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維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超60% 業績承壓轉型求變

  業績承壓 創維轉型求變

  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超過60%,創維數位日前發布盈利預警,這將是其上市以來最差業績。旗下子公司酷開計劃獨立上市,同時押寶新能源汽車,業績承壓下,這家老牌彩色電視企業開始頻頻求變。

  來源:新金融觀察

  新金融記者 王雅菡

  業績潰敗

  國內彩色電視品牌龍頭創維數位遭遇了其上市以來最大的業績潰敗。公告顯示,這家公司2017—2018財年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超過60%。

  創維方面將淨利潤下滑歸咎於面板和芯片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2016年年中以來,液晶面板漲價潮持續時間接近12個月,平均漲幅約30%,而面板模組(包含芯片)通常佔據彩色電視企業生產成本60%以上。人民幣對美元2017年一整年升值超過6%。

  不過,創維最大的競爭對手海信電器儘管也同樣飽受成本上升的壓力,但這家公司2017年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另外一家競爭對手TCL集團更是強勁增長66%。

  同時,核心高管離職也使得公司在管理銜接上出現斷層。子公司創維數字在2017年上半年曾出現多位高管的離職風波,原董事長楊東文、董事劉小榕和監事會主席郭利民同時辭職。其中楊東文原為公司核心人物。楊東文在創維集團累計任職17年,曾在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巨集生入獄之時,臨危受命擔起大任,辭任時為創維數位控股有限公司CEO、創維集團總裁。

  因此,創維這一年業績最為慘淡與核心高管動蕩不無關係。

  酷開轉彎

  “今天,我正式宣布酷開不再賣電視了,”創維旗下子品牌酷開CEO王志國近日透露了獨立上市的計劃,“未來的商業模式不能靠一年賣百十來萬的電視機構成。”

  酷開成立於2006年,後於2015年4月正式脫離彩色電視事業部獨立運作;最早主營互聯網電視,不過酷開近年來主營除了互聯網電視之外,更多傾向於智能電視系統運營作業系統業務板塊,實際上包括了智能電視系統運營和相關的增值服務;創維數位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創維RGB為其最大股東。

  不過,對於酷開來說,放棄電視硬體全面轉向OTT的內容平台運營商,這條路線並非首創,而且也缺乏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和參考。

  在家庭互聯網發展上,彩色電視憑借螢幕大、內容展示豐富等優點,成為切入這一領域的最佳流量入口。近兩年,圍繞電視終端的爭奪也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百度、騰訊先後入股酷開;騰訊、京東入股TCL旗下雷鳥科技,都是同樣邏輯。

  國內較早開始布局室內作業系統的是小米。這家即將登陸港股的公司通過其MINU系統,建立了手機、電視、小米盒子以及小米旗下冷氣機、音箱等的一體化控制。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小米的MINU系統在全球擁有2.8億用戶。

  酷開系統與MINU系統並沒有太多本質上的區別。由於沒有手機、平板電腦等業務,創維只能將這一系統固化為電視遙控器。

  完全依靠電視螢幕而後期切入這一領域的創維,在用戶數據上顯得非常單薄。截至今年3月末,其智能電視的總激活數量為2835萬,是小米用戶數量的十分之一。

  從內容來說,國內領先的電視品牌,如海信、TCL、康佳等,也都與愛奇藝、騰訊影片、QQ音樂等達成了某種形式的合作。在內容展現形式上,並無出奇創新,都是按照電影、電視劇、遊戲、電商等予以分類,只是名稱有差異。

  “那麽,從消費者角度看,既然換了誰家的電視和系統,都是在看愛奇藝或者騰訊影片,聽QQ音樂,為什麽一定會用你這個品牌的系統和電視?”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近年來有一些互聯網電視硬體品牌得到內容品牌商投資,看起來有點像男女之間談戀愛。不過,我並不認為這有多大意義,不會對互聯網品牌格局帶來大的改變。”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發布的2017年《平板電視發展趨勢報告》顯示,互聯網電視的市場份額從20%迅速降至10%。在4796萬台電視總銷量中,小米、微鯨、酷開、風行、暴風、CAN等互聯網電視加起來只有480萬台,有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互聯網電視將進一步萎縮,環境進一步惡化。

  尋找新路

  “在彩色電視行業,創維是一家不錯的企業;但是,放在整個家電行業的大背景下,創維企業規模還不夠大,對彩色電視的依賴程度還是偏高。”劉步塵分析,創維的產業布局相對單一,製約了創維迅速地做大規模;此外,早前進入冰箱和洗衣機市場,創維也是出於擴大規模的考慮。

  相對同行海信、長虹、TCL,創維這幾年來在中國家電產業的轉型其實已經“慢了半拍”。遲遲無法擺脫對彩色電視業務營收規模的依賴,即便是在彩色電視業務上押寶OLED電視,四年來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導致整個公司在電視大屏和高端結構性佔比失調。而在白電業務上,創維更是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至今仍處在行業的三線陣營,無法依靠電視平台上的品牌、管道、行銷等資源,系統發力。

  糟糕的業績逼迫創維這家老牌彩色電視生產商想盡辦法。據中金研報,創維目前有意將其集團旗下新能源車業務開沃汽車注入,以提升業績。這個看上去自救的舉措同樣面臨困境——生產電動大巴的南京金龍,業績並不見得理想。由於補貼滑坡,新能源汽車業務將在今年普遍遭遇巨大的挑戰。出於競爭需要,還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從事研發和市場開拓,這在短期內增加了盈利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國內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今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大幅下滑了80%。

  “如果收購成功,我認為可以擴大創維數位營收,但能增加多少,不好講。不知道是不是資本市場擔心(開沃汽車)不是一塊優質資產,擔心注入進去會影響創維數位股價表現。”劉步塵認為,大多企業幾乎沒有辦法徹底擺脫來自原材料的束縛,另辟蹊徑尋找其他業務利潤增長點都是企業在考慮的問題。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