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航空工業通飛:航空應急救援任重而道遠

2008年5月12日14時,四川汶川發生裡氏8.0級強震,大地顫抖,山河移位……在“生命第一”的災後應急救援中,爭分奪秒的搜救,對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的搜救能力和高性能搜救裝備的及時投入提出了迫切需求。汶川大地震帶給我們的,是對“在災難時期,國家和社會團體應怎樣及時有效地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的思考。讓我們反思如何更好地建設應急救援體系,提高在危難時期拯救人民生命與財產的能力,也是對我們國家和民族所經歷災難的一種紀念。

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近10年來,經過國家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國應急救援體系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呈現出應急產業與應急能力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態勢。發展應急救援事業已成為社會共識,發展勢頭加快,產品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應急保障作用得到發揮。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應急救援事業的健康發展,影響著我國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建設的推進。主要體現在關鍵應急救援裝備發展緩慢,應急救援事業政策滯後,應急產品市場不成熟等。

我國幅員廣闊、海岸線長、山區眾多,又是災害多發國家。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災過程中,運輸機、直升機、無人機、特種飛行器在災情感知、搜索救援、物資運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此次救援也暴露出我國能投入航空應急救援的各類航空器數量嚴重不足。同時,因為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還處於較低水準,難以提供充分的緊急救援作為有力的手段。緊急救援需要大量各類航空器作為交通和救險的基礎手段,而我國由於空中管制的原因,通用航空領域的活動範圍狹小、行動極不靈活,即便是採用直升機也十分困難。從而限制了救援手段的運用,阻礙了救援企業的日常運營和緊急調用。隨著行業改革的深入推進,通用航空產業也在不斷開放,採用直升機及各類通用飛機進行緊急救援的商業化障礙也將逐步消除。

目前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航空應急救援具備響應速度快、機動能力強、救援範圍廣、救援效果好、科技含量高的特點,具有其他應急救援手段無可比擬的優勢,有著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得到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發展民間專業航空應急救援隊伍

中國航空應急救援隊伍目前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首先是解放軍航空兵部隊,是中國航空應急救援的骨乾和主力,在歷次搶險救災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次是交通部救助打撈局,是中國目前執行航空應急救援任務的專業隊和國家隊;還有各地警用的其他通用航空公司、航空護林中心、120航空應急救護等。

就近年來看,在玉樹地震救援中,通航公司極少獲準參與救援,只有海航、南航的客機參與了機場到機場的人員轉運任務,以及部分航拍任務;雅安地震中,只有四川西林鳳騰通航公司一家通航企業被獲準參與救援;魯甸地震,只有成都陸航旅的10架直升機在執行救援任務。

要發展通用航空應急救援,應大力發展民間的專業航空應急救援隊伍。從各國的發展情況看,航空應急救援全部依賴部隊和政府並不現實,因此有必要建立相應的民間專業航空公司,裝備直升機等航空救援飛機,開展相應的業務,比如航空醫療救援、短途客運、航空探測、巡線、農業護林等任務,通過這樣的企業化經營來保證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必要時也可以動員起來執行應急救援任務。

另一方面,我國航空應急救援能力不足,還體現在航空器裝備數量少、品質低、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專業救援直升機全國也僅有十多架,遠遠不能滿足大規模救災需要。特別是大中型直升機主要還是靠少量的“黑鷹”直升機和米-171直升機,重型直升機更少。在汶川大地震中,當時地面交通和通信幾乎全部中斷,數以十萬計的災民望眼欲穿,迫切等待來自空中的救援。由於天氣、地形、設備、機場等限制,雖調集150余架直升機,但使用頻率非常低,極大地影響了救援速度和效果。

快速實施海上救援 提高中國總體應急救援水準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持續關注航空救援事業發展,並在指導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頒布眾多政策引導。2017年7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規劃中提到支持鼓勵通用航空企業增加具有應急救援能力的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無人機及相關專業設備,發揮其在搶險救災、醫療救護等領域的作用。加強災害多發易發地區航空應急服務基地建設。

航空應急救援屬於國家應急救援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現行災害應急救援系統具有明顯的“臨時”性質,存在多方面的製約和不足,大力發展中國航空應急救援能力,有利於提高中國總體應急救援水準,同時可加快航空產業發展,改善經濟結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除了傳統的固定翼通用飛機、直升機及無人機能參與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之外,我國還在大力發展大型水陸兩棲飛機來實現航空搜索救援等應急災情的處置。

從航空搜索救援的歷史發展看,水上飛機是最早用於海上救援的飛機,特別是在戰爭時期,擔負著巡邏、搜索、運輸、偵察等任務,在一戰和二戰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戰爭的結束和噴氣飛機的發展,水上飛機的作用逐漸被直升機和海上巡邏機取代,但水上救援飛機的研製卻並沒有停止。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又提出了海上平台的概念,認為水上飛機是連接海上平台的最好機種,可以充分發揮水上飛機的多用途平台作用。可見水上飛機搜索、巡邏、救援的功能一直受到重視,也正在充分發揮其潛力。

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77-200型客機與地面失去聯繫。事件發生後,相關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搜索失聯客機的行動中。我國政府也立即行動,不但動用衛星資源,還調集軍民用艦船及飛機投入到搜尋行動中,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我國搜索救援實力。但馬航失聯客機的搜索,基本是在遠海、深海進行,而我國現有的海上搜尋搜救設備,多用於近海的人員救助,在這次遠海搜索中的不適應性也暴露出來。以近海、淺海和已確定目標的搜尋、搜救為主的海上搜索救援能力,難以適應這種不確定性的、飛機遠海失事的搜索救援;海面搜索和水下搜索技術水準落後,缺乏遠海救助的航空裝備,無法加入到大範圍的海上搜索行動中。

目前我國的海面救撈主要以船舶和直升機為主要手段,直升機執行任務效率很高,在300千米以內的近海救援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超過500千米的任務半徑距離,它們就“難有用武之地”;此外,直升機能搭載的人數也是有限的,這也會拖慢救援的進度。大型船舶抗浪能力強,但對於遠海救援,如果用船隻救援,耗時長、效率較低,易錯失海上救援黃金時間。

2018年1月6日晚,巴拿馬籍伊朗油船“桑吉”號與裝載約6.4萬噸穀物的中國香港籍散貨船“長峰水晶”號在長江口以東約160海裡處發生碰撞,導致攜帶著100萬桶(約13.6萬噸)凝析油的“桑吉”號全船起火。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派出了在附近的各種救援船、打撈船、海警、清汙船去救援。除我國參加搜救的力量外,韓國方面也派出一艘海警船、一架固定翼飛機和一架直升機參加海上搜索及救援。美國海軍表示,從日本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調遣一架P-8A海上多用途飛機搜索了3600平方海裡的海面,沒有發現失蹤的船員,無功而返。

本次事故距離上海350千米左右,如果船舶到達事發現場,需要5小時以上,直升機和小型固定翼飛機到達也需要1個多小時,如果是大型特種飛機,半小時左右即可到達事發區域。另一方面,大型特種飛機能比直升機和小型固定翼飛機攜帶更多更先進的海上搜索和救援設備,如果是大型水陸兩棲特種飛機,其不僅能完成海上搜索任務,還能直接降落在事發現場周圍,快速實施海上救援和傷員轉運。

綜合來看,我國目前的海上搜索救援能力還僅限於滿足近海和淺海的海難救援需要,隨著我國中遠海戰略發展目標的實施,我國在中遠海海域的搜救和保障體系暫不健全的問題也愈發凸顯。無論是應急救援機制,還是技術裝備的配備及人才隊伍建設都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國加速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迫切需要我國具備中遠海海上快速支援和搜救能力。

目前我國應急救援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中,相應的任務體系、指揮體系、運行體系、協同體系還未形成明確的機制,發展遠海、深海搜索設備的研發將成為未來的方向。隨著“鯤龍”AG600飛機的首飛,我國水上救援飛機的研製工作已取得階段性勝利,該飛機後續將進行飛行試驗並取證,最終投入使用。圍繞森林滅火、海上救援的迫切需求而研製的AG600這款應急航空救援裝備,將對國家應急航空救援體系建設的整體規劃和應急救援裝備建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該飛機也可以實現我國對南海更遠端的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公海等區域的救助,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海洋戰略發展需求。如果將其納入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發揮其海上支援和搜救速度快、可達性和機動性好等特點,填補我國海上救援特別是中遠海救援力量的不足,能帶動海上搜索救援相關技術的發展,實現我國海上搜救能力的大幅提升,為我國建設成海洋強國奠定基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