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導致青年心肌梗死的誘因有哪些呢

青年心肌梗死是指年齡在40歲以下的青年,不論病因如何而發生的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心肌梗死多是發生猝死,生前並未得以診斷,死後經屍檢證實為心肌梗死,所以青年心肌梗死常易漏診或誤診。然而青年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及遠期病死率較低,出院後病情穩定,勞動能力可以恢復,由此可見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遠期預後均較好。

了解青年人心梗的誘因

過度勞累做不能勝任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的體育活動、連續緊張的勞累等,都可使心臟的負擔明顯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狀動脈已經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短時間內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動脈痙攣,反過來加重心肌缺氧,嚴重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激動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是由於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的。據報導,美國有一個州,平均每10場球賽,就有8名觀眾發生急性心肌梗死。

暴飲暴食不少心肌梗死病例發生於暴飲暴食之後。國內外都有資料說明,周末、節假日「急性心梗」發病率較高。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青年心肌梗死發病的主要原因仍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資料顯示,在8歲的兒童體內就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病灶;青年心肌梗死屍檢發現約60%存在雙支血管病變。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基礎上,因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急性閉塞,造成心肌缺血壞死。如果搶救不及時,常可能導致心源性猝死。而夏季是這類疾病的高發季節。

「急性心梗」主要威脅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特別是本身就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對於一些平時沒有癥狀的,但工作壓力較大、經常熬夜、生活方式不健康而致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在高溫的刺激下,也會誘發急性心梗、心肌缺血。常聽說有正值青壯年時期的人不明原因地猝死,有很大的可能是因為急性心梗導致的。所以,對這些人群而言,也要特別注意預防這類疾病。

心梗發作前,病人會自覺心臟的部位(胸部偏左的位置)悶脹,並向後背、下頜、雙手臂等部位放射;伴有出汗、頭昏、呼吸不暢等感覺。發作的時候,病人會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壓榨感、瀕死感,呼吸急促。當有這樣的感覺時,不要慌張,讓身體平躺,可以含化硝酸類藥物,並立即撥打120,或叫周圍的人立即送到醫院治療。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冠心病是造成人類死亡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臨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對冠心病的積極預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冠心病的預防包含著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兩方面。一級預防是指對尚未患冠心病的人群採取防治措施,控制或減少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以防止患病,減少發病率;二級預防是指對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採取藥物或非藥物措施,以預防病情複發或防止病情加重。

一級預防措施

冠心病的一級預防措施包括兩種情況。

健康教育對整個人群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避免或改變不良習慣,如戒煙、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保持心理平衡等,從而減少冠心病的發生。

控制高危因素針對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煙以及有家族史等情況,給予積極處理。當然,這些危險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煙、少活動的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是無法改變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齡、性別等。處理方法包括選用適當藥物持續控制血壓、糾正血脂代謝異常、戒煙限酒、適當體力活動、控制體重、控制糖尿病等。

二級預防措施

冠心病患者的二級預防內容也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麵包含了一級預防的內容,也即要控制好各種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第二方面,採用已經驗證過有效的藥物,預防冠心病的複發和病情加重。

抗血小板葯已有多項臨床試驗結果證實阿司匹林可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和再梗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後應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約25%;如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過敏者,可選用氯吡格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