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客觀的車評人容易嗎?來看看我這“荒誕與真實”的一天

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試駕完一款車卻遲遲不敢寫評測稿件是一種什麽樣的體驗。

前幾天,我在北京拿到了廣汽新能源Aion LX超長續航版的試駕車,在對這台車進行了長達三天的試駕測試之後我依然不知該如何寫體驗稿件(以往是摸車半個小時便胸有成竹)。對於這台車的測試評測我還是有點害怕的,而害怕的不是廠家,卻是各位讀者。

首先,這是一台國產車,其次,它還是一台純電動車。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網上就有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你任意的批評一台車總能獲得大家的好評,大家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客觀,有良心,沒收廠家的錢。而誇獎了一台車的一些優勢則成為了恰飯的表現。

在痛批自主品牌的陣營中,最活躍的就是批評自主品牌純電動車的一幫人。他們常用的話術是:電動車續航造假;電動車夏季不敢開空調;電動車自燃風險高;電動車駕駛質感差等等。

事實上,在當下電動車確實存在很多缺點,但相比燃油車,電動車也有很多與生俱來的優點。

例如,上下班代步用車成本更低;主動安全性能更強;座艙更智能;動力的輸出更加直接線性;外形設計更加新潮等等。所以,電動車的存在是具有價值和合理性的,但一些人為了圈粉和擴大影響力,用電動車開刀,給消費者傳遞了錯誤的觀點,給行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殊不知,世俗是一道洪流,想要站得住腳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我不敢輕易的評測電動車的好。

今天我想從兩個視角,評測Aion LX的表現如何,也讓大家感受一下車評人的荒誕與真實。

首先是外形設計:如果按照正常的體驗描述,我會說Aion LX採用了穿雲箭式前臉設計,前鍍鉻格柵貫穿到了整個大燈內部,讓前臉視覺效果更寬,顯的大氣從容。

其次輪轂採用了類似太空車的設計,科幻感十足,還能降低風阻;最後就是鏤空的下壓式尾翼設計,不但好看,而且能讓整車的風阻系數達到0.28Cd,在整個轎跑中型SUV裡也屬於一個較高的水準。

但仔細一想,這麽說肯定是要挨罵的,所以我覺得關於外形設計方面得這麽說。

Aion LX外型看上去並沒有特斯拉Model X那麽有辨識度,貫穿式後尾燈設計已經爛大街,沒有絲毫的創新。輪轂蓋看似科幻,實則華而不實,刮花了更換時可不便宜。總體上屬於設計一般,實用性也不強的車。

對比第一次表述,第二次表述的內容是不是給人更加理性客觀的感覺?一想到這裡,我心裡頓時安穩了不少。

接下來說說座艙內部:進入車內,Aion LX 的12.3英寸中控雙聯大屏讓人感覺科技感十足,而且其加工工藝採用了一體式冷彎屏,既好看又方便於駕駛員獲取信息,但相比奔馳的平面雙聯大螢幕,Aion LX的冷彎屏加工工藝更難,成本更高。

中控的底部保留了部分常用功能的實體按鍵,更利於盲操作。並沒有走特斯拉Model X 那種激進的方式。

車機系統是Aion LX一大的亮點,不管是互動邏輯還是語音控制都非常好用。除此之外,Aion LX的儀表螢幕和中控螢幕之間實現了深度融合互通。行駛中中控車機的高清地圖可以完整的投放到駕駛員螢幕上,徹底解決中控螢幕一屏多用的問題。

內飾用料也非常的厚道,門板、座椅、車頂都用上了翻毛皮材料,觸感細膩,有點豪華SUV的味道。

Aion LX的軸距接近3米,所以車內空間十分寬敞。編輯身高176cm,在調整好駕駛座姿勢之後,後排頭部空間一拳有余、腿部兩拳有余。

除此之外,對於這台27萬售價的車型還有後排老闆鍵,不管你用不用的上,就衝這配置就檔次感十足。

是不是感覺還不錯?但是我仔細一想,不能這麽說,沒有說點缺點,肯定不夠客觀,應該這麽說。

進入Aion LX座艙,一體式仿奔馳大螢幕迎面而來,沒有一點自己的創新。而且,這麽大的大螢幕肯定影響駕駛視線,保留了部分實體按鍵不如特斯拉那麽具有科幻感,洋不洋土不土的很奇怪。其次,可升降的換擋撥杆一看就是抄路虎的,沒創新。

全車大部分採用翻毛皮面料,看似高檔但不耐髒,純屬樣子貨。家用車裝老闆鍵給誰用?空間大我又不跑貨拉拉。

哎 美滋滋!想必這下鍵盤俠會說:“敢這麽說真話的車評人不多了,有良心,中流砥柱,時代的巨人!”

最後再說一說Aion LX的試駕感受,我拿到手的是Aion LX的80超長續航版本車型(NEDC續航650km),售價27.96萬元。

動力方面,採用了前置前驅布局,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50牛米,百公里實測加速7.9S,比大部分同級別燃油車都快。如果嫌不夠快還可以選擇四驅版本,百公里加速3.9S。

底盤方面採用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杆獨立懸架,搭配米其林舒適性胎,日常走街舒適性不錯。

駕駛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可以自定義調節,根本不存在別人口中:‘製動能量回收拖質感強’這麽一說。所以從家用車的角度來看,這台車肯定比同價位的燃油車更快、更經濟、更舒適(前提是日常充電方便)。

最後說一說續航,此次試駕的車型搭載了80度寧德時代NCM811電池,NEDC續航650km。因為續航太長,沒能做詳細的續航測試,但就編輯近期的駕駛數據,可以給大家一個大致的續航參考。

路線:望京悠樂匯E座到石門地鐵站附近;

駕駛模式:駕駛模式選ECO,製動能量回收默認(不是單踏板模式);

車輛負載:駕駛員一人,空調自動、信息娛樂系統正常工作;

出發前儀表顯示剩餘續航裡程628km,到達目的地儀表顯示剩餘續航582km。實際行駛裡程40km,儀表顯示消耗續航46km。推算得出,能耗比為86.96%;按照續航比計算,該車的實際續航應該可以達到565.21km左右。

這是站在一個普通消費者日常駕駛場景下得出的續航值。駕駛過程中,編輯並沒有採用關閉空調或者打開單踏板模式去刻意製造一個很高的數值(主要是不想侮辱大家的智商)。因此,對於最終得出565km的實際續航參數,我認為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答案。

當然了,我剛剛又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沒有說缺點。在鍵盤俠的眼中,國產電動車都是堵車不能開空調,續航至少打五折,充電排隊到太亮,甚至隔壁老王買了電動車之後老婆都氣到離婚了才對。

所以對於這種電動車續航方面的評測,應該這麽說:一看是國產的電動車我就不用測試,以我的直覺就知道它的續航不會長,即使很長也是造假的,而且我認為我的直覺不會錯。

鍵盤俠:“客觀,公正,有良心,中流砥柱,時代巨人!”

寫在最後:

回到標題的設問:"做車評人很容易嗎?"

我認為並不是。

前段時間上海作家金宇澄(長篇小說《繁花》獲得茅盾文學獎)在節目中談到渣男一詞時說道:“這個詞不知道是誰創造出來的,太不好了!本身人是最最複雜性的東西,這麽複雜的人性變化,用這麽低能的一句話給概括了。真的是太幼稚,太可憐了。”

事實上車和人也一樣,大部分的車都不能用簡單的“好車”或者“爛車”一個詞語給概括了(眾泰等例外)。而且,車評人評價車的標準也是複雜的,都是以自我認知為中心的。

例如:A認為奧迪A3很小,買這種車的人純碎是衝著奧迪的標去的,甚至有些虛榮。但B認為A3是奧迪在WTCR中的原型車,軸距短,2.0T EA888動力強,是駕駛者的利器,買A3的人有WTCR的信仰、有對極限駕駛的追求。

是A錯了還是B錯了?應該都不是。所以說,車評人標榜的客觀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不存在的。

車評人最難的不是不迎合廠家,而是做到不迎合消費者,更不應該放大一個車的缺點來迎合消費者的某種心理需求,從而達成獲得關注的目的。真正的客觀是不迎合廠家和消費者任何一方,獨立的輸出自己的觀點。

你們認為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