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經流量明星能“帶貨”,如今真正能“帶貨”的是影視劇本身的質量和文化內涵。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內容大量生產,大眾化、娛樂化、碎片化的時代。近年來,我國影視劇製作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影視劇題材、形式等更加豐富多樣,既彰顯出時代的鮮明特色,又顯示出多元審美、兼容並包的價值取向。然而,量的突破並不一定能帶來質的提升,“多元審美”也有可能成為“眾聲喧嘩”。事實證明,影視作品無論是求流量、贏口碑,還是想獲得長足的影響力及藝術生命力,都必須植根於歷史和現實的深厚土壤,離不開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基。


一方面,要有真正源自生活、接地氣,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內容。時下不少影視作品一心只求吸引觀眾眼球,片面請明星造勢、製造特效等,卻忘了影視作品的內容,或者說其所講的故事及傳達的信息、理念等才是根本。信息爆炸時代,“好看的皮囊”、引人注目的形式或許能一時吸引觀眾駐足,但若無“有趣的靈魂”和真正的養分,很難留住觀眾獲得好評。例如,近期上映的一部科幻電影投入不菲,演員陣容強大,邀請流量明星參演卻並未因此引來流量,反而被觀眾認為“把《流浪地球》打開的中國科幻電影大門又關上了”。究其原因,影片本身多方面質量不過關,把科幻元素當噱頭,劇情和人設粗糙,細節方面更有諸多不合理之處。在該影片的豆瓣頁面上,一名網友的影評獲得6000多個點讚,文章這樣寫道:“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部科幻電影,因為它象徵著‘鮮肉’電影末日的到來。”


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傳統文化的優質內涵,並予以專業、原汁原味地呈現。時下,歷史題材劇、古裝劇大熱,但不乏一些脫離歷史的古裝劇、急功近利的模仿劇、同質化嚴重的改編劇。實際上,觀眾不是傻子,影視劇製作方對於作品要呈現的那個時代如果沒有比觀眾更多的理解認識、更深入的呈現,觀眾很難買账。國產電視劇不乏產出優質歷史劇的傳統,從早年的《唐明皇》《漢武大帝》《雍正王朝》,到近些年大熱的《琅琊榜》《延禧攻略》《長安十二時辰》等,無論是反映漢唐盛世、魏晉風度,還是康乾盛世,這些作品都深挖傳統歷史文化資源,以詳實考證的劇本,真實鮮活的人物,緊密貼合時代的典章制度、禮儀服飾、飲食風物等,盡可能詳盡、細致地還原和演繹出所反映的時代,讓觀眾在了解歷史故事的同時,也洞悉了不少風土人情,如同回到了那個時代。當然,要實現這種更深入的呈現還需要更專業的劇本、服飾設計、禮儀指導等,劇組人員要與學界專業人士合作探討、加強學習,這也需要更多學者能夠克服“為學問而學問”的桎梏,投入到史學、傳統文化的普及工作中來,用所學為弘揚傳統文化服務。


古聖先賢為我們提供了一批深刻影響民族文化後續發展的寶貴文化資源,這批文化資源,既是古典傳統文化的積澱和結晶,又是新舊時代交替的歷史啟示。如今,影視業作為傳播力度最大、閱聽人最廣的文化傳播載體之一,應該真正承擔起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對於影視作品真正提高質量,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因素也大有裨益。曾經流量明星能“帶貨”,如今真正能“帶貨”的是影視劇本身的質量和文化內涵。隨著影視劇藝術實踐的豐富與更新,影視作品應該以現代社會需要為基點,從我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有益因素,並經過創作者的現代審美觀照和藝術創新,錘煉出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