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剔除甲狀腺癌,重疾險有望降價15%?

近一段時間,監管部門擬修訂重疾險疾病定義、重疾經驗發生率表的消息引發業內人士廣泛關注,「將甲狀腺癌從重疾險必保疾病範圍中剔除」再度成為行業熱議話題。

為何要將甲狀腺癌剔除出重疾範疇?因為近年來,甲狀腺癌引發的賠案佔比迅速上升,直接推高了重疾險的理賠支出。從2018年保險公司理賠報告的數據來看,在重疾險的賠付案例中,甲狀腺癌佔比在12%-20%之間,50萬保額保單的賠案中,甲狀腺癌佔比更是高達50%。

高企的發病率、更多的賠案,往往意味著更高的產品價格,有專業人士估算,一旦將甲狀腺癌從重疾險必保疾病中剔除,有望直接助推重疾險降價15%左右。

甲狀腺癌賠案佔比增至12%-20%

2019年以來,監管有關完善重疾險、健康險相關規則的動作不斷,先是監管部門擬修訂重疾險疾病定義的消息不脛而走,然後是在3月下發《關於開展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修訂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將修訂重疾經驗發生率表提上日程,最近,監管部門公開的《中國銀保監會2019年規章立法工作計劃》又顯示,修訂後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也有望於2019年正式頒布。

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重大疾病發生率的改變、醫療技術水準的提升等,原來有關健康險、重疾險的許多規則確實已經出現與現實市場不相適應的情況,甲狀腺癌賠案在重疾險賠案中佔比節節攀升,正是典型表現之一。

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呈全球化高發趨勢,在我國也發展迅猛。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某副主任醫師曾透露,近十餘年來,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長了約4.6倍,其中,上海地區發病率的增速達到每年約20%。

中再壽險的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80%以上的重疾理賠集中在「惡性腫瘤」、「腦中風後遺症」、「急性心梗」三個病種上,其中,無論男女,重疾理賠都主要集中在惡性腫瘤,但女性佔比較高,為81%,男性佔比較低,為54%。在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又佔據了相當的比例,其中女性甲狀腺癌比例為25%,男性甲狀腺癌比例為11%。

由於甲狀腺癌系重疾險必保疾病之一,近年來,甲狀腺癌引發的賠案佔比迅速上升,直接推高了重疾險的理賠支出。從2018年保險公司理賠報告的數據看,在賠付案例中甲狀腺癌佔重疾的比重在12%-20%之間。同時,50萬保額保單的甲狀腺癌佔比已高達50%。

有研究認為,甲狀腺癌發病率和超聲、CT和細針穿刺等早期診斷技術的廣泛開展密不可分。最明顯的例子是,1999年韓國政府啟動了一項全國性的體檢計劃,體檢項目包括頸部超聲檢查。結果顯示,16年內,韓國的甲狀腺癌發病率提高了15倍。2018年,韓國的甲狀腺癌發病率為全球最高,女性甚至達到18.1%。

甲狀腺癌高頻低損特徵與重疾認知不符

按照現行的、2007年發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甲狀腺癌是惡性腫瘤的一種,而惡性腫瘤是保險公司重大疾病保險六大必保疾病之一,但隨著近年來人們對於各類疾病發病概率以及重疾險理賠趨勢認識的加深,人們漸漸發現,將甲狀腺癌繼續作為重大疾病保險必保疾病,似乎並不合適。

業內人士認為,重大疾病應該保障的是低頻高損的風險,而甲狀腺癌屬於高頻低損的風險,具有患病率較高、治療費用較低的特點,並不符合人們對於重大疾病的認知。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癌雖然高發,但其死亡率並不高,根據2018年全球癌症報告的數據,全球的甲狀腺癌死亡率約為0.4%。

與此同時,甲狀腺癌治療成本也較低。某公司發布的理賠案例稱,33歲的陳女士到醫院檢查,病理診斷結果為惡性度最低的甲狀腺乳頭癌且未發生轉移。陳女生共投保3份保險,重疾保額總計55萬元,而其實際醫療費用僅1.25萬元。

另根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關於結節性甲狀腺腫瘤的出院者人均醫藥費來看,治療花費人均也不足2萬元,並不會對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重大負擔。

因為甲狀腺癌的檢出率較高,而得到重疾險理賠之後,除了少部分用於治療,其他部分還可以用於改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加劇投保人的逆選擇風險,甚至有人稱之為「喜癌」。

很顯然,甲狀腺癌不太符合人們對於「重疾」病情嚴重、治療費用高昂 、病後需要長期康復的認知。也正是出於這種認識,近幾年來,圍繞要不要將甲狀腺癌剔除出重疾險必保疾病範圍,行業持續熱議。

有精算人士經測算指出,不考慮其他變數情況下,若將分期為I期的分化型甲狀腺癌列入非必保險種,依據疾病發生率數據,重疾險保費約降低3%左右,費率下降空間不大。但是,理賠支持可下降12%左右,控費效果較為明顯。

也有人士粗略估算,剔除甲狀腺癌後,重疾險降價空間將達到15%左右;有更樂觀的預計甚至認為,重疾險的降價空間有可能達到20%以上。

2019年3月,《關於開展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修訂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也已經下發,有觀點認為由於近年來整體的重疾發生概率都有所提升,在該發生率表修訂之後,將推高重疾險價格水準,但更主流的觀點則認為,即便其他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有所提高,但只要把甲狀腺癌剔除出重疾險必保範圍,重疾險整體價格仍存在較大下降空間。

熱議背後,重疾險已成壽險市場重要增長極

值得關注的是,重疾險已經成為人身險行業最重要的增長極之一。

數據顯示,2018年疾病保險的保費收入達到3553億元,在健康險業務中佔比達到65.2%。而疾病保險又以重疾險為主,重疾險在疾病險保費中佔比高達89.42%,且重疾險保費增速達到41.4%。

多家上市公司的暢銷產品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新華人壽2018年年報披露,在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保險產品中就有3款重大疾病保險,僅健康無憂C款重大疾病保險保費就達74.82億元。

重疾險產品種類也愈發豐富,3.5%預定利率的重疾險全面上市替代既往產品;非分紅的保障型重疾開始成為主流產品;輕症額外給付成為主流責任,輕症豁免責任開始出現;重疾多次給付的產品也開始增多;保障病種進一步增加,重輕症合計已突破100種。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發展重疾險無疑是在健康險發展方面最穩妥的一種選擇。在現行的醫保支付制度下,發展損失補償型的商業醫療險,需要保險公司具備較強的核保、核賠和風控能力,當前仍然面臨著較強的困難和挑戰。重疾險屬於定額給付型業務,更加類似壽險,對保險公司的風控能力要求也低,對健康管理的需求也較弱,從短期看,重疾險仍將是主力產品。

而對於消費者而言,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逐步提高,耳濡目染各種重大疾病造成的悲慘際遇之後,投保保險時,首先選一份重大疾病保險也成為了一種很自然的選擇。

在這種形勢下,如果重疾險價格有所下降無疑將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投保熱情。

據了解,在其他很多國家和地區實際上都已經將甲狀腺癌剔除出重疾險保障範圍。不過,是不是所有的甲狀腺癌都需要剔除出重疾險必保疾病範圍值得商榷。

據悉,90%的甲狀腺癌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其10年生存率高於90%。這其中,分期在I期和II期的中低風險分化型甲狀腺癌佔比又在95%以上;分期在III期和IV期的分化型甲狀腺癌和未分化型甲狀腺癌雖然佔比較低,但預後較差,有觀點認為不宜從重疾險必保疾病範圍中剔除。

如何剔除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有觀點認為,可以直接剔除,也有觀點認為,可以先放入輕症責任,例如,在香港的重疾定義中,分期在I期及以下的甲狀腺癌並不包括在重疾範圍,I期甲狀腺癌屬於輕症範圍。

從目前流傳出的種種觀點來看,重疾險疾病定義修訂之後,重疾險產品設計思路或出現較大變化,比較主流的觀點是,或將給予保險公司更多選擇空間,可以選擇進一步縮小保障範圍,將包括甲狀腺癌等在內的輕度惡性腫瘤排除在外,同時賦予產品更低的價格;也可以選擇按照規範擴大保障範圍,同時提高價格。更靈活的重疾險產品設計以及定價或許就要來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