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近日一則社會新聞報導說,某學校一名男孩無故致全班47名學生45人被打,這一事件引起了家長和網友們的軒然大波。

  有家長說,打人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就得嚴厲處置。施暴者必須向被害者道歉才能完結。

  還有的家長乾脆教育孩子,我們不惹事,但是有事上來,我們也別害怕,該善良的時候善良,該狠心的時候狠心。

  更有很多家長擔心自家孩子的安全隱患,紛紛聯名請求校方勸退該名動手打人的學生。

  一時間,這件事情鬧的沸沸揚揚,讓人很難淡定。

  對於這件事,校方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的權利,孩子和同學之間經常有矛盾產生並發生打架鬥毆事件定是心理層次方面的疾病,得去看看醫生。

  我們知道,也許校方這樣做,一方面是為孩子好,保護孩子的權利,可是另一方面,校方可能忽略了孩子以後可能會被蒙上一層陰影,。

  不論他心裡是健康的,還是真正有缺陷的,他都會被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簽,而一個人一旦被貼上了標簽,便很難再去撕掉。

  也許,我們不是自願,也許我們只是隨波逐流,可是有時候,這種浪太大了,讓人難從激流中安全地脫身。

  也許,正如那位涉事孩子的爸爸說的那樣,孩子沒病,只是表達方式上和別人不一樣,自己不是不願意去,也不是不怕檢查出什麽東西,但如果去醫院只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你說我有必要嗎?

  對孩子爸爸的做法,我們也很難去評判他的對錯,我們只能客觀地說他考慮的更多是擔憂孩子的將來,正如那些擔心被挨打的孩子家長一樣,他們擔憂的都是自家的孩子。

  只是有時候,我們對每一個孩子的態度,都會決定著這一個孩子的未來。

  你知道一個孩子為什麽會去打班裡的那麽多學生嗎?是不是他和班裡的每一個學生都有仇呢?還是他就是一個暴力狂,只會用武力解決糾紛?

  也許,社會是公正的,也許社會是刻薄的,也許你怎麽對它,它就怎麽對你。那麽,我們究竟是該多些包容理解,還是去一味地指責,批評,製裁呢?

  每一個孩子在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只是後來慢慢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漸漸發生了變化。沒有一個孩子天生願意去犯錯,沒有一個孩子知道明知了犯錯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犯錯。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人和事。也許,孩子第一次打架只是偶然,第二次打架只是因為不服氣,可是第三,第四,第五次打架,卻是因為我們不斷地去給那個打架的孩子畫框框。

  我們人為地認為他就一定是錯的,我們聽不到他的辯解,或者我們不願意去聽他的辯解,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一種扭曲的心裡。

  你認為這是社會的錯,還是家庭的錯,或者是孩子的錯呢?

  有時我們總把責任歸於打人的一方,而忽略了他打人的動機和他心靈經過怎樣的創傷。

  被扭曲的人格總是痛苦悲傷難過的,他得不斷經歷心靈上的折磨和考驗。

  可是,人性的考驗在哪呢?

  大樂曾說過這樣的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不要給任何人貼上固有的標簽。愛,是一種寬容也是一種給予。

  是的,愛,是讓所有的人都能感到幸福,感到快樂,而不是去攻擊和詆毀。

  也許,有時候,我們犯錯,只是因為我們感覺不到周圍的溫暖,我們覺得自己被孤寂,我們覺得自己被排擠,我們覺得周圍所有的目光都是寒冷顫栗的,我們會被那束角落裡投來的寒光猝死,

  只是很多時候,周圍的人卻絲毫察覺體會不到我們內心的孤立無援。

  也許很多時候,面對很多的校園暴力事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忽略了施暴者的心裡層面。我們過早地把我們的標簽貼上了,而這一貼便再也無法揭去。

  社會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只是有時候我們要更多去理性思考,感性去醒悟,去發覺。

  孩子是純真的,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續。

  我們會把越來越多的愛給予在孩子身上,有些是孩子想要的,有些是孩子不想要的,可是,我們很少允許孩子去反抗,我們總是執拗地認為,孩子必須全盤接收這種愛。

  所以,現在我們的孩子,都成了每個爹媽手中的寶,每個小孩都有撒嬌發嗲的時候,每個小孩也都有胡鬧瞎掰叛逆非為的時候。

  孩子在家裡順慣了,所以在社會上,一遇到點什麽事,就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忍讓和理性處理,其實,有時候,這種錯誤是多方面的,既有孩子的原因,也有家長和社會的原因。

  那麽,什麽才是我們對一個孩子最好的愛呢?

  是如那位打人學生的家長說的那樣這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也是孩子他們的溝通方式,而拒絕帶被打孩子到醫院檢查來繼續溺愛孩子,還是去一味認錯,指罵,批評,教育孩子呢?

  紀伯倫說:你們的孩子也許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求的兒女,他們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儘管他們在你的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是的,孩子有孩子的思想,孩子有孩子的處理方式,只是有時候,我們要在孩子分不清事實,分不清對錯,分不清好壞的基礎上去引導幫助孩子,讓孩子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上行駛,而不是偏離了那個軌道。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有時候,我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從小養成有向內的獨立能力,也要有向外的情感投射。

  只有內外兼修的孩子,才是一個出色的孩子。

  現在很多的大學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比如說西安理工大學新生小寧住校期間因突然流鼻血,在自己不會處理的情況下深夜致電向母親求救;

  比如說沈陽一名準大學生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被重慶大學錄取,卻因生活自理能力差、沒信心獨立生活而不得不在開學前夕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選擇次年複讀考取本省高校;

  比如說一名來自遼西的大學新生開學前因不會洗襪子而陷入焦慮,並因此在報到時帶了上百雙襪子,塞滿了大大小小的行李箱……

  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我們給孩子有時給的太多,他們失去的也會更多,其實,有時候,放棄也是給與,這是一種新的創造方式,給了孩子向內的獨立能力,也給了孩子向外情感投射的機會。

  所以,當你把所有的愛傾注在你的孩子身上時,請適當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喘息的空間。

  愛才會變得更偉大和寬容。

  願你們每個人都是寬容,有愛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