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本田Insight對比現代Ioniq:誰是普銳斯更強挑戰者

說到混合動力車型,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豐田普銳斯。1997年就上市的它,不但是歷史最悠久的混動車型,同時也是歷史上最暢銷的混動車型,累計銷量已經超過600萬輛,還曾多次拿下日本和美國加州兩地的年度銷售冠軍。

2年前,在第四代普銳斯上市以後,我也曾對其進行了試駕。可以說,儘管三代普銳斯已經相當成熟,四代普銳斯仍然在油耗、隔音、濾震等多個方面都做出了進步。

當然,其他廠商也不可能任由豐田獨佔這個混動緊湊型車市場。早在2000年時,本田就推出了Insight與普銳斯競爭。不過前兩代Insight採用小型車平台,又是單電機並聯的弱混或中混形式,實際上並不是對Prius的正面挑戰。

然而,Prius一家獨大的局面近兩年有了改變。2017年,現代推出了首款專門為混合動力研發的車型——Ioniq;今年,本田也在間斷了5年後,推出了第三代Insight。顯然,這兩位後起之秀都直接瞄準了普銳斯。

那麽,他們之中哪位能成為普銳斯的有力挑戰者呢?這次對比試車就針對這個問題展開,分別就外觀、內飾、空間、動力、操控、隔音、濾震等各個方面進行比較。

【外觀】

雖然兩款車都是緊湊型轎車,但在外形設計上卻完全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現代Ioniq師承二代、三代普銳斯正統,採用了Liftback的兩廂半設計,雖然軸距高達2.7米,但車長只有4.47米。不過Ioniq將後半段車頂壓低,使得車頂曲線變得更像四代普銳斯的Fastback造型。

Insight則直接基於思域修改而來,但為了布置電池,比思域長了33厘米。雖然並沒長多少,但也許是因為更修長的車尾,Insight的主觀視覺感受要比思域還要更長——思域本來看起來就很像比普通緊湊型轎車長半個級別,Insight則完全像是中型車。Insight的外飾相比Civic則顯得更為穩重,沒有思域那麽運動和有侵略性,配合銀色車漆,顯得既帥氣又優雅,比思域更為耐看。

僅就外觀設計來說,Insight是顯而易見的勝出者,我覺得稱為美國市場上最好看的緊湊型轎車也不為過;Ioniq則比較平庸,但可能也比四代普銳斯略顯奇怪的造型容易接受一些。

【內飾】

相比普銳斯具有科技感的內飾,這兩位都顯得平庸一些。

Insight是典型的本田設計,比較重視功能性,液晶儀表和中控顯示屏都有更大的面積,在擋位按鍵區右邊則安排了手機放置區,不但可以防止手機滑落,還可以選裝無線充電板。不過像很多其他本田車型一樣,中控的這個布局仍然顯得有些繁複,排布也沒什麽美感。除此之外,像近兩年很多本田集團的車型一樣,這輛Insight取消了排擋杆,幾個擋位全部用按鈕來實現。我個人並不喜歡這個設計,盲操的時候遠不如排擋杆方便摸到,按鍵的反饋也不如排擋杆的移動來得清晰——哪怕是普銳斯那種行程很短的電子排擋杆。

Ioniq的內飾設計則比較常規,中控顯示屏下面是一排功能按鈕,再下面是空調操作區,然後就是排擋杆。沒有什麽創新,但是挺好看的。

內飾方面大體上這兩款車以及普銳斯差距都不大,硬要分出高下的話,我還是更喜歡普銳斯把液晶儀表放在儀表台上方的設計,比較方便駕駛的時候觀看。

【空間】

空間方面兩款車有較大的區別。

Insight的空間與思域很類似,以我1.86米的身高,在前排座椅調整到舒適位置後,後排大概剛好可以伸直腿,但就沒有多少余量,而後排頭部則有些局促,沒辦法完全坐直。備份廂空間也與思域類似,是典型的三廂車設計,雖然空間還可以,不會覺得因為電池佔位後就太小,但沒有多少擴展性。值得一提的是,Insight的扶手箱明顯比一般車寬大不少,如果拆掉杯架隔板,中間應該可以放上數瓶礦泉水加一袋水果。

Ioniq則與普銳斯一樣採用掀背設計,備份廂像SUV一樣與乘員廂連成一體,方便拉大件。不過與同樣車身較短的三代普銳斯相比,Ioniq的內部高度有所下降,這不僅影響了行李空間,而且使得後排的頭部空間比Insight還要局促。而前排空間也不算寬敞,即使我將座椅調至最低,頭頂仍然沒什麽余量。此外,Ioniq的縱向空間是很嚴重的短板,前排調整完畢後,來到後排我是無法將腿伸直的,這確實限制了家用的實用性。

總的來說,兩款車在空間方面各自存在明顯的短板。Insight是行李空間不夠靈活,Ioniq則是後排乘坐空間局促。而Insight相對好的後排空間和Ioniq相對好的行李空間也仍然都略遜於普銳斯。

【動力】

雖然都是強混系統,也都採用了阿特金森自然吸氣發動機,但兩款車混動構型各不相同,也都不同於普銳斯基於行星齒輪組的混動構型。

Insight與雅閣混動一樣,使用本田最新一代的iMMD混動系統,採用的是串並聯構型,主電機直接驅動前軸,與發動機有兩條路徑連接。一條是通過齒輪連接,中間有離合器,接合時為並聯模式,發動機和電機共同驅動車輛。離合器斷開後,切換到串聯模式,與發動機之間只有電連接,發動機驅動發電機發電給電池和主電機供電。最常用的工況採用並聯模式,增加傳動效率,減速比偏離常用工況較多時則採用串聯模式,發動機與車輪轉速解耦。

該構型如下圖所示:

Ioniq則採用現代集團常見的並聯構型,主電機在P2位置,即發動機與變速箱之間。這個構型比較簡單,發動機仍然通過變速箱驅動車輪,在需要時電機參與加力或動能回收。電機也可以進行直驅,此時也需要通過變速箱。

三款車型動力系統和油耗方面的各種參數列在下表中(三款車都分別有高油耗和低油耗的版本):

從動力參數來說,三者的動力是Insight>Ioniq>Prius,美國媒體的0-60mph(96kph)加速測試的成績也是如此:Insight是7.7秒,Ioniq是9.1秒,Prius是9.6秒。

但實際的感受則有所不同,都處於標準駕駛模式下,三者的主觀動力感受卻是:城市道路Prius好於Insight好於Ioniq,高速上Insight好於Prius好於Ioniq。Ioniq為了省油,油門踏板標定得十分保守,有一種油門踩著很遲鈍的感覺,雖然深踩動力還可以,但主觀動力響應非常疲軟。而Insight在標準模式下動力系統也為了節油犧牲了動力性。切換到運動模式後,主觀動力感受確實會好很多,但此時發動機噪音又過大了,此外Insight還通過音響製造了假發動機聲,更是噪音過大,並不讓人願意使用。

不過三款車的動力都十分平順。儘管Ioniq仍然有變速箱,但這款車的平順性明顯比之前試駕的索納塔混動更好,並不覺得與其他兩款有什麽差距,並且跟Insight相同,都不會像Prius那樣在高速時急加速會出現發動機聲音驟然增大的問題。

油耗方面看官方測試成績,似乎是Ioniq好於Prius好於Insight,實際表現如何呢?受製於測試路程較短,這次試駕無法進行對比,但根據美國用戶油耗網站Fuelly的數據,三者的實際平均油耗是Prius好於Ioniq好於Insight——分別為4.65L/100km,4.55 L/100km和4.99 L/100km, Prius的實際油耗最好。

當然,其實三款車的油耗都已經十分出色,而對於他們的定位來說,動力其實也都夠用。但我們可以看出,豐田的混動系統實力仍然最強,在實際使用中即使油門踏板踩得比較激進,也仍然能有不錯的油耗成績。

【操控】

對於這兩款純實用導向的車來說,駕駛樂趣並不重要,不過Ioniq和Insight仍然表現出了不錯的操控。特別是Insight,低速時轉向比較輕盈,高速時比較穩重,同時手感比較精準,又不過分靈活,車身的跟隨性也較好,側傾控制得也最好,值得好評。

Ioniq也算是好開的類型,純論操控和穩定性同樣略優於普銳斯。

【濾震】

兩款車都同樣採用了麥弗遜前懸+多連杆後懸的底盤,舒適性都算不錯。不過具體來說,二者風格有所不同——

Ioniq調校得很像歐洲車,底盤比較硬和緊繃,但碰到震動時懸架動作比較乾脆,也並不顯得單薄;

Insight的底盤則更有一種“粘在地上”的感覺,普通路面的起伏你能感到車輪的晃動幾乎不太影響到車身,水準非常高,比雅閣混動的底盤感覺要好得多。

相比之下,四代普銳斯雖然換裝了雙橫臂獨立後懸,但整體底盤仍略有不足,濾震效率偏低,不過好在厚實感足夠。

總體來說三輛車在濾震舒適性方面都達到了緊湊型車中的優秀水準,而Insight甚至達到了中型車的優秀水準。

【隔音】

靜謐性方面,Ioniq大體與Prius一樣,屬於比較安靜的,綜合水準不輸於普通中型轎車。仔細比較的話,Ioniq在低速行駛時發動機噪音偶爾會略大一點,高速行駛底盤噪音和風噪略大一點,整體隔音略差一點,但是高速上急加速卻沒有Prius那種嘶吼又扳回一城。

Insight的隔音則是巨大的短板,即使以標準模式在城市道路行駛,仍然會體現出隔音較差,尤其是發動機噪音明顯,在高速上行駛更是胎噪、風噪、底盤噪音、發動機噪音齊鳴,非常不體面,屬於緊湊型車中最差一檔的表現,明顯影響了整車的檔次感。

【其他配置】

Ioniq的配置比較常規,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頂配提供了Blue Link,可以遠程控制車輛啟動、開啟空調。中高配盲區提示功能也比較好用。

Insight則是全系配備了L2自動駕駛系統Honda Sensing,並有非常豐富的攝影頭配備,包括三個倒車攝影頭和一個在打轉向燈時自動顯示的右側盲區攝影頭,具有一定吸引力。此外,Insight頂配配備的10揚聲器音響素質相當不錯,明顯好於謳歌RDX昂貴的16揚聲器ELS音響。

總結:

儘管在單項比較時,兩款車都在一些方面表現出了超過Prius的點,但其實都存在明顯的短板:

Ioniq的後排空間局促,同時動力響應過差;

Insight的噪音過大,同時備份廂不可擴展。

如果硬要在二者中區分一個高下,我個人認為對於美國的用車場景來說,Ioniq的後排空間問題相對可以接受,動力問題也可以適應,價格也比Insight便宜2000美元,更值得推薦一些。

但總的來說,我可能仍然會選擇Prius。雖然它在某些方面並不是最優秀的,但落後的地方也都在良好以上,無傷大雅。這種均衡其實才是真正的強大。

文|魚非魚

圖|魚非魚網絡及相關截圖

2030 Mobility Research Laboratory

中國首個全部由博士組成的

汽車新出行深度研究組織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