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以我血薦軒轅:致敬“抗戰軍魂”張自忠

北京只有三條以人名命名的路線,一條叫佟麟閣路,一條叫趙登禹路,還有一條叫張自忠路。這三個名字屬於三位為國捐軀的抗日名將,他們都曾在馮玉祥麾下服役。在擔任二十九軍將領期間,他們也都曾在北京居住。他們中還有一位是二戰時期反法西斯陣營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他的名字叫張自忠。他是集團軍總司令,卻親自帶兵衝在最前線。他曾在台兒莊血戰日軍,也曾默默背負漢奸罵名。1940年的今天,棗宜會戰中,他身先士卒,身中數彈,犧牲時僅49歲。日軍為他的死先歡呼,後鄭重敬禮。國民政府為他舉行國葬,十萬民眾為他扶靈送行,周恩來稱之為“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他的一生看似複雜,卻簡單得可以用七個字來概括:我以我血薦軒轅。

張自忠(1890―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學校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投筆從戎。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軍事集團被瓦解,張自忠所部被蔣介石收編。1931年後,張自忠曾任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

1940年5月7日晨,張將軍率領第33集團軍的預備隊74師、總部特務營、總部部分人員及兩名蘇聯顧問(一名是步兵顧問,另一名為炮兵顧問)在宜城窯灣、官莊渡過了襄河,漢水在襄陽以下一段稱為襄河。此次是張將軍第四次東渡襄河了,臨行之前張將軍分別給馮治安副總司令和59軍的高級軍官留下了兩封信。這是張將軍的一貫做法,他每次上戰場之前,都會先留下一封信預作遺書之用,以示死戰之意,戰後回來再行銷毀。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佔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他寫信給河東的第五十九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渡河後,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日軍,並截斷了日軍後方補給線。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製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率部截敵後路並阻敵西進,徹底粉碎了日軍進攻襄樊、威脅老河口的企圖,使整個戰局轉危為安。

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後,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1000餘人隆重舉行張自忠將軍追悼大會。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張自忠題寫“盡忠報國”的挽聯。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將張自忠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並於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準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部門。北京、天津、武漢等大城市相繼恢復了“張自忠路”的名稱,以示對這位抗日烈士的永遠紀念。

軍媒推薦

央視軍事(CCTV-7_Junshi)

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中心官方發布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