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鄭和下西洋留下重重謎團

鄭和雕像

鄭和七次下西洋路線圖

1405年7月11日,鄭和從南京出發,率兩萬餘人第一次下西洋。他一生共七次下西洋,但因為原始檔案的缺失,也留下了諸多謎團。永樂皇帝派他下西洋目的為何?他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他到過麥加嗎?最後,七下西洋的檔案是被官員劉大夏燒毀的嗎?

揚子晚報邀請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大海,與你一起分享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鄭和下西洋出於什麽目的

記者:鄭和下西洋,民間有許多傳說,有的說永樂皇帝派他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有的說他是去尋寶,就歷史學研究來說,下西洋究竟是出於什麽目的?

陳大海:這些說法都屬於民間演繹。鄭和下西洋是國家的重大舉措,它動用了整個國家的財力以及沿海城市的各種力量,來做這件事。

從當時的歷史現實出發,元朝雖然潰敗,但殘余勢力仍在,中亞又興起了帖木兒帝國,所以一些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目的之一就是聯絡海上及南亞、西亞各國共同牽製、抵禦帖木兒的擴張。

但對老百姓來說,他們看到鄭和從國外帶回的奇珍異寶,便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寶;而建文帝失蹤,成為當時最大的懸案,一些人便從這個謎團出發,臆測永樂皇帝是為了尋找建文帝。這些通俗的說法,人們更容易理解。

記者:還有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去朝聖,所以他去了麥加。

陳大海:下西洋不是鄭和個人行為,永樂皇帝不可能為了滿足鄭和的個人意願而去耗費國庫,這不符合邏輯。同尋寶、尋找建文帝一樣,都是無稽之談。

據史料記載,鄭和本人並沒有到過麥加,這從其副手洪保的“壽藏銘”中可以得知。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生於1370年。鄭和本姓馬,雲南昆陽州人,是元代鹹陽王的後裔。在靖難之役中,洪保與鄭和都立有戰功。朱棣稱帝後,鄭和成為內官監太監,還被賜姓“鄭”。現在南京的馬府街就因那裡曾是他的宅邸而得名。

下西洋時,洪保是鄭和的副手。2010年,洪保墓與其生前所刻的“壽藏銘”在南京江寧被發現,其壽藏銘刻於宣德九年。“壽藏銘”記載,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五年,這次航海,他們派了一個小分隊去了麥加,並明確說此前從未有官方人員去過。由此可知,鄭和本人並沒有到過麥加。

鄭和七次下西洋,都做了什麽

記者:鄭和下西洋,西洋是個什麽概念?鄭和船隊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現在的哪裡?2002年,英國皇家海軍潛艇編隊指揮官加文·孟席斯出了本書《1421:中國發現世界》,他認為鄭和船隊發現了北美洲,是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

陳大海:當時所謂的西洋,是以婆羅洲文萊為界,泛指蘇門答臘島以西的北印度洋及沿海地區。鄭和七次下西洋,經過36個國家,鄭和的助手將見聞記錄下來,並繪製了海洋地圖。從圖上看,最遠到達非洲東岸肯亞的蒙巴薩,就現有的資料和證據,無法證明鄭和船隊到過北美洲。

加文·孟席斯在書中認為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鄭和率一支船隊返回,同時由洪保等人率另一支船隊繼續航行,洪保的船隊到達南美洲。但實事求是地講,以上說法沒有任何史料支撐。

記者:那麽,七次下西洋,鄭和船隊都去過哪些地方?

陳大海:鄭和下西洋組建的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遠洋艦隊,每次出行船隻都在200艘以上,人員兩萬餘。綜合史籍對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具體過程的描述,大致情況是:

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他從南京龍江港出發,循長江,抵達蘇州太倉劉家港,進入大海,到達福建長樂太平港,再起錨向西洋進發。

這次出使記載得比較詳細:當時共用海船208艘,包括戰船、座船,糧船以及水船。鄭和船隊抵達爪哇時,正值爪哇國東西二王內戰。當時,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佔領。鄭和船隊人員上岸後,被西王誤認為是來援助東王的,不分青紅皂白,下手殺了船隊170餘人。得知真相後,西王立即遣使謝罪。最終,永樂皇帝讓其賠償黃金六萬兩。之後,鄭和船隊繼續西進,進入印度洋後到達錫蘭山,然後到達古裡,這是這次航程的終點。在這裡,鄭和立了一塊石碑。在這次返航途中,鄭和船隊還遭遇海盜陳祖義的襲擊。最終船隊大獲全勝,生擒了陳祖義。掃清海盜襲擾,也為以後中外往來交流提供了方便。

第二次出使,是送外國來的使節回國,順便再做第二次訪問。去爪哇時,鄭和還要去收取那六萬兩黃金賠款。但爪哇國力貧乏,僅繳了一萬兩黃金,永樂皇帝說:這事兒就算了。這次出使,鄭和還背負著調解暹羅與周邊鄰國關係的重任。

第三次出使,鄭和去了滿剌加。鄭和此次前來負有為其立國的使命。永樂皇帝賜給該國印服等物。也正因此,後來滿剌加國王率500余眾隨鄭和船隊回訪中國。該國從此還成為鄭和下西洋的一個轉運站站。

以上三次出使,基本掃清了海寇等通航障礙,使得馬六甲海峽暢通無阻。

第四次出使,鄭和幫助蘇門答臘國剿滅了蘇乾剌。回國時,忽魯謨斯國國王還派遣使臣,駕駛船舶,載著獅子、珍珠寶石等物,隨鄭和到中國來回訪。

第五次出使,鄭和船隊到達了今天的非洲東海岸索馬裡摩加迪沙、肯亞馬林迪及葉門民主共和國境內。

第六次出使,鄭和送16國使臣回國,這次走得最遠,到達了今天的肯亞蒙巴薩。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逝征北途中。仁宗即位,下令停止遠航,但仁宗即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宣宗即位,鄭和再次出使西洋。這次出使,船隊到達非洲南端接近莫三鼻克海峽。在返航歸國途中,鄭和病逝了。有資料說,他是在古裡病逝的。

下西洋原始檔案 是劉大夏燒毀的嗎

記者:鄭和下西洋留下許多謎團,原因之一便是原始檔案丟失了。有學者認為這是明朝官員劉大夏所為。

陳大海:這種說法,其實史學界大多不認同。這個說法並非出自官方史書,很可能是明人筆記的演繹。查《明史·劉大夏傳》,當時安南與老撾有戰事糾紛,宦官汪直想在這上面有所表現。他請示了皇帝,索要永樂間討安南的文件,劉大夏“匿”了文件,不給他。如此看來,劉大夏藏匿的是有關安南的文件,和鄭和下西洋的原始檔案無關。後世訛傳,說劉大夏一怒燒毀了鄭和下西洋的原始檔案。

那麽,這些原始檔案去哪兒了?有學者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明宮曾遭大火,可能被燒毀;二是被蟲蛀了。明後期宮規弛懈,文書檔案被盜、塵封、雨濕、霉爛、蟲蛀而無人過問,神宗幾十年間,檔案文書“十減六七矣”。

我們現在研究鄭和,可信任的材料只能是明史、明實錄等以及跟隨鄭和出使西洋的使團成員們留下的文字記錄,這屬於文獻資料。還有就是像洪保“壽藏銘”這類出土資料。

記者:鄭和七下西洋,為我們留下了什麽?

陳大海:簡單來說,鄭和七下西洋,疏通了海路,擴大了對海外的貿易,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穩定了東南亞的秩序,提高了明朝的國際威望。每次出使都會帶去絲綢、瓷器等物,返回時又帶來各種動植物、藥物、玉石等,促進了中外文明的交流。6

摘編自《揚子晚報》

來源:南陽晚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