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臟脂肪過多,傷人於無形!如何自測是否超標?7招幫你減掉它

案例

黃先生今年32歲,體檢時被告知內臟脂肪超標,血脂水準臨近異常值,且伴有中度脂肪肝……

黃先生就納悶了:自己體重正常,除了有點小肚子,體型看起來還有些偏瘦,怎麼就體脂率超標,還出現「富貴病」了呢?

其實,像黃先生這樣的,就是非常典型的「

隱形肥胖

」,即

內臟脂肪過多

很多人

從外形上看起來並不胖

,但體內情況並非如此。

內臟脂肪

,也是人體脂肪的一種。與皮下脂肪(也就是身體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不同的是,它圍繞著人的臟器,主要

存在於腹腔內

過多的內臟脂肪,長期包裹身體各大重要的臟腑,如

肝臟、腎臟、脾臟和胃

,不僅會使

腹部和胸腔的空間變小

,增加內臟器官的壓力,使內臟機能不斷下降;

還會

損壞心臟周圍的動脈

,導致心臟疾病、高血壓,甚至

增加癌症風險

。有研究顯示,肥胖至少和

11種腫瘤

有明顯的相關性。

過多的內臟脂肪,還會引發

胰島素抵抗

,隨之有很多炎性細胞、炎症因子出現,損傷胰島β細胞,最後出現

糖尿病

內臟脂肪是看不見的,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內臟脂肪是否超標呢?

1

儀器或手指測量法

用弧形尺或手指夾起腹部脂肪,其厚度除以二之後如果

超過2cm

,就說明你的內臟脂肪可能超標了。

2

算腰臀比

先用軟尺分別測量腰圍和臀圍,再計算腰臀比。

腰臀比=腰圍÷臀圍

健康男性的腰臀比應為

0.85~0.9

,女性的腰臀比為

0.75~0.8

3

是否便秘

內臟脂肪過多的人,會出現便秘的癥狀。

因為內臟脂肪過高,運動較少的話,腸胃蠕動就會比較慢。肥胖的人又喜歡油膩的東西,纖維素攝入的少,容易出現大便

排泄不暢

【建議】

便秘患者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因為膳食纖維可以吸附大量的水,增加排泄物體積,可以減少便秘的發生;同時也減少了排泄物在體記憶體留過久,杜絕了腸道受更多毒素傷害的危險。

正常脂肪應該在四肢或者皮下,如果你發現腹部或腰圍突然

開始變大

,說明是

內臟脂肪正在積聚

。為了避免最終形成水桶腰或啤酒肚,建議趁早減去多餘的內臟脂肪。

值得高興的是,一旦我們開始控制飲食或運動,最先消耗減少的就是內臟脂肪。那麼,生活中有哪些好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內臟脂肪呢?

飲食方面

首先,我們要計算出自身

每日的熱量需求,並嚴格控制攝入的總熱量。

在後台回復「每日熱量」,計算你的每日所需總熱量。

1

延緩飢餓感出現

由於胃部排空和縮小,會導致陣發飢餓感。這會促使腦腸肽向大腦發送「需要食物」的信息,這時,我們可以採用一些聰明的方法「欺騙」大腦,排除陣發飢餓感。

小貼士

任何食物在經過消化系統時,都會促使「酪酪肽」激素釋放進入血液。當酪酪肽到達大腦時,會壓製住飢餓信號,於是讓人不再覺得飢餓,而有飽的感覺。

目前,在所有食物中,蛋白質引發釋放的酪酪肽遠比其他食物更多。所以對抗陣發飢餓感,其中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

攝入蛋白質

瘦肉、蛋以及豆類、魚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能讓人保持更持久的飽腹感。只需在早餐中加入

十分之

的蛋白質,就能延緩飢餓感的出現,有效避免陣發飢餓感,從而減少午餐的進食量。

【提醒】

在飲食中增加瘦肉等蛋白質的同時,也別忘了計算熱量。

2

吃營養搭配均衡的定食

食物

選擇的多樣性

,會激發我們進行普遍嘗試的本能,結果就可能導致飲食過量,熱量過剩。

比如在自助餐時,人們有更多的選擇,這會導致大腦興奮,從而想嘗試每一種食物。這時很有可能比選擇有限時多攝入30%的量。

3

改用小餐盤

據美國萬辛克博士的研究結果,人們的進食量也會受「德勃夫錯覺」影響,使用越大的盤子,會使得其中的食物分量看起來越小,而使用相對小尺寸的盤子會使得同樣分量的食物看上去更多。

所以,建議使用小一點的餐盤,在主觀感受上給自己一種錯覺,從而避免不自覺地吃得多,導致熱量剩餘,轉化為內臟脂肪繼續堆積。

4

攝入低脂乳製品

最近有研究發現,乳製品中的鈣質,能與食物中的脂肪分子結合,在小腸中形成類似皂質的物質。人體無法吸收這類物質,於是會被排出體外。

所以,低脂乳製品,如脫脂牛奶、低脂優酪乳,或許有助於減少人體從食物中吸收脂肪,使得

攝入的熱量減少

運動方面

堅持

中等強度的運動,

也能減去不少多餘脂肪。

1

利用運動的後續燃燒

在跑步機上以6.5千米/小時,坡度5%的模式,運動90分鐘後,大約可以消耗161千卡,相當於在運動中減少19克脂肪。

但這並不是全部。實際上,在運動之後的24小時內,脂肪會持續燃燒,並且是

以更高的速度燃燒

,即便睡覺也不會停下。最終脂肪消耗量常常是運動中消耗的好幾倍。

【原理】

身體依靠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提供能量。運動時,肌肉主要利用的是更容易被燃燒的碳水化合物;

經過運動,碳水化合物被大量消耗,需要在後續24小時內進行補充。所以在此期間,身體需要被迫燃燒脂肪,來支持正常的活動、行走、交談,甚至睡眠。

2

提升新陳代謝率

新陳代謝率,也稱為基礎代謝率。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含量,提升基礎代謝率。包括心肺運動,如跑步、單車、快走等;肌肉阻抗訓練,如自重運動、舉啞鈴等。

此外,一些飲料包括

綠茶、生薑茶、黑咖啡

,也能提高我們的新陳代謝率。

3

做一定量的家務

研究顯示,1小時內,不同家務消耗熱量各有不同。一周5天、每天做30分鐘的中等強度家務活,運動量就足以保持健康,能降低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此外,在生活中上下樓梯,打電話時不斷走動,少一些坐著聊天,多一些邊走邊談等,都可以幫助我們消耗熱量。如果想要減重,千萬別因為運動量增多而多吃,還是要控好每日總熱量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