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憑什麽To B的產品經理不能“站著把錢賺了”?

作者 /祝百萬

來源 /本文系產品獵人“Hunter”計劃投稿作品

To B和To C的產品經理對用戶的期望值截然不同。

To B產品設計是幫用戶解決問題,希望用戶用完即走,或者默默使用,但潤雨細無聲,讓用戶感知不到。

To C產品設計,會想盡一切辦法佔據用戶時間,拉長用戶使用時長。

總的來看,To B產品佔據的是用戶時間背後的價值,提供的價值越大,用戶越願意付費。

從這個角度來看,To B產品經理更“霸道”,不care用戶使用時長,更關注產品能給用戶提升多少效率、帶來多少價值。

本文為一位產品經理對To B產品設計的思考(下篇),細致分享To B產品設計與To C的差異之處。

該文來自去年的一次分享中的一頁ppt,由於分享時間有限,表達很淺,這裡會把那次分享的部分,分成幾次,分篇闡述。

上篇詳情回顧:憑什麽To B的產品經理可以更“霸道”?

(網上隨便找的圖,僅為具象化意義,若有侵權或不適,請聯繫我系刪除)

我想你應該看過類似上圖這樣的一些視頻。是的,To B就是這樣,客戶會要求你關掉美顏,關掉濾鏡,卸妝到客戶現場,接受筆錄一般的詢問,同時,我假設你也能想到一些類似下圖的場景,還會無情地和其他類似你一樣的小夥伴在一起,按照既定動作開始表演,那個曾經在公司穿著短褲的長毛叔叔,和穿著拖鞋摳腳大漢,你要收起你的固有氣質,唯唯諾諾的拿出你產品。

甚至像每年體檢一樣,不管是弱點,還是細節,還是隱藏的嬌羞,通通都成為評價你產品好壞的指標。你想,除了產品質量過硬,你還有什麽辦法?

(網上隨便找的圖,僅為具象化意義,若有侵權或不適,請聯繫我系刪除)

To B的產品,需要經得起各種角度刁鑽的檢驗。從用戶的角度,很多To C的產品是一個玩具,壞了不會太影響生活,我也可以去玩其他的,作為開發商,賠點金幣鑽石也是一個可行方案。而To B的產品大都壞了就是致命的,例如銀行金融體系當機了,醫院開藥系統出問題了,你想想哪個不是讓你的生活都無法進行下去。按照上篇的計劃,我們這篇談談以下兩個話題。

玩具 VS 工具

賣身 VS 賣藝

To B系統設計的時候,一般我們都為了精確,希望能通過數字的指標來規範產品對外暴露的能力。例如,我們對外公布產品的可用性,99.95%或者更高的99.99%,我們對外公布產品的可連續性99.9996%。

各種監控、備份時間的承諾,各種接口的調用量,返回統計的要求,若客戶對我們系統不滿意,還可以通過API自行使用。甚至有對各家雲廠商統一的API調用框架。這些在To C裡面,基本上是不會涉及的。

我們得習慣思路上的轉變,或者是說思路跟著場景去轉變。

上篇也提到過,To C的決策鏈基本上只有自己,那麽責任鏈很短,最多會追加1到2個人,例如孩子亂花錢了,責任鏈一般到父母這個層級就結束了。而To B的責任鏈就相對長很多。一般責任鏈都長於決策聯,產品設計需要同時考慮責任和決策鏈。

什麽意思呢,舉個例子,可能是一個開發在用我們的產品,他的領導並不會去對任何一個細節仔細查看,可是一旦除了問題,這個領導,以及領導的領導都會收到問責。

甚至在一些行業,會有行政處罰,影響仕途或者是整個團隊都受到監管機構的處罰。造成的連帶影響,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可能對整個職業和人生的。你的產品設計和執行的質量,會被責任鏈不斷放大。

因此,我們不得不回到之前的數字,你的每個設計都希望能有一個框,這個框把最好的情況裝在裡面,也把最壞的情況裝在裡面。讓人能從上帝的視角,一眼看到這個框。不然,他怎麽能放心地生活呢。

這下就明白了,我們經常說用戶就是上帝,但一般都是從服務的角度去理解這句話,而To B則需要從產品的角度去理解這句話,讓他真的有一個上帝的視角,既能看到全局,也能看到具像。你需要準備這些內容,客戶或者谘詢機構或者合作夥伴,需要問你戰略的規劃;有時候客戶也會問你細節,你的實現與設計,有時候客戶也提一些你覺得不合理的要求,都需要在一開始產品設計的時候想到。

我們做To C的時候,一般比較忌諱一個產品一開始就設計得面面俱到,因為你會抓不住重點,也會因為消耗太多的時間在那些不重要的點上而錯過了機會。

雖然我們在To B裡面做需求的時候,也會層層迭代,但一開始對長遠的規劃要求更高,因為這個生意能明確看到的是要做幾十年,一百年,不知道多少年的。你想想,你的數據庫系統裡面存的是老百姓的社保數據,是大家的收入,你覺得他需要幾個地域的備份,需要能追溯多少年呢。

玩具VS工具,其實最本質的是責任。To B產品設計的責任感來得更直接,稍有疏忽,你會讓一個客戶的項目直接失敗,數千萬的投資歸為泡影。你會引起看病的錢取不出來,甚至一封封律師函接踵而至。從一開始,To B產品設計就要求我們設計最好的產品,做最壞的打算,提供最精確的數據,回答每一個“要是這樣”怎麽辦。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服務。

服務雖然不是To B產品獨有的話題,但在To C裡面服務明顯會輕很多。有一個簡單的理解,To C裡面基本上我只需要解釋服務以後簡單的操作,而To B裡面需要貼身的服務,現場的服務,7*24小時的服務,保持微笑而又表裡如一、不卑不亢如沐春風般的跪式服務,不管是售前售後還是售中,無微不至。

那麽一個問題來了,能不能站著,把錢掙了。可以,但不是現在。

服務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產品能力問題的延伸,也是一個公共產品社會化服務標準之前的必經階段。沒有人去谘詢水和電怎麽使用了,因為這個足夠簡單,市場也透明得像水一樣,無形得像電一樣,我曾經問過Gartner的分析師,他們分析一些什麽樣的行業,得到的答案是那些市場上還不明晰的行業。

若寡頭已經出現,已經沒有什麽有力的競爭者或者顛覆式變革,也就沒有什麽好分析誰強誰弱,谘詢機構的信息是給買家看的,自然也就沒有誰買這些信息,因為太明顯了。

我們的服務是彌補我們產品能力不足,因為我們做得不夠好,或者市場現在就是那麽不成熟,我們需要不斷地應對客戶谘詢的問題,不斷地去客戶現場解釋、培訓、對比測試。我們需要半夜爬起來處理問題,然後賠禮道歉。至若產品能力打磨到極致,市場上領導地位已經形成,就是另外光景。

因此,產品設計更全面的方式,需要考慮產品的後手,服務化能力。雖然一開始我們可能想得很好,能力很全面,但終究產品經理會在一些地方妥協給現實,你終究不是一個站在上帝身邊的天使。因此,哪些在危機情況需要可以手動處理,你還得考慮進去。

服務其實從一開始會一直延續到最後。你一開始就會收到用戶的需求,或者你去抽象,或者你去調研,這就是服務的開端,你會不斷地理解用戶,也在悄悄地影響用戶,通過你的服務,讓他接受你的方案,然後說服第二個,第三個用戶,看你們的偶像都這樣玩哦。To B產品經常在做標杆客戶案例,這樣可以讓這一個行業的人,都按照某種成功經驗去複製,效率高,重復工作少。

然後,在到銷售過程中的培訓,方案的講解,poc測試,報價與合約,投標,後面的交付以及後續支持維護,有些公有雲情況未包含全,每個環節在人力的消耗要遠遠大於To C產品,即服務的提供密度要大於To C產品。

到這裡,原計劃的4個點,基本上說完,但其實還有一些小點未能提到。例如,在數據分析和反饋上,To B和To C是差別較大的,因為基數不夠。常有一些個案就能掩蓋真相。再如,在回款周期以及財務計算上,商業模式,成本計算等。但本文主要講產品設計上的,因此這些直接略過。

To B產品設計的4個特點到這裡,正文基本上就結束了。我們來回顧下,我們從人性和理性、有情和無情,玩具和工具,賣藝和賣身4個角度來講解了To C和To B產品的差異。總的來說,是群裡與個體的差異,是角色和自然人的差異,是商業模式上的差異。作為產品經理,自主去總結其中道理,是我們的本質工作。

下篇預告

記得以前聽小龍的課,提到一個說法,產品是站在上帝身邊的人,感覺若合一契,從本質上來說,理解社會中的個體、群體,是做產品的本質要求。

歷史上,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其實就是在做這方面的理論研究,恰好以前看賈伯斯傳講到他是如何收到日本曹洞宗影響,因此下篇將從佛學角度,盡量早的推本溯源,從印度史入手,顧空有流派之爭,梳禪淨發展之絡,概五家七宗之略,後而東渡日本,繼而西遊美國,以社會學的方式,潤物細無聲進入你我的生活。

最後回歸本質,應對產品經理的世界觀,從最初不覺,忽起動心,像蝴蝶效應,竟穿越千年影響到了現在。想想也是惶惶巨幅。若說在從西方哲學的角度,再這麽來一遍,相互比較,若功底足夠,時間有閑,一本書的篇幅就夠了。我也沒有太多把握能拿下這種文章,姑且一試。

如果你既懂產品,又會寫,歡迎標注“Hunter計劃+文章名稱”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