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入初二的孩子叛逆、萎靡、厭學,家長老師請重視「初二現象」

王女士最近很苦惱。她說,今年讀初二的兒子跟初一相比,簡直像換了一個人:「讀小學和初一時他很聽話,成績也很好,到了初二突然變得愛頂嘴,常常一臉的不高興,讓他學習認真點,多說幾句,就大發脾氣說不讀了,成績也退步許多。」無獨有偶,陳女士也正在對上初二的女兒愁得不行:突然變得愛漂亮,學習變得懶散起來,脾氣也越來越大,家裡人都說不得她。

為什麼上初二的孩子會出現如此之大的變化?這還得從「初二現象」說起。

什麼是「初二現象」?

孩子讀初二時,許多家長髮現,孩子莫名其妙進入一個「瓶頸期」,面臨諸多新的問題:狀態萎靡、彷徨不前、厭學、盲目追星、情緒暴躁等,甚至出現更多叛逆的言行。這些表現綜合起來,其實就是「初二現象」。

在這個關鍵時期,心理顧問師提醒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家長應認識到,犯錯是孩子的權利,也是走向成熟所需付出的代價。

家長責怪孩子不聽話,那孩子們又是怎麼想的呢?已升入初三的顏軒回顧剛剛過去的初二階段時說,自己也能明顯感覺到情緒上的變化:一是更敏感了;二是覺得學習壓力變大,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三是覺得父母太嘮叨了,只看重自己的成績。「平時動不動就問學習情況,我成績一退步,就緊張得一直問我為什麼考不好,都不關心下我的心情。」顏軒說,「時間久了,我也不想跟他們說了。」

有調查顯示,子女的情感需求變化並未被家長所認識。調查發現,家長對初中階段的子女最關心的方面,日常學習、習慣養成、健康安全排在前三位,而「情緒情感」則排在倒數第二位。而在親子溝通中,初中生選擇「父母不能理解我」的比例排在前列;在選擇「沒有共同話題」的比例中,初二的數據最高。可見,初二學生對這一問題感受更深。調查結果顯示,家長的教育認知、引導與初二階段子女的需求沒有匹配,因而產生了一些溝通問題。

「初二現象」的焦點問題

有人認為初二是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那麼,「初二現象」都會出現哪些問題呢?第一是早戀,同學之間肆無忌憚地開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現過分親密。第二是愛上網,初中階段,初二學生上網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迷上打遊戲,甚至逃課上網。第三是學習成績開始下降,在學習上,初二是一個分水嶺,一部分學生成績穩步上升,另有的學生存在畏難情緒,成績迅速下降,甚至出現厭學情緒。第四是逆反心理,也最為常見的,不服管教,會頂撞、愛發脾氣等,甚至越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

當家長髮現孩子出現上面所說的一些現象時,最重要的是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抱怨,增加親子緊張感。

叛逆是學生「初二現象」最相似的共同點。這時,孩子慢慢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父母可適當地放下身段,不要老是高高在上,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而是要努力以平等的視角和心態去了解他們,尋找共同話題,發現孩子興趣點,加入他們的世界裡,讓他們覺得你是懂他們的,你是可以跟他們溝通的。

初二學生中,「手機問題」也很普遍,對於這個問題要強調,有些原則問題,家長不能退步,當你多退一步,以後想要再收回,就很難了。不能因為擔心孩子脾氣,就順從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有需要用到手機,家長應設個時間管理,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時間一到就要收起來。

家校聯動合力解決

家校配合很重要,孩子的每個異樣表現,背後都是有原因的,這從學習成績的忽上忽下、情緒好壞都能覺察到。若孩子有異樣,家長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和分析,找出問題癥結,幫助孩子一起攻克難關。若老師發現學生有異樣也應及時與家長通氣,尋求合適方法,幫孩子慢慢成長。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溝通商討後對孩子採取的教育方法,都應避免過多過重的懲罰和壓服,而是以理解和溝通為主。

此時孩子特別不喜歡嘮叨,而有時母親過於關心孩子,難免出現碎碎念的情況。這時候,就輪到父親挺身而出了,在家中,很多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威嚴又博學,父親說的話孩子比較願意聽,也願意去做。孩子在初二這段時間,父親應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讓孩子學會有擔當,有責任感,幫孩子樹立是非觀。

此外,家長和老師要特別注意,初二階段的孩子由於正處青春期生理變化,會變得特別敏感,切記不要在其他人面前嚴責孩子,或是諷刺挖苦、訓斥叱罵,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將其跟其他孩子做比較。因為孩子很忌諱這一點,或許有時家長只是口頭隨便一說,但孩子卻會很敏感地認為家長、老師在嫌棄他。每個孩子都有向上的精神,家長、老師與孩子可一起制定目標,並每天適時地提醒他要完成的事情。多關注、多陪伴、多交流應是此時期重點。

(韓沐真)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歡迎一起交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