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長親述:從公立學校轉到國際學校的原因

最近收到一位家長的消息:

這位媽媽說,兒子在公立學校成績一直很好,但隨著初中升學壓力加大,作業越來越多,孩子的美術、音樂等興趣班課程也不得不取消。孩子從這學期開始,有點“厭學”傾向了。

媽媽表示,不希望孩子在刷題中度過他的學習生涯,擔心這樣會磨滅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經過多種因素的考量,她終於下定決心,打算讓孩子初中畢業後轉學去一所國際學校。

類似於這種從公立學校轉學到國際學校的情況,基本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聽到,其中很多孩子成績都非常優秀。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家長做出這樣的選擇?

從公立學校轉到國際學校,

家長的初衷是什麽?

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談到,自己的女兒就是先讀的公立小學,然後在北京的國際學校上中學。有一次,她在餐桌上問女兒,兩種學校的教育方式有什麽不同。

女兒想了想,說在本地的學校,老師總是讓我們別犯錯誤;在國際學校,老師鼓勵我們“不要怕犯錯誤”。

這是公立學校和國際學校教育理念之間的差異,國際學校更傾向於鼓勵孩子去不斷自我嘗試和探索,而孩子的成長也需要這種自由發展的空間。

對於大多數經歷過“應試教育”的家長來說,深知“填鴨式”教育模式的弊端,而高考這條獨木橋將抹殺太多孩子的天性。

在教育越來越面向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也不再是“一考定終身”的升學要求,而是希望孩子擁有更開闊的視野,能夠勇往直前地面對未來的人生道路。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擇校已經不再是“一次性”的行為,父母希望在不斷探索中,為孩子選擇更好的教育。每一個歷經千辛萬苦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的背後,都是家長們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我希望,孩子能找到興趣所在,而不是死讀書。

與國內傳統學校“填鴨式”教學風格有所不同的是,國際學校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加鼓勵學生去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在國際學校的教學中,孩子能有更多的機會去拓展自我,學會思考,找到自身真正的興趣所在。

我希望,孩子擁有開闊的視野,不斷擴寬認知邊界。

在多元化的國際學校,孩子將接觸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或老師,在一個開放包容的環境中,認識這個世界。以此同時,國際學校信息交流學、開展活動多,如國外學生來訪、出國遊學、大學訪校、社會活動等,都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在國際學校的學習中,孩子充分見識到這個世界的多樣性,也會更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只有擁有開闊視野的孩子,在面臨機會和挑戰時,才會更從容。

我希望,孩子不局限於分數,擁有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在匯聚全球教育資源的國際學校裡,孩子可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人,從而不斷擴充自己的朋友圈,也將更快捷的獲得各方資源。在這個多元化的校園環境中,孩子未來的可能性將被無限放大,也將擁有更多選擇。

讓孩子在一個開闊自由的教育環境中,不斷去發現自我,不斷去成長,不斷去實現人生的多樣性。我想,這大概是每一位轉學家長的真正心聲。

那些進入國際學校的孩子,

後來都怎麽樣了?

前一段時間,王菲小女兒李嫣將出國留學的消息在網上引發一陣熱議。

李嫣在網絡上曬出畢業照,在與好友的互動中表示,畢業後自己即將出國留學。李嫣就讀的是北京某國際學校,出國對於她來說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其實,讓網友驚歎的不僅僅是出國的消息,而是李嫣在公眾質疑的眼光中,慢慢成長為一個自信勇敢的女孩。在畢業照片和留言的互動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嫣和同學間的關係非常友好,在學校也非常受歡迎。

天生唇齶裂的李嫣,面對媒體的鏡頭從不畏懼,甚至在國際大型秀場也能自信地走秀。在這個孩子身上,我們總能看到一種強大的自信。

不久前,黃磊女兒多多在上海國際藝術比賽中,與好友一起包攬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五個一等獎。

網友紛紛讚歎,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的確,黃多多的優秀簡直就是有目共睹,但也離不開好的教育環境。

從小就讀某國際高中,讀三年級時就能熟練使用英語,並用英語創作劇本,在學校也經常參加各種鋼琴、舞蹈、話劇等興趣課程。

李湘也曾在微博曬出,“小公主”王詩齡變身女學霸,剛開學就得到了獎狀,讚賞二年級的王詩齡英語寫作表現突出。

在和媽媽參加電影節時,王詩齡的表現也讓網友讚歎。現場和外媒記者用英語交流無障礙,全程開朗自信,一點也不怯場。網友驚呼:這是見過大世面的孩子呀!

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王中磊的兒子在外出做任務時偶遇外國遊客,當時只有6歲的他,竟然嫻熟地充當臨時翻譯,並且和外國遊客談論自己喜歡的球隊,發表自己對於足球的見解。讓人驚歎的不僅僅是他的語言能力,還有沉著自信的氣場和觀點獨到的見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些孩子身上,我們總能看到超出同齡人的學識、見解、勇敢和自信。

這大概就是好的教育環境,帶給孩子巨大的改變。一個好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懂得自我欣賞,擁有開闊的視野,在自由開闊的環境中不斷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如今越來越多家長把擇校觀念從“公立學校”轉為“國際學校”的大環境中,實質上是家長對於教育觀念的反思。

一個好的學校或教育環境,帶給孩子的不應該僅僅只是一次考試成績或“一考定終身”的升學機會,而是這些隱藏在孩子身上的美好特質,讓他們成長為一個更加自信勇敢的人,讓他們的未來擁有更多可能性。

我相信,這是家長們希望看到的改變。

轉入國際學校的最佳時機?

從公立學校轉入國際學校,大部分的家長心路歷程都差不多,都是想為孩子爭取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環境。那麽,何時轉入國際學校,對孩子來說最為合適呢?

從目前的的情況來看,轉校最普遍的時間節點,第一為小學結束後轉學國際初中,第二為初中結束後轉入國際高中。

依據分析和觀察,初中初三結束後轉入國際學校的比例最高,也是一個最佳的轉校時間。

從經濟角度來看,初中讀完後轉入國際高中,相比從小入讀國際學校來說,高中3或4年花費較小。如果家庭條件一般,同時又想讓孩子將來出國留學的,中考結束後轉入國際學校最省錢。

從孩子的適應能力來說,相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中學階段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高,對於轉學的適應度也會更好。同時,國際學校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管理能力要求比較高,孩子太小,如果自控力不好,就會很難適應新的校園環境。

針對初中初三結束後轉入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說,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段,提前做好規劃。以下是播播老師提供的一些建議:

1.小學階段:

注重培養孩子的英語語言能力,幫助孩子在公立學校打下扎實的中文和數學基礎。同時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興趣愛好。

2.初中階段:

強化孩子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幫助孩子過語言關。同時,在課外活動中發現孩子興趣,進行著重培養,讓孩子的興趣特長變成優勢。

3.高中階段:

轉學進入國際學校,規劃好留學國家,幫孩子選擇合適的國際課程。在高中期間,從學術成績、課外活動、申請材料等方面,提前做好規劃,為出國留學做好準備。

轉學前,家長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當體制內的學生轉入國際學校,面對教學模式、教學體系及語言環境的轉變,學生怎麽才能做到短期內適應新的學習模式,讓自己的學習生活快速進入正軌呢?

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提前做好準備?以下是播播老師提供的幾點建議:

1.語言準備

國際學校所學習的是國外體系的課程,全英文教學是必不可少的,語言能力是決定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但大部分中國學生在傳統教育的英語學習中往往在考試方面更加擅長,而運用語言聽說的能力相對薄弱。

在準備進入國際學校學習前,學生一定要加強英語語言的學習,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同時培養閱讀英語書籍的習慣,只有建立良好的語言基礎才能為進入國際學校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2.入學考試準備

國際學校入學測試包括筆試和面試,筆試一般包括英語和數學部分,主要考察學生的學術能力,這一部分需要學生在提前打好基礎。

國際學校的面試部分,主要考察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表達能力及其他綜合素質等。在面試前,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面試模擬訓練,提前準備一些面試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好面試準備。

3.綜合能力準備

國際學校與國內體制教育最大的不同在於教育形式上,國際學校教育側重於自主學習,而體質內的教育側重於應試。

在學生轉入國際學校後,學生會有較多自己支配時間的自由,很多事情都要學生自主去安排,所以學生需要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時,對於寄宿學校的學生,學生除了管理時間和學習,還要管理自己的飲食起居及生活習慣等。

4.心理準備

由於國際學校的課程比較豐富,學校有大量的實踐活動,並且要求每一名同學都要積極參與。在這種氛圍下,需要學生轉變思維,能夠迅速融入集體。

同時,國際學校並沒有想象中那麽輕鬆,國際學校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國際課程,同時還要學習國內課程。特別是高三階段,學生要忙著寫申請、考試、準備出國等,相比普通高中,國際學校的“累”體現在各個方面。所以準備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

在孩子轉入國際學校前,家長一定要提前跟孩子做好溝通,把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挑戰和變化提前對孩子告知,讓他有心理準備。從體制內學校到國際學校,需要在家長的配合下提前做好準備,讓孩子能順利過渡。

國際學校優質的教學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圍等,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優質的教育平台,幫助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