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馬上進補?先這樣做才能正確養生

立秋了,可以養生進補了,今天九就別惦記著吃巴蜀火鍋、串串、烤魚、黃喉、小龍蝦了。但,如果剛立秋就忙著進補,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生出諸多弊端。

因此,秋季進補之前重要的是先調理脾胃。

立秋/先調脾胃後進補

要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使體內的濕熱之邪排出,以下三類人要格外注意:


脾虛者——吃點粥

表現: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食補: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胃火旺者——吃點苦

表現: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

食補: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泄胃中之火。


老人兒童——吃點山楂

表現: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

食補: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養生食譜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益胃,涼血生津。


黃精煨肘

【配方】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豬肘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棗、薑、蔥洗凈拍破待用。以上食物同放入砂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即成。

【功效】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後體弱者尤為適宜。


立秋/入秋食療記住它

立秋之後,地面上的火熱之氣仍盛,悶熱潮濕。在這樣的環境裡待久了,人就易受暑濕、暑熱與細菌病毒的侵襲,從而引發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問題。秋後食療記住「三」!


菜花——抵禦感冒

菜花含有維生素C,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是一個預防感冒的好辦法。其含量比大白菜、黃豆芽菜要高3~4倍,還是一種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劑。


菠菜——預防潰瘍

菠菜中豐富的核黃素是有效預防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營養素。


芹菜——促進睡眠

芹菜有降血壓、降膽固醇和鎮定神志的作用。


立秋/立秋民俗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沒有什麼胃口,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以肉貼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