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滴滴巨虧上百億,錢被司機賺走了?司機們有話要說…

每經記者:劉洋 每經編輯:王嘉琦

在國內的網約車市場,滴滴出行的地位還無人撼動,按理說滴滴賺錢很容易。沒想到,近日有消息稱,滴滴2018年巨額虧損達109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天虧近3000萬元)。如果放在A股,滴滴基本上能成為“虧損王”了。

佔據90%的網約車市場份額、享有30%的抽成比例,滴滴還能如此巨虧,令人詫異。

與此相對應的是,去年滴滴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共計113億元。

巨額補貼是不是滴滴虧損不止的原因?對此,滴滴方面沒有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回應。

盈利之路,道阻且長?

無論是最初的“滴滴快的”之爭,抑或是後來的“滴滴Uber“之戰,整個網約車市場一直遵循著“燒錢換規模”的遊戲規則。

如今滴滴早已成為網約車霸主,可盈利情況還是一路紅燈。

去年3月份,業內曾預計,滴滴主營業務將在2018年實現盈利,淨利潤有望接近10億美元。不過,這一預測在去年9月被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的一封內部信擊碎。程維在內部信中表示,滴滴在2018年上半年虧損40億,且連續6年沒有實現盈利。

對於超過100億的年虧損,滴滴出行方面對經濟觀察網予以了肯定的回應。

兩起惡性事件發生之後,程維、柳青聯署發表致歉信稱,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為核心的考核指標。而後的一系列整改,似乎更為虧損擴大埋下了伏筆。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陳禮騰對記者表示,去年8月“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案”之後,滴滴宣布無限期下線順風車業務,讓經營狀況雪上加霜。畢竟,順風車業務不僅曾為滴滴貢獻了可觀的訂單量,也是比專車、快車更早盈利的產品。

同時,網約車行業監管力度加強,各地交管部門加速推進網約車平台合規化。為保持日常運營,滴滴需花費更多資金吸引合規司機和車輛,導致供給端成本顯著增加。

業內人士還曾對記者表示,在惡性事件發生之前,滴滴國際化戰略、外賣開城戰略、洪流落地等戰略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也耗去不少現金流。

司機:忠誠度?不存在的

有錢才是硬道理

隨著網約車平台漸趨成熟,司機的重要性日益顯著,這就加劇了平台間對司機的爭奪。

爭奪的主要方式,自然在於補貼。

與一年虧損109億元相對應的是,近日的消息稱,去年滴滴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共計113億元。對於巨額補貼是不是虧損的原因?滴滴方面沒有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回應。

不過,從一些具體案例中可見,滴滴司機的補貼的確很高。

春節期間,一位滴滴司機收入截圖在網上流傳。圖片顯示,該司機每月光補貼/衝單獎就在5000元左右。滴滴官方也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確認圖片屬實。

北京滴滴司機馮安曾對記者表示,早高峰就有近60元的獎勵。不過,這些任務並不好完成,早晚高峰往往異常擁堵,“我6點47出來,7點20給你派一單,派一單之後呢,連著派兩個小單,第三單18公里,搞到城裡面,堵了一個半小時,結果呢,早上,我正好拉6單,一分錢獎勵沒有。”

而滴滴出行的競爭對手們也是如此。上汽旗下的“享道出行”在司機招募階段開出高額月薪。在享道正式推出當日,一位滴滴司機對記者表示,當天滴滴對上海司機推出88塊獎勵,乾9單就能完成。

更早之前,美團入局網約車前後也高舉補貼牌。平台間的司機之爭,可見一斑。

一位投資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滴滴一直是“資本驅動型”,但是從市場長遠來看,肯定要回到用戶價值上。滴滴雖然通過資本的方式形成壟斷,讓用戶沒有選擇,但一直不是“用戶驅動型”的企業,沒有通過建立用戶價值,構築自己的壁壘。

在此背景下,司機對於平台的忠誠度並不高。上海網約車司機劉孔就曾對記者坦言,“開誰家的車都一樣,只要掙錢就行。”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滴滴的先發優勢,目前在司機爭奪之戰中,優勢尚且明顯。尤其是其與部分汽車公司(如北汽新能源)、大量且密集的租賃公司建立合作,其車輛與司機兩端的壁壘更加明顯。大量網約車司機的車輛往往來自租賃公司,而後者則通過與滴滴合作返點的方式,獲得部分收益。也因此,滴滴-租賃公司-司機三者之間形成相對穩定的同盟。不過,手握大量司機,也增加了滴滴的合規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