多年幾代人的不懈奮鬥,中山醫院在醫、教、研和管理等各個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打造了醫療服務的中國自信!

一、突破重大疾病,在強手如林的國際舞台刻上「中國標準」(一)國際首創晚期肝腫瘤多模式綜合治療技術。中山醫院始終致力於肝癌的早診早治,降低複發轉移率,提高生存率。首創肝癌合併門靜脈癌栓多模式綜合治療技術,使肝癌從不可治變為部分可治,病人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達26.8%。在肝移植方面,提出了「上海-復旦標準」,使肝癌病人中適合肝移植的比例擴大了40%,移植後3年生存率達80%,與國際的米蘭標準相當。此外,創新多項肝移植技術,擴大供肝來源,實現了世界首例利用廢棄肝行成人——兒童部分肝移植術、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活體供肝肝移植術等。(二)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技術國際領先。中山醫院結直腸癌肝轉移多學科綜合診療團隊,通過擴大手術適應症和綜合治療,使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手術切除率從19.2%提高到37.1%。同時明顯提高了病人的療效。該研究成果被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指南引用,並主導制定結直腸癌肝轉移專家共識。結直腸癌肝轉移可手術切除病人的5年生存率從36%提高至53%。該項目於201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內鏡中心成為國際內鏡技術的示範基地。早在2015年,中山醫院內鏡中心的診療量就一舉突破十萬例,獲得6項吉尼斯世界記錄,內鏡下治療病人量穩居世界第一。在國際上首創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POEM ZHOU)、內鏡經隧道黏膜下腫塊切除術(STER XU)等內鏡下微創治療新技術。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平均每例費用節省上萬元人民幣。國際多項內鏡手術指南規範均由中山醫院主導制定,讓國際內鏡診療接軌「中山標準」。

二、助推上海科創中心,多項原研技術,在常見病多發病領域寫下「中國智造」(一)研製冠脈介入的「中國心」。中山醫院心血管團隊主持研製了國際首個可降解塗層藥物洗脫冠脈支架,使致死性支架內血栓形成發生率降低了近50%。該新型冠脈支架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達22%,平均每年超過10萬例冠心病病人獲益,於2011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該團隊進一步成功研製出國內首例完全可降解冠脈支架,並完成首例植入術,標誌著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進入國際領先行列。(二)全球首個肝癌核酸診斷試劑盒及檢測系統,用於臨床診斷。中山醫院肝腫瘤團隊歷經9年突破在肝癌早診早治、預測複發轉移技術上有兩項重大研發成果,並均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miRNA試劑盒研製成功並獲得了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Ⅲ類註冊證,在臨床上可更加準確地診斷早期肝癌,靈敏度和特異性均達80%以上,該試劑盒的推廣應用預期可將我國肝癌病人的總體5年生存率從目前的7%提升至20%-30%。

三、整合資源 優質高效 建立診療快速通道 提高診療效率。為提升醫療服務需求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中山醫院不斷改進醫療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服務水準。以檢驗科為例,每年工作量以超過15%的速度迅速增長,2017年開展檢測項目近600項。醫院依託資訊化管理,創造性地建立了「診療快速通道」工作模式,百餘項檢測項目的報告時間縮短一半以上,為實現長江三角地區門診患者「一日就診」提供了高效的服務保證。目前,該工作模式已推廣到全院諸如影像醫學中心、內鏡中心等科室,極大地方便了病人,明顯緩解病人看病難、看病貴。

中山人將不忘初心,凝心聚力,積極投身醫療改革,立足病人需求,對標國際水準,不斷提升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品質水準,讓中國人能夠在家門口得到具有國際水準的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為實現健康中國,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

郭局長,聞主任,各位媒體朋友們,各位同道,上午好!我彙報的題目是「以創新技術和精細管理,推動醫療技術和醫療品質雙提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建於1844年,秉承「仁術濟世」的核心價值觀,聚焦重大、疑難危重疾病,創新技術、精細管理,形成了有仁濟特色的、與上海創建亞洲一流醫學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優勢學科。

一、以醫療技術創新,提高醫療服務水準(一)從「拓荒者」到「領跑者」——小兒活體肝移植手術量連續七年居世界第一。肝移植由於技術難度極高,一直被喻為外科領域的皇冠,而小兒活體肝移植則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我院肝臟外科於2006年開始致力於小兒活體肝移植的探索,經過十餘年的拚搏、創新,該學科已成為國內成長最迅速的學科之一。2017年實施小兒肝移植術442例,佔全國總數的68%;累計實施小兒肝移植術1424例,佔全國總數42%;年手術量連續七年位列世界單中心醫療體第一;術後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別為91.0%和89.3%,優於歐美國家頂尖移植中心的86.9%和80.9%,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創建了國內最早最大的兒童肝移植慈善救助平台,募捐額已突破3500萬,救助了800餘名貧困患兒的生命。已接納27名來自英國、日本、芬蘭等醫學發達國家的醫務人員進修和培訓,肝臟外科已成為中國醫療服務走向世界的名片之一。(二)精準微創快速康復--泌尿系三大腫瘤的診治位居全市前列。在精準、微創、快速康復的理念下,我院近三年實施泌尿系三大腫瘤的手術在全市市級醫院佔有率穩居前列,2017年,腎臟惡性腫瘤手術佔22%,全膀胱手術佔24%,均列全市第一;攝護腺癌手術佔全市的18%,列全市第二:總手術量為14513例,較2005年的3795例增長了382%;平均住院天數僅2.48天。我們對標全美泌尿外科排名第一的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我院手術量多了2倍多,而平均住院日少了近2天。(三)創新研發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症)診治方法和藥物。中山醫院神經內科團隊通過研究,確立了血硫胺素代謝水準是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理想標誌物,合成了新型PET示蹤劑,研發新型防治藥物,獲得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一類新葯臨床試驗許可證,目前已完成Ⅰ期臨床研究,正在開展臨床Ⅱ期試驗。該藥物也同步在美國開展Ⅱ期臨床試驗,有望在2021年完成Ⅲ期臨床試驗,報批新葯證書,投入臨床使用。

二、聚焦疑難危重疾病,凸顯大型綜合醫院的功能定位與社會責任

(一)將疑難疾病的醫療經驗,寫入我國「健康史」。在疑難疾病的診療過程中,我們得出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為萬分之五。截止到2017年,我院為15萬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提供了醫療服務,其中80%以上是兄弟省市患者。創新性提出更適合我國患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診治新策略,改寫了歐洲肝病協會提出的「巴黎標準」。2017年我院風濕科為20餘萬患者提供了醫療服務。其中60%以上來自海外和兄弟省市,70%以上的首診患者作為疑難雜症來到我院。作為國內成立最早的風濕專科之一,早在1987年就主導制定了國內系統性紅斑狼瘡分類標準,即「上海標準」,並制定亞太地區狼瘡腎炎的指南。大家知道,小腸血管病變導致出血治療困難,是一個長期診斷和治療的難點,我們原創性提出的沙利度胺的治療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寫入了2015年美國胃腸病學會指南得到世界公認並在臨床推廣。

(二)守護母嬰健康,危重孕產婦救治體現上海水準。我院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由婦產科、危重症醫學科、心內科、風濕免疫科等近30個學科組成。近十年來,累計搶救妊娠合併心臟病、風濕性疾病、重症肺炎及產後出血、重度子癇等妊娠併發症1025例,總體搶救成功率達到97.37%。2017年,我院搶救危重症孕產婦167例,佔全市危重症孕產婦搶救人數的43.38%,搶救成功率達98.8%。危重孕產婦的成功救治彰顯我院綜合實力,也體現了上海水準。

三、精細管理提升內涵,仁濟「日間醫療」模式推廣全國

我院於2005年率先開展日間醫療,採用快速康復理念、微創技術和精細管理,打造仁濟日間醫療服務品牌。2017年,僅佔全院6.2%手術床位的日間病房,手術量達35125人次,佔全院擇期手術量的42.84%,其中III、IV級手術比重為56.5%,是全國日間手術佔比最多、手術等級最高的醫院,醫療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均次費用的降低和住院時間的縮短帶給患者實實在在的利益。至今,我院已接納全國近200家知名綜合性醫院同行的參觀和學習。

當前的上海,創建亞洲醫學中心、成為全球卓越城市、打響四大品牌,身處其中的仁濟醫院將以技術創新和精細管理為驅動力,進一步提高醫療品質水準和醫療技術能力,開創仁術濟世的新篇章,創造健康中國的新輝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院長江忠儀

各位長官、同道、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向大家介紹的題目是「技術、品質、人文並重,打造有溫度的一流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是在上世紀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由上海市政府與美國世界健康基金會合作共建的一所年輕的三甲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目前擁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和或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2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先後獲得六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017年獲批成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小兒心血管專業是全球最大的小兒先心診治中心之一,先後開拓性地攻克了深低溫體外循環技術、大血管轉位手術技術、全反心手術等一系列高難度關鍵技術並獲得三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目前年心臟直視手術超3700例,複雜先心手術佔比超過60%,手術總成功率大於98%。也查證了一下,去年,兒童醫院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先心手術死亡率是2.1%,我們是1.9%。繼續保持著最小手術年齡出生2小時、最輕體重850克的國內記錄。歐洲心臟中心數據」氣泡圖」顯示,兒中心先心診治規模、技術、品質均已接近或超過歐美同行先進水準。世界小兒心臟外科協會副主席Dr.Richard Jonas等國際權威專家評價:兒中心心血管學科是全球最為成功的診治中心之一,並已將先進的治療理念和技術推廣到中國各地。

兒童血液/腫瘤中心也是國內乃至全球最大診治中心之一,年收治白血病等新發腫瘤病例大於600例、異基因乾細胞移植大於180例。是國內最早吸收引進微小殘留病(MRD)流式分選技術並應用於臨床,先後牽頭制定8項臨床指南或專家共識,尤其是「急淋-2005方案」以其「高效價廉」優勢,為國家2009年頒布「新農合」兩病保障新政做出了重要技術支持。正在進行的「急淋-2015方案」由內地18家醫院,香港和新加坡組成的臨床多中心研究數據顯示,三年兒童急淋白血病生存率大於88%,已接近發達國家先進水準。

發育行為兒科所開展的鉛對兒童生長髮育的研究、新生兒聽力篩查及乾預研究、睡眠對兒童生長髮育的影響及應用研究,不僅分獲三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也為我國全面推進使用無鉛汽油,改變「十聾九啞」傳統認識、取消小學生早自修等多項國家政策實施做出重要努力。國際權威雜誌《柳葉刀》為此刊登專報,高度評價我國為兒童人群健康促進所做出的出色成就。

在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等的建設資金的支持下,重點學科發展也大大推動學科群技術的全面提升。近年來,醫院在上海乃至全國還率先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方法,包括:小兒先心合併氣道狹窄矯治術、宮內胎兒心臟微創介入手術、小兒單孔腹腔鏡外科技術、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治療技術)、以及罕見病現代分子診斷技術等一大批技術能力提升項目。2017年,全院CMI指數位列上海市級醫院第一。

品質是醫院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我們在國內較早構建了「3Q」全面品質管理體系。包括:(1)基於制度建設的決策層、控制層和執行層的三級「QA」品質保證體系;(2)基於線上、線下「品質指標監測系統」的「QC」品質控制體系;(3)基於「魚骨圖」分析、PDCA、「6西格瑪-精益管理」等在內的品質持續改進的「QI」(品質改進)體系。同時,在上海乃至在全國率先通過了一系列品質體系認證,並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第十屆「品質金獎」。

打造有溫度的醫院、肩負國家使命是兒童醫學中心始終追求的文化理念。我們率先在全國構建了「無哭聲醫院」計劃,先後獲得了本市和國家的一系列品牌項目的獎項。以「三個統一、四個統籌」為原則的「上海東部兒科醫科聯合體」已經取得一系列成功經驗,在《英國醫學期刊》子刊以《中國社區管理模式下的兒童哮喘控制:隊列研究方案》予以全球發表。

同時,跨省醫療聯合體和專科聯盟已經覆蓋全國18個省市近150家成員部門,重點聚焦臨床技術規範、大數據登記與應用、品質控制與管理、實驗醫學等四大領域品質規範。醫院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先後結對阿富汗、南非等近十個國家支持專科技術發展和人道慈善救助。

不久前,上個月的六一兒童節,由兒中心牽頭髮起,五大洲包括美、日、韓、以色列等十餘國家高水準醫院聯合簽署的《兒童健康促進國際合作——上海倡議》正式發布,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品質水準的不斷提升,中國醫學必將走進國際舞台中心。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

尊敬的郭局長,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彙報的題目是「突顯專科特色,聚焦疑難重症,打造醫聯品牌,全面提升兒科服務能力」。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創建於1952年,是集醫、教、研、防、管五位一體的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回顧兒科醫院66年的發展的歷史正是中國兒科的發展縮影。醫院學科實力領先,臨床專科特色突出,學科輻射惠及全國,國際合作廣泛。目前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7個,年門診量230萬,年出院患兒4.5萬,年住院手術量2.8萬。2017年獲批成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榮膺全國文明部門稱號。

一、做實危重新生兒救治體系,編織健康生命網。我院大膽創新,於2002年在全國率先創立新生兒轉運新模式。2008年,納入上海市衛生局建設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的統一部署,以先進的服務理念和完善的服務流程,率先建立國內領先、符合國際先進理念的「院前評估-院際轉運-急診-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新生兒救治網路。依靠「政府部門監管、專業機構質控、醫療機構負責和社會組織參與」的有效聯動機制,該網路已成為有力保障新生兒健康的「生命之網」。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新生兒院前轉運中心,作為代表中國新生兒危重病救治和轉運最高能力的標杆中心,我院16年來共計轉運危重新生兒病人近萬餘例,承擔上海9個區的常規轉運工作,並輻射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在生命起跑線上為新生兒健康保駕護航。在轉運途中,可實現無創機械通氣、有創機械通氣、亞低溫治療、一氧化氮吸入、體外膜肺等高級生命支持治療手段轉運途中未發生一例新生兒死亡,並創下多項中國第一,如轉運我國體重最輕雙胞胎早產兒、航空超遠程轉運距離7000公里的新疆維吾爾族病人等。每一例成功轉診的患兒都充分體現了「生命之網」的高效性、有效性和創新性,被國務院督導組讚譽為「非常值得推崇和讚揚的重大舉措」。

二、搭建疑難罕見病診治平台,福佑兒童健康成長。我院於2016年率先成立國內首個診斷不明疾病診治中心(UDP),為全國罹患診斷不明複雜疾病的患兒搭建國際一流的診治平台。依託「分子遺傳診斷中心」、「精準醫學中心」、「轉化醫學」等診治平台使得4500多例兒童疑難罕見病得以確診,還發現膽汁淤積症等一批新的致病基因,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精準診斷伴以精準治療,為疑難罕見病患兒帶來生命新希望。我院在國內率先採用立體定向顱內深部電極精準植入和局部熱凝微創技術治療兒童難治性癲癇,術後無發作比例達90%;我們自主研發,利用國產18F-多巴PET成像技術,順利完成國內首例先天性高胰島素血症嬰兒的病灶精準切除診治;在國際上率先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精準修復連體嬰多發畸形;在國際上首次應用臍血乾細胞移植治療IL-10受體缺陷症,該技術還應用於治療慢性肉芽腫病、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等危重病例,總體生存率達82%,無病生存率達72%。病例數和療效國際領先!

三、「家門口的金字招牌」提升就醫獲得感。我院自2014年起在全國率先探索兒科醫聯體模式,先後成立由復旦大學10家附屬醫院組建的兒科橫向醫聯體和覆蓋閔行區內所有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綜合醫院兒科的縱向兒科區域醫聯體。通過」三個平移「(管理平移、技術平移、品牌平移)和」四個統一「(統一的醫療安全和品質要求、統一的醫療服務模式、統一學科發展規劃、統一資訊化共享系統),推進區域兒科協同發展,引導兒童就近有序就醫,該模式為上海和全國提供了成功經驗和參照模板。2016年,上海在全市構建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兒科聯合體,我院負責南片區:閔行、徐匯、松江、金山、青浦五個區的兒科服務能力建設,區域兒科服務能級得到大幅提升,給不少家庭帶來了好消息,家門口的社區醫院有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金字招牌「,級診療模式初步形成。

2017年,復旦兒科醫聯體內的綜合醫院兒科門急診就診人數為137.6萬人次,同比上漲10.1%,閔行區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就診比例同比上漲16.8%。同時兒科醫院臨床服務結構日趨合理,病人分流效果明顯:普通內科比例從2014年的36%降至 2017年的27.5%,兒童疑難專科病比例從41%上升至57%,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解決疑難危重症的定位日益凸顯,建設成效得到社會和政府的高度評價,為全國兒科服務能力建設提供了參照經驗和模板,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不斷提升醫療技術能力,醫療品質水準,發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示範引領作用,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巨集偉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