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黑格爾說“中國歷史的本質就是沒有歷史”,這句話是對還是錯?

引言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一語出自《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年》,是魏征勸諫唐太宗時所說的一句名言,原型乃是《管子·君臣上》中的“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雖然魏征此語是在警示君王要正確聽取各方面意見,但是對於普羅大眾而言,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我們看待問題也要盡量全面。片面看待事物很容易出現“盲人摸象”式的笑話,更會導致我們對事物作出錯誤評價,得出錯誤的結論。比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就曾直截了當地表示“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這一說法究竟是對是錯,又有何種深意?

對於每個中國人而言,我們都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而自豪,中國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其他諸多文明的發源之地。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完整傳承至今、文明火種從未熄滅的文明。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早在170萬年前就出現了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隨著歷史車輪的推進,逐漸有了三皇五帝的傳說,出現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朝,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隨後便是兩千年的封建王朝,以及近百年的近代歷史,直到新中國正式成立。

從黃帝時代至今,我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文明歷史,期間雖然有無數次戰爭,有多個王朝更替,但始終在漫長時期都屹立於世界之巔,其後雖然跌落至谷底,但也一直在向上奮鬥。文化方面,悠久的歲月中催生出無數學說流派,傳承了浩如煙海的文學瑰寶,更有普世道理代代流傳。厚重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向來被國人引以為豪,是我國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培養了我國特有的民族精神。無論從何種方面來看,中國的歷史都是毋庸置疑的,那麽黑格爾為何會有這麽一說呢?

01

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德國哲學家,19世紀唯心論哲學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重要代表。他曾出版《哲學全書》,對德國國家哲學作出最系統、最完整的闡述,有人稱他是“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對哲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也對各種思潮產生了重要影響。有人擁護他思想中的政治保守主義,有人則繼承了他學說中的革命成分,主張無神論。人文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哲學思想,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黑格爾的影響。

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是,世人對於黑格爾思想的爭論也非常大。有些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催生了法西斯主義,因為他的民族主義思想中包含著濃烈的德意志統一與複興願望,並將日耳曼民族視為優等民族世界精神的完美體現。也有一些人認為黑格爾為自由主義開辟了道路,在善於運用辯證法這一點上,黑格爾思想又被認為是馬克思哲學思想的源頭。

02

至於黑格爾所說的“中國歷史的本質是沒有歷史”這句話,若想真正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我們無疑需要參考他所處的時代背景。這句話出自於黑格爾1821年出版的《法哲學原理》,當時中國的紀元是道光元年,正是康雍乾盛世已過,清朝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當時歐洲的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雄踞東方的中國仍以小農經濟為主,閉關鎖國卻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自得之中。早在乾隆在位晚期,那些來到中國的西方使者,就已經不再看好這個國度。

這本書出版19年後,也就是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朝大敗於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成為中國屈辱近代史的開篇。當時的中國確實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黑格爾生活在已經走上工業化路線且正在向世界頂級強國邁進中的普魯士,有理由批判當時中國的糟糕現狀,指責清朝的統治者們。

03

在《法哲學原理》中,黑格爾原話為:“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在作為哲學家的黑格爾看來,“本質上沒有歷史”的中國歷史,乃是中國幾千年一貫製的中央集權式的封建皇朝政治制度和封建社會形態。黑格爾認為,中國的歷史就是周期性的循環,而這也正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周期律”。

在摒棄大民族主義之後認真審視這句話,其實並非沒有可取之處。從客觀上來說,從秦朝到清朝,除去蒙元和滿清這樣的特殊政權外,中國的歷史往往重複著“農民起義、建國、朝廷腐敗、農民起義、建國、朝廷腐敗……”這樣的循環。因此在黑格爾看來,中國的歷史就像是一些組合事件的不斷輪回重複,完全沒有實質的改變。在這漫長的輪回之中,中國的工商業均沒有實質性的發展,反倒是中央集權程度日益強化,最終在清代達到封建王朝的頂峰。

不過在筆者看來,黑格爾的這句話無疑也是十分片面的,甚至在整體上是錯誤的,僅僅只是在古代政治史上部分正確。在王朝覆滅與重建的周而複始中,雖然政體仍是封建體制,但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都有一定進步,在明代我國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只是由於清朝統治者是少數民族,為了壓製人數佔絕大多數的漢人,在思想上實行較為嚴苛的禁錮,包括以製式的八股文進行科舉、大興文字獄等,再加上閉關鎖國政策,這才讓科技發展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停滯乃至倒退。作為一名政治哲學家和唯心主義者,黑格爾的觀點有些囿於政治考量,同時也沒有擺脫對清朝的固有印象,因此沒能全面地對中國歷史作出評價。

結語

《鶡冠子·天則》有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黑格爾在看待中國歷史時,就被“政治制度”這片葉遮擋了視線,導致他沒能對中國歷史作出全面正確的評價。我們無論在與他人相處時,或是看待事物時,一定要有辯證的認識。以偏概全不僅容易產生錯誤認識,更會貽笑大方。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年》

《鶡冠子·天則》

《法哲學原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