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昔日備受追捧的香港保險,現在怎麽樣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輝】

近日,一則題為“香港假HPV疫苗事件中介:保險代理人的‘灰色兼職’”的報導引發了公眾的關注:一批在香港接種了假HPV疫苗的接種者發現,在自己與接種機構之間,除了內地私人中介,還有香港的保險代理人。一名香港的保險代理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來香港購買保險的內地客戶中,“七八名客戶中就有一名客戶有預約HPV疫苗需求”,作為保險代理人,會為部分客戶提供預約服務……

去香港購買保險,曾是中產家庭配置財富的一種方式。而今頻頻曝出的安全隱患,不由讓人感慨——昔日備受追捧的香港保險正在緩緩跌下神壇。

早在2010到2016年,內地居民購買香港地區保險的保費規模呈飛快上升的趨勢。這段火爆的時間,正好是踏準了中國中產階層崛起的周期。客觀來說,這些用戶比起90年代曾經接觸過保險的早期客戶,保障意識與風險意識都在提高。

這些群體青睞香港保險,細究起來有特定的原因。

首先,保費低是一個關鍵因素。依據金融機構的統計,香港人口平均壽命為85歲,內地人口平均壽命為75歲,從平均數的角度考慮,內地發病率與死亡率都較高,因而保險公司給出的保費標準也會更高。相較之下,香港保費就顯得便宜了。

與此同時,香港保單在一般情況下還具有抗風險能力強、投資回報高的優勢。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香港地區作為亞太地區國際金融中心,其地區保險可以提供長期穩定的美元產品配置,美元通脹率也遠低於世界其他貨幣。所以,對於想要在資產配置中投資美元產品的人來說,買香港保險是一個很劃算的選擇。

以英國保誠公司的“雋生”長期儲蓄產品為例,投資人只需要在投保的前五年每年投入固定的本金 12727 美金,就可以在未來獲得一筆相當可觀的收益,收益率可高達 7.13%,比之以內地保險不超過4.025%的收益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且,內地保險公司會設置最高投保保額,超過需要體檢。香港保險公司體檢保額通常超過內地保險公司,也可算作一種優勢。

儘管有上述優勢,但香港保險潛在的風險也值得關注。說個最現實的問題:在投保這件事上,由於香港保險條款設計複雜,很少有客戶能仔細推敲條款。外加上商業趨利導致香港保險代理人的野蠻式爆發增長,遂使得不專業、不夠了解香港保險的一批人將產品兜售給了一批同樣不了解行情的客戶。這種野蠻增長的業態觸發了許多問題,以至於普通百姓在很長時間內聞保險即色變。

由於拒賠案例不斷發生以及監管政策收緊,2016年成為香港保險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以後保費規模明顯下降,內地的投資者們也開始逐漸回歸理性。中國保監會還發布了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同年 10 月,銀聯發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規定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最高限額 5000 美元。其他保險項目則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這樣一來,買大額保單就變得不方便了。

在支付之外,外匯管理局還規定,境外保險(除旅遊意外險等少數情形外)相關資金均不能通過支票兌付、電匯等任何方式提現。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都歸屬於金融和資本交易。

所以,外匯管理局的規定直接讓退保和理賠成為了一件麻煩事。畢竟大部分香港保險公司對客戶進行理賠或退保時,仍主要以支票的方式支付,可這類保險支票在內地的銀行無法辦理兌付,客戶通常都是到香港開立账戶的銀行才能兌付。

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加上我國大力提倡反洗錢草案的形勢,地下大額保單無法遁形,普通香港保單操作越發繁瑣,香港保險的規模自然也不斷下降。

在這兒,可以給大家介紹一個曾被媒體報導過的故事:

2015年5月,陳飛(化名)通過太太的同事、一名兼職保險代理人(本職為某市大學教師),在香港投保了英國保誠“危疾終身保計劃(保額100000美元)—附加免費10年期危疾險(保額35000美元)”,保單自2015年8月27日生效,年繳保費4875美元,20年交付。

在媒體和金融行業深耕多年的陳飛,對保險向來有研究,“當時覺得保誠的產品保障的病種多且涉及非常早期的癌症,又考慮到美元處於強周期,覺得這份保單很合適。”

由於父母均因癌症離世,陳飛每年都會進行體檢,2018年,陳飛檢查出胸部右中肺有毛玻璃結節(此前肺部檢查沒有任何問題),隨即於2018年9月10日做了右肺葉切除術,並化驗檢測為0期原位癌大小2mm。

出院後,陳飛整理了健康資料並與保誠交涉理賠事項。沒想到,保險公司竟回復,該情況不予以理賠。原因是,保險公司得知,陳飛在2012年8月10日進行的身體檢查中,顯示右外耳道栓塞、咽炎、雙眼弱視、輕度脂肪肝;於2014年8月31日的身體檢查中,顯示體重指數高於正常、痔瘡、鼻炎、肝血管瘤以及甲狀腺結節。由於以上資料均未有在此前簽署的人壽保險申請書中申報,因此拒賠且取消保單。

一個在“媒體和金融行業深耕多年”的患者尚且如此,普通人被“忽悠”的情況就更可想而知了。詳細考量一下,香港保險還存在以下潛在的風險問題:

1. 監管區別問題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簡稱“保監局”)依法對香港的保險公司以及保險中介人履行監管職責,香港保險受香港保險法的保護,遵循“最高誠信原則”。而在香港買保險的健康告知問題是非常開放式的,比如,“在過去五年內,你曾否遭遇意外或疾病,而沒有在上述提及?”這問詢,凡是投保人已知或應當知道的重要事實均應告訴保險公司,如果不進行清楚的告知,日後理賠時如果被保險公司發現,便會以投保人不誠信為由拒賠。

在內地,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依法對國內的保險公司履行監管職責。國內保險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保護,遵循“如實告知原則”,就是說,保險公司健康告知上問你什麽你就回答什麽,沒問你的,即便有問題,你也可以不用回答。

換句話說,當保單有了法律糾紛的時候,在香港購買的保單適用於香港當地法律,如產生糾紛將按照香港法律執行,內地法律不能干涉。舉個例子,依照中國法律,失蹤2年即可判斷為死亡。但是在香港,7年才能判定為死亡。再如,在香港買的保險在內地不具備避稅避債功能。如果有糾紛可以向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投訴,但最高隻適用於100萬港幣,大額保單無法處理。

2. 外匯風險

長期來看,港幣7年內兌換價從1.2下跌到0.8,如此相當於保單虧損40%,雖然短期看收益高,但長期是虧是盈還真不好說。同時還應看到匯率政策的影響。2017年1月,換匯政策進一步收緊,個人境外資產配置面不斷收窄,在匯率波動下,外幣的理財收益明顯低於內地的存款和理財。

境外結算在香港買保險用美元或港元結算,需要辦理香港境內銀行卡,因為保險期限較長,未來會存有錢款折匯的風險。並且個人境外購買,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風險。

3. 安全性風險

香港保險市場化程度較高,未對演示紅利作出明顯要求,大多數產品通常採用6%來演示。不過,香港保監會主席也明確表示演示收益不得超過9%。

跨境服務因投保期限較長,投保後可能存在服務代理人流失的情形,內地赴港投保如對香港法律或保險條款不夠了解,將帶來很大不便。

更關鍵的是,香港保險不像內地保監會有保底設置,相關部門允許保險公司破產,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破產,投保人很可能血本無歸。而內地保險公司必須按規定提存保險保障基金,並由保監會統一管理,假如保險公司依法破產,這筆基金能使保單持有人損失低於保額的10%。

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香港安盛保險虧掉客戶幾個億,導致數百名內地客集體維權的事件,就是香港安盛並未對投資人做專業資格審核,且有投資人所投金額遠未達到專業投資人必須的投資底線,從而導致虧損的教訓。

4. 醫療制度差別

香港保險的重疾產品適用於內地指定的三甲醫院,在保險合約內必須確認自己常住城市哪些醫院是香港保單所認可的相關指定醫院,否則發生理賠是否被認可也不確定

通常情況下,在內地醫療花銷最大的是雜費,而在香港花銷最大的是手術費。香港醫療保障部分,手術費限額較高,但內地是醫藥費限額較高。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在內地治療到香港報銷,就算把整個額度用上可能都不一定夠。

醫療互認投保時簡單,但後期大額理賠可能會要求去香港鑒定,這就涉及到兩地對醫療診斷互認問題。因此內地投保人在不了解後期理賠說明的情況下就盲目購買香港保險,出現問題即會很麻煩。

5. 重疾定義風險

甲狀腺癌這個疾病,是目前內地重疾險中理賠率最高的,可以說一半的重疾理賠都是因為它。而甲狀腺癌是所有重疾中最不可怕的,很多人體檢就能在最早期發現,並且早期發現的治愈率很高,手術後很快就能重返工作崗位。可是,香港的重疾險的重疾部分是不保T1N0M0或以下級別的甲狀腺癌的,部分公司隻做輕症處理。

6. 時間成本風險

香港保險的服務便利性不強,涉及到理賠時,可能需要反覆前往香港參與鑒定,遞交資料。如果資料發生丟失,將進一步增長溝通成本,理賠也將會變得更加繁瑣。

另外,保單投保期限長,因分隔兩地,如果長時間與代理人缺乏聯繫,可能等到需要理賠時保單信息已不明確,保險代理人也已流失,需要親自前往香港處理相關事宜。

當然儘管有這些風險,但筆者關注到,今年2 月,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北京會見香港保險監理處專員梁志仁,簽署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險業監督關於開展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工作的框架協議》。此舉標誌著中國保監會正式認可香港保險在內地的地位,亦開啟了香港保險在內地合規化經營的第一步。在不久的將來,內地客戶對香港保險的了解會逐步加深,在選擇上也會更加理性。

不過,對於不準備去香港長期居住的大陸居民,選擇大陸內地的保險或許是更為明智的選擇。隨著時代的進步,內地的保險業也會越來越發達。我們應該看到,國家已經開始著手修訂新的《重疾險定義》並進一步規範內地保險市場,執行雙錄,維護消費者權益。所以,我們有理由對未來保持樂觀的態度。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