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份電影年度榜單,顯然更深得人心

看死君:繼法國《電影手冊》之後,英國《視與聽》也終於祭出了自己的年度二十佳。對國內影迷而言,顯然這份榜單更符合大家的預期,畢竟將《羅馬》放在第一是個穩操勝券的選擇,而且還有《風的另一邊》《幸福的拉扎羅》《小偷家族》《臉龐,村莊》等吸粉之選。難得的是,今年這兩個榜單還都選了《燃燒》和《魅影縫匠》。

英國《視與聽》2018年度二十佳

NO.1《羅馬》 阿方索·卡隆

入選理由:卡隆用盡心思呈現的“回憶錄”,讓人回想起上世紀70年代的童年時光,家庭破裂與墨西哥城街頭政治動亂交織的痛苦時期。考慮到這部作品的重要性,卡隆居然啟用非專業演員雅利扎·阿巴裡西奧飾演女主角,這一決定是需要莫大勇氣的,事實證明,卡隆賭贏了。

視與聽·評論節選:“讚美這部電影的話已經夠多了,引用某位非常有名的大眾娛樂電影製作人的原話,《羅馬》是那種他們即便用盡全力去做,也永遠做不出來的作品。”

——Nick Pinkerton

NO.2《魅影縫匠》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

入選理由:PTA現今為止最有野心也最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更不用說丹尼爾·戴-劉易斯在這部劇情設計刁滑的希區柯克式戲劇中,飾演一名自帶冷感且反浪漫主義的50年代老牌設計師,實在太有魅力。

視與聽·評論節選:“PTA帶著邪氣的幽默感和他別具一格的完美電影手法之間,總是能夠創造出強而有力的戲劇張力。PTA為這部作品選取了精致、乾淨、利索的鏡頭運動方式,比起上世紀90年代創作《不羈夜》的時期,此時的PTA顯然已經不再是彼時的那個電影人了。”

——Adam Nayman

NO.3《燃燒》李滄東

入選理由:時隔八年,緊跟《詩》的面世,李滄東又一大師級作品《燃燒》依舊反類型且充滿作者性,螢幕上滿溢著模糊的曖昧感、因果的必然性以及提煉後的神秘主義。

視與聽·評論節選:“《燃燒》的余燼是在觀眾內心逐漸堆積的,哪怕這部難以摸透、卻引人入勝的大師作品已經放完好一陣子,也還能品嚐到內心燃起烈火的湧動。”

——Jessica Kiang

NO.4《冷戰》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入選理由:帕夫利科夫斯基的成功在於,將一部堪稱是史詩級的巨集大表達嵌在一個微觀的浪漫個人敘事之上,引人共鳴的場景推動劇情,黑白攝影卻充滿甘美甜蜜,無與倫比的卡司陣容。

視與聽·評論節選:“片名暗示著一種政治推力,但在這部電影中,政治是個人的:維克多和祖拉之間的拉扯,與其說是因為‘鐵幕’,不如說是一場二人之間難以調和的內心冷戰。演員陣容已經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Tony Rayns

NO.5《第一歸正會》保羅·施拉德

入選理由:伊桑·霍克所飾演的小鎮牧師,在這部作者性甚濃的電影作品中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機,從作品編劇和導演風格上看都有很深的布列松的影子。

視與聽·評論節選:“導演是編輯出身,在早年經歷了一段先驗主義形式的創作之後,現在其作品的每一幀都可以看出昔日其他偉大導演的手法和影子。”

——Philip Concannon

NO.6 《不留痕跡》黛布拉·格蘭尼克

入選理由:托馬辛·哈考特·麥肯齊在片中作為受傷退伍士兵的女兒,當本·福斯特扮演的角色決定遠離人群,自我流放時父女倆的關係出現了裂縫。導演格拉尼克在微妙的戲劇細節——上,展現著不同個體的生存渴望。

視與聽·評論節選:“以父女倆包含心酸的內斂情感,帶出嚴肅的政治批判意義。”

——Pamela Hutchinson

NO.7《寵兒》歐格斯·蘭斯莫斯(並列)

入選理由:旁的不說,單就看艾瑪·斯通、蕾切爾·薇茲和奧利維婭·科爾曼三位演技派女演員的表演,蘭斯莫斯這部讓人眼花繚亂的宮廷鬧劇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視與聽·評論節選:“歐格斯·蘭西莫斯的英式古典戲劇著實惡毒算計得令人賞心悅目,此前這一類戲劇一直被彼得·格林納威的電影佔據了位置。奧利維亞·科爾曼飾演的女王反覆無常,極具爆發力的演技讓人覺得震撼。”

——Nick James

NO.7《你從未在此》琳恩·拉姆塞(並列)

入選理由:在導演創作的“黑暗復仇者”中,死屍的數量像數數字似的直線上升,飽經風霜卻堅定異常的喬在無聲之處攪動著城市黑漆漆的夜。

視與聽·評論節選:“這部影片從頭到尾都充滿了憂鬱節奏基調和蠢蠢欲動的野心,它巧妙地重塑了男性救贖者的模板,觸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Kate Stables

NO.9《幸福的拉扎羅》阿莉切·羅爾瓦赫爾(並列)

入選理由:導演阿莉切用聖潔的靈魂、神秘主義的奇跡和現實主義上的封建體制坍塌,大膽地用舒緩的節奏描繪這個具有古典戲劇氣質的故事。

視與聽·評論節選:“羅爾瓦赫爾將這部電影中更神秘的元素固定在在一種嚴格的現實主義美學中,沒有嫻熟的技巧和足夠的大膽是很難做到的。”

——Geoff Andrew

NO.9《扎馬》 盧奎西亞·馬特爾(並列)

入選理由:導演馬特爾將安東尼奧·迪·貝內代托1956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得完全充滿著自己的作者印記。困住西班牙帝國軍官扎馬的不僅僅是阿根廷熱帶地域的水澤,更是其身份認同上的困惑,這才是其失敗人生的根源。

視與聽·評論節選:“在充滿了根深蒂固殖民主義與社會不滿的拉丁美洲,開展一段自欺欺人的身份認同電影之旅。”

——Maria Delgado

NO.11《影像之書》讓-呂克·戈達爾

入選理由:戈達爾作為現存的大師級電影人,以千面佛式的電影隨筆向世人展示21世紀影像藝術的意識流動性和手法可能性,在自由奔放的藝術手法中展現其獨特的世界觀,世間喧囂紛擾依舊但還是充滿希望。

視與聽·評論節選:“戈達爾仿佛是將自己畢生功力以集大成的手法留給世人最後一部作品,這本深奧異常的文化-政治宣言無限拓寬了想象的邊界。爐火純青的影像掌控力和結構力像打開一本厚重的‘影像之書’一般,在‘文本’中編織出強大的社會製序與文化濡化的文明模因。”

——Nick James

NO.12《假若比爾街能夠講話》巴裡·詹金斯

入選理由:影片改編自詹姆士·鮑德溫原著小說,基基·萊恩和史蒂芬·詹姆士這對“黑色”戀人在意外突至和種族壓迫之間,依然能在黑暗中找到愛的光芒。

視與聽·評論節選:“政治延伸了劇情的張力,劇情深掘出政治的壓力,戲劇張力在雙層結構下愈拉扯愈擲地有聲。”

——Sophie Monks Kaufman

NO.13《黑色黨徒》斯派克·李

入選理由:斯派克·李用現代語言敘述的社會寓言,將一名黑人警官在3K黨當臥底的真實故事拍出來,這背後的社會意義不言而喻。

視與聽·評論節選:“斯派克·李以‘白人口音’為切入點,用不同的幽默手法來展現美國‘白人至上’社會偏執、扭曲、固化的種族觀念,以極具個人風格的手法,凸顯真實社會的荒誕之處。”

——Sophie Monks Kaufman

NO.14《風的另一邊》奧遜·威爾斯(並列)

入選理由:奧遜·威爾斯這部未完成的電影傳奇,終於在48年後得見天日,這要歸功於眾多電影人對威爾斯電影遺願讓人敬佩的堅持與忠誠。

視與聽·評論節選:“這部作品是電影工業系統的永遠都做不出來的電影幻夢,充滿了憂傷、生命力、諷刺甚至是缺陷的意識流碎片思考。”

——Tom Charity

NO.14《逃避者》陳善智(並列)

入選理由:從朋克少女到20年後的成熟小說家,陳善智以自身經歷拍成紀錄片,記錄自己從夢想拍電影的朋克少女,在膠片消失20年後,重新找回影像的奧德賽之旅。

視與聽·評論節選:“真實生活中的離奇,往往更為讓人眼前一亮,這部獨立製作的紀錄片古靈精怪展現出編劇都寫不出來的生活戲劇張力。”

——Michael Atkinson

NO.14《小偷家族》是枝裕和(並列)

入選理由:是枝裕和憑借這部“臨時家庭”的奇特社會部門與微妙感情轉變,探討日本社會的現狀和個人的命運,在細微間感受生活,贏得本年度坎城金棕櫚大獎。

視與聽·評論節選:“是枝裕和細致入微的匠人工藝是發人深思且讓人欽佩的,但真正讓這部影片在影史上獨具一格的是,每一幀背後都以人性的共鳴作為藝術支撐。”

——Trevor Johnston

N0.17《抱歉打擾》布茨·賴利

入選理由:在布茨·賴利極富創意的喜劇中,後資本主義時期依舊頑固的種族主義勢力在影片中備受抨擊。這部今年聖丹斯首映的小格局電影,以微觀的個人視角展示個人利益與真相之間的掙扎和權衡。

視與聽評論節選:“本年度最為特別的黑色幽默,現實諷刺與怪誕奇幻間遊走的喜劇,資本家們用基因改造後的新型資本勞工——‘半馬人’奴役上班狗們,而藝術家們則以藝術來進行對抗。”

——Kaleem Aftab

N0.18《臉龐,村莊》 阿涅斯·瓦爾達 / 讓·熱內(並列)

入選理由:現存為數不多的“新浪潮乾將”之一阿涅斯·瓦爾達,與街頭藝術家JR合作,在法國鄉村、小鎮中穿梭尋找新朋友和舊朋友們,將個人的歡樂與集體的心酸用行為藝術印貼在法國大地上。

視與聽·評論節選:“《臉龐,村莊》是將記憶、快樂、本能反應和即興創作有機融合在一起的一次藝術實驗。全球沒有哪位在世的電影藝術家還能這樣隨心所欲地在藝術中自由發揮。”

——Sukhdev Sandhu

NO.18《騎士》趙婷(並列)

入選理由:在這部以細膩的眼光觀察年輕牛仔騎士明星從重創中重新站起來的影片中,趙婷以女性特有的敏銳觀察在事實和虛構之間,構造出柔軟而別具一格的敘事線。

視與聽·評論節選:“美國新導演趙婷大膽啟用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落魄騎士作為男主演,在荒涼的北美中部戈壁大地上勾勒出生活挫敗中卑微的希望,細微入致的描寫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Isabel Stevens

N0.18《西部》瓦萊斯卡·格裡巴赫(並列)

入選理由:導演瓦萊斯卡·格裡巴赫將經典好萊塢流派的戲劇張力重新帶到觀眾面前,在歐盟面臨解體的巨集觀視角和主角作為一個男性個體在社會中失敗形成雙重張力結構。

視與聽·評論節選:“導演將大量的資訊隱藏在保加利亞本地居民和德國外來者的日常行為、習慣及生活感之間,用碎片式的時間段落連接起整體劇本。”

——Elena Gorfinkel

翻譯| 小飛俠;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注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