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國ICT產業局部領跑,人才缺口超700萬

在全球進入數字時代的背景下,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下稱“ICT”)作為數字經濟主導產業也成為各國競爭的制高點。

ICT是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總稱,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等。隨著5G牌照的正式發放,我國目前的ICT產業究竟處於何種地位?

目前,我國的5G處於並跑或局部領跑的態勢,而其他ICT產業的構成部分,例如芯片、半導體及軟體、作業系統等尚有較大發展空間,仍需加大投入來夯實產業基礎。

“中空”區域在哪裡

我國ICT產業起步雖然晚於歐美,但是幾十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也體現在其主導的數字經濟跨越式的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了27.2兆元,對GDP的貢獻率高達32.9%。

同時,隨著ICT不斷發展,NB-IoT(窄帶物聯網)、AR/VR、AI等新詞匯也不斷湧現。不過,在這些新概念背後,也更應聚焦處於基礎層的硬技術。

“我國ICT起步晚基礎弱,不過追趕了幾十年後,加上有著全球最龐大的用戶市場以及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已經有了很大改觀,現在最重要的是靜下心來填補在追趕途中遺漏的‘中空’部分。”一位從事ICT領域研究近30年的專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持有上述觀點的不止一人,工信部賽迪顧問信息通信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申冠生認為,目前世界上ICT的兩大核心即為中美兩國,中國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並不落後,反而在傳統ICT行業存在較大的對外依賴。

就拿其中的通信產業來說,對外依存度同樣不低,申冠生稱,基地台端的濾波器、功率放大器,光網絡的雷射器、高端海纜,消費端的中央處理器、記憶體芯片等產品高度依賴進口。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應正確看待ICT產業中“硬技術”和“軟技術”的不同定位,其中的硬技術包括了半導體設計、製造等急需自主的產業。

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作為整個信息化硬體的基礎,也是信息時代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消費市場,但是自給比例僅10%左右,每年的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劉明院士分析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時稱,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看到過去幾年的長足發展。我國在逐步建立完善的產業結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集成電路領域,每年都有貿易逆差,雖然有出口(件數是進口的一半),但是出口的價格便宜,也就意味著大部分產品還沒有爬到高端市場,仍在低端徘徊。

在這種情況下,建立自有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場研究公司iHS半導體行業首席分析師何暉認為,我國半導體行業的追趕一定需要時間,“因為這個行業並不是短期投入就能看到效果,例如韓國就用了20~30年發展半導體才有如今的位置,韓國最近發布的國家戰略也依然涵蓋了半導體產業”。

今年我國持續對集成電路企業發放了政策禮包,這對於企業的發展有實際減稅作用。

何暉認為,企業的利好是一方面,在培養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就感方面,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她說,吸引人才不只是待遇問題,還需要國家對產業環境的重視。例如矽谷,其產業氛圍和生態是被廣泛認可的,也誕生了一批像英特爾這樣的巨頭。“雖然我國半導體設計能力上,確實湧現了像華為海思這樣比肩國際一流設計水準的公司,但是在很多其他種類半導體的設計工藝和製造能力上,還需要長期投入。”

ICT人才缺口700

我國ICT產業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大量的人才儲備。我國擁有一批潛心做核心技術的理工科人才隊伍,他們是過去幾十年來的重要發展紅利,也對全球產業作出了貢獻。

作為知識型、密集型產業,如今ICT相關產業(軟體業、通信業、電子信息業)正加速向生態化、智能化轉型的同時,也面臨著人才缺口問題。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顯示,2017年ICT產業人才總體需求缺口在765萬,且伴隨著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的不斷加速,在全國範圍內,全行業的數字化推進需要更為廣泛的數字化人才引入,ICT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續放大。

ICT產業的發展急需高層次、實用性、複合型、國際化且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與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但這部分人才的獲取難度和進入壁壘較高。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ICT相關產業的產值保持著接近年均20%以上的增速,然而基於教育部數據看,每年ICT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人數增長不超過10%,這部分新興供給還需要2~3年時間才能勝任崗位職責。尤其是欠發達地區,ICT人才短缺將會成為欠發達地區發展該產業的製約瓶頸。

從美國知名理工大學畢業的李昱已在國內通信龍頭企業工作多年,而像他這樣的EE(電子電氣工程)專業學生,回國的第一選擇都放在了一線城市。

據李昱觀察,在核心研發部門,他的同事以海歸碩士和本土985博士兩類居多(為應屆生情況,本土985碩士社招的也不少)。本土人才主要以清華、北大、複旦、交大、中科大為主,且基本都是博士畢業,而他985母校的本科班級中,至少有六成同學在一線城市就業,專業領域上有3成左右轉去了互聯網和金融企業。

相較就業面和待遇都不錯的EE專業畢業生,集成電路面臨的人才問題更為嚴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顯示,到2020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72萬人,而我國現有人才存量40萬人,人才缺口將達32萬人。

何暉表示,如今的集成電路對口畢業生從事半導體行業的意願很低,985/211高校畢業生中集成電路及相關學科留在本行業就業的比例是2%,非985/211是12%。除了薪資問題,對行業的熟悉程度也是一個問題。“對剛畢業的應屆生,半導體設計公司一般給到每月萬元以下的待遇,這就和互聯網行業形成了對比,所以就有大量集成電路畢業生跳到了互聯網行業。”

不過,互聯網行業收入比半導體收入高是一個全球都存在的現象,何暉稱,這是時代決定的,全球只有兩個地方的半導體人才收入高於互聯網行業,一個是韓國,一個是中國台灣。這兩個地方如今的產業搭建也並非一蹴而就的。

解決人才缺口也需要社會引導。如今,賺快錢、追熱點讓不少尚未形成成熟擇業觀的在校生欠缺理性的認識,在懸殊較大的薪資待遇面前,一些剛畢業的學生確實難以拒絕高薪非對口專業企業開出的條件,“可以說這是一種舍近求遠賺快錢的短視行為,因為做芯片工作可能存在投入長、前景不確定因素,疊加起來導致就業的學生越來越少,學校和社會也需要加強引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