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1歲還尿床!醫生髮現背後根源竟是…

最近陳女士遇上一個煩心事,她的兒子已經11歲了,可是每個月還是會有多次尿床

據陳女士說,她兒子從7歲開始就頻繁尿床。開始以為是孩子身體虛,還買了許多營養品給他補補,結果尿床越來越頻繁。

這是怎麼回事呢?得趕緊看醫生

醫生檢查發現,孩子的包皮口只有針眼大小,建議給孩子做包莖微創手術。


打開包莖後,醫生髮現孩子不僅包皮口狹窄,且整個包皮和龜頭都粘在了一起,尿道口也因瘢痕而導致十分狹窄。

通過尿道外口修復手術,醫生切除了龜頭上的瘢痕,並儘可能地恢復了尿道口的大小和龜頭的外觀。

術後孩子恢復良好,幾個月後回訪,孩子的尿床也沒有出現,排尿也不再吃力,只是孩子的龜頭還是相對扁平,無法完全和正常人一樣。

醫生解答

原來,陳女士的兒子長期因為包莖,同時出現包皮感染引起長期慢性炎症,產生了大量瘢痕,且不斷累積,導致尿道口硬化無法張開。而尿道口狹窄引起的排尿困難,導致膀胱內常有殘餘尿。

在夜間膀胱逐漸升高時來不及上廁所就容易導致尿床,醫學上叫作「充溢性失禁」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長久以往,殘餘尿會對膀胱功能造成永久性傷害,還會讓龜頭生長髮育畸形,這些都是不可逆的。


孩子尿床別忽視耽誤

小孩子尿床很常見,3歲以上如果還經常性尿床就算遺尿症。而造成遺尿症的各種原因中,陳女士兒子這種因為包莖加炎症導致的器質性病變(排尿系統相關器官出問題)還算少數。

其他的原因還有:

  • 排尿控制中樞發育不全(落後普通孩子)

  • ADH分泌異常(夜尿增多)

  • 遺傳因素(家族性尿床)

  • 睡眠覺醒障礙(睡眠過深醒不來)

  • 膀胱功能障礙(膀胱裝尿裝的不多).......

有些兒童習慣過度抑製排尿和排便,會明顯增加遺尿和尿道感染的機會。


因此,顏澤明老師提醒,如果孩子在3歲以上經常性的尿床等情況,應該及時乾預治療。

尿床會間接的影響孩子的長高和智力。


那麼,遺尿症有什麼預防和護理方法呢?

01、合理的生活制度:

使孩子的生活、飲食起居有規律,避免孩子過度精神緊張。最好能堅持睡午覺,以免夜間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喚醒起床小便。

02、調整飲食

每天下午4點後讓孩子少喝水,晚飯最好避免吃流質或喝很多湯,餐後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豐富的水果,臨睡前不宜喝水,以減少膀胱的貯尿量。

03、睡前排乾淨小便

養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乾淨的習慣,使得膀胱裡的尿液排空。另外,可在臨睡之前給孩子洗澡,以使其能舒適入睡,減少尿床幾率。

04、膀胱功能訓練

督促孩子白天多喝水,並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訓練孩子適當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

當孩子撒尿時鼓勵時斷時續,然後在把尿撒盡,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05、及時更換尿濕的被褥衣褲

孩子睡覺的被褥要乾淨、暖和。尿濕之後,應及時更換,不要讓孩子睡在潮濕的被褥裡,不然孩子更易尿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