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6500元!背後隱含著什麽信息?

五一假期前,社科院舉行了“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暨《農村綠皮書(2018-2019)》發布會”。其中有一個數據引起了網友的熱議: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到1.6萬元,其中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將突破6500元。

那麽,如何理解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將突破6500元這一數據?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是啥意思?它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什麽區別?6500元這個數字是高還是低?它對幾億農民意味著什麽?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是啥意思?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區別

農民工資性收入是指農民工在非本地企業或本地企業中從業的收入。據調查,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是農民收入增長的亮點,工資性收入是促進農村發展的必要條件。工資性收入即勞動報酬收入,是農民受雇於部門與個人,依靠出賣自己的勞動而獲得的收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農民工在非企業中的從業收入,二是在本地企業中從業收入,三是本地常住農村人口在外地的從業收入。

農村居民家庭轉移性收入包括在外人口寄回和帶回、農村以外親友贈送的收入、調查補貼、保險賠款、救濟金、救災款、退休金、憮恤金、五保戶的供給、獎勵收入、土地征用補償收入和其他轉移性收入。在農民收入來源中,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淨收入是農民增收的主要貢獻因素,預測2019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將突破6500元,轉移淨收入將突破3300元,二項合計大約1萬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實際生活中,常用來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嚴格來說這麽使用不夠準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淨收入、財產性淨收入和轉移性淨收入。

農村綠皮書顯示,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比上年實際增長6.6%。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最大貢獻因素。2018年,農民工資性收入5996元,比上年增加498元,對農民增收貢獻率達42.0%;經營淨收入5359元,比上年增加331元,對農民增收貢獻率為27.9%;轉移淨收入2920元,比上年增加317元,對農民增收貢獻率為26.8%;財產淨收入342元,比上年增加39元,對農民增收貢獻率為3.3%。

2、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隱含著沉重的現實

城鄉居民收入倍差,也就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指數,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由於歷史原因,農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挺大,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有專家數據,改革開放剛開始的1978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是1.8左右。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數據實際上擴大了到了2.7左右。不過,近些年來實施城鄉一體化、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數據一直在慢慢縮小。

具體來說,2017年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城鄉居民平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縮小0.01。2018年,農村居民收入跟城鎮居民相比較,跟往年的形勢基本差不多,總體上一直在縮小,城鄉居民收入的倍差下降到2.69。預測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1.6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6.5%,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將下降到2.66。

3、從農民工收入看城鄉一體化、鄉村振興還有多遠?

農民工資性收入,說白了就是農民工打工掙的錢。這個錢掙的確實不容易,農民拋家舍業、遠離親人到城市打工。雖然這個錢不算多,掙的也很艱難,但也確實是促進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用教科書上的語言就是,工資性收入的增長,可以給農民帶來現金收入的增長,用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可以有效緩解人地關係緊張的局面,實現家庭經營的規模化,從而整體提高農民收入。可以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擴大內需,繁榮農村經濟;可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有利於城鄉一體化進程。

有農業問題專家曾經算過一筆账,現在有2.6~2.7億農民工,進城以後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難度比較大。現在測算的話,可能一個農民工要市民化,享受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等等,好像平均起來起碼要十幾萬塊錢了。所以就這個事情,2.6億乘上十幾萬二十萬的話,整個需要多少錢?這些錢哪裡來?這個問題也確實蠻頭痛,可能一下子拿不出來,也是有個過程。

4、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蘇州經驗

蘇州的城鄉一體化的水準,應該在全國是處於比較高的階段。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倍差一直約在2.7,而蘇州現在全市的城鄉居民收入倍差下降到了1.89。魚米之鄉,一場歷史性的城鄉變革,正在繪就蘇州農村“強富美高”新藍圖。這場變革,有一個響亮名字——城鄉發展一體化。從全省唯一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到國家發改委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聯繫點,再到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以及全國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蘇州經驗就是,形成以農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石,以基於股份製的專業合作社和合作農場為核心,以農業企業為補充的具有蘇州特色的農業經營體系,“四個百萬畝”全部落地上圖,用建設工業園區的思路,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古鎮古村、古跡古韻、田園風光、魚米之鄉等江南水鄉獨特風保存完好,全市環境優美。鼓勵現代農業新業態、農業與互聯網等新技術、電商與現代化農業經營融合,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與創意農業發展效果明顯,生活富美,成為中國創意農業魅力城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