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隱秘的角落:中國23年的植發江湖

作者:有局兒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導語:這篇文章也許不能改善你的脫發,但能帶你認識不一樣的植發行業。

近期,《隱秘的角落》熱播,這讓年輕人現在最怕兩件事兒:張東升約你去爬山、變成和張東升一樣的“禿子”。

然而,事實上,植發市場到底有多大呢?

據艾媒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脫發人群約為2.5億,男女比例2:1,在電商渠道的植發消費群體年齡分布中,90後成為植發消費的主力軍,佔據了57.4%,90後比上一代的脫發年齡足足提前了20年。

有人說,脫發正在成為一種“國民病”,這種病實際存在,而非故意販賣焦慮。情況真的是這樣嗎?今天GPLP君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當下大熱的“植發”行業。

植發機構也瘋狂:搶位和搶人大戰

最近,有關植發的廣告困擾了不少網友。

微博上某網友無情吐槽自己頻繁收到植發廣告:“各位軟體請不要再給我推植發廣告了,你說你如果配圖是個人我還能忍,你配個頭頂被P成白毛的哈士奇是想幹嘛???。”

簡單粗暴的吐槽帶來滿滿的畫面感,白毛哈士奇難道是這樣的?

當然有這樣煩惱的不止這一名網友,不少網友表示自己頭髮茂密的很,根本不需要植發,不明白為什麽會收到這樣的廣告。甚至有網友發言吐槽微博算法:“就微博這廣告投放精準度,還有甲方信嗎?”

地鐵上、電梯裡、微博頁面,植發廣告不知從何時開始無孔不入滲入到我們生活當中。

與此同時,鋪天蓋地的廣告背後折射出了植發企業的搶位和搶人大戰。

2016年,中國植發行業開始蓬勃發展,當年市場規模為57.0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植發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元,伴隨著消費者接受度的增高,植發漸漸打開了市場,這讓最接近市場的植發機構歡呼雀躍,開始爭先恐後搶佔第一市場,在消費者面前混個臉熟。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醫美行業的其他領域,植發很少有二次消費,每一個消費者都是“一次性”顧客。因此,持續不間斷的客源是植發機構活下來的關鍵。

此外,這個行業的特殊性還在於很多消費者談及植發都很低調,甚至避而不談,因此,機構想依靠口碑活下來很難。

在這個雙重壓力下,從“提高企業辨識度”和“獲取客源”兩個角度來說,全渠道廣告是行銷的不二選擇,這些公司不得不進行全網鋪天蓋地的行銷。

對此,新生集團聯合創始人張通曾表示,前幾年的獲客渠道主要還是搜索引擎,可以帶來80%的客流量,如今行銷方式則更加碎片化,比如有15%來自搜索、10%來自客轉客、還有5%來自電梯廣告等。

如此看來,植發機構在廣告投放上走的路線是:不管你是誰,直接圈一波了事,先讓你認識我,以後總會有幾個上鉤的。

小心翼翼的資本市場:20年僅兩次大型投資

中國脫發群體的龐大數量及植發需求帶動了植發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Market Research Future發布的《全球植發市場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植發市場規模將達到238.8億美元。未來幾年植發及相關產業的潛在市場空間或達500-1000億。

艾媒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約有2.5億脫發人群,女性群體接近1億人,並且脫發群體的年輕化趨勢明顯,有60%的人在25歲就出現脫發現象。也就是說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脫發。

在市場參與者當中,公開資料顯示,當前市場上有名的連鎖植發機構有四家:大麥、雍禾、碧蓮盛和新生。

其中,碧蓮盛已在國內主要城市建立了23家直營分院,且近期有新增門市的計劃;雍禾植發目前已有30家旗艦店。

媒體數據顯示,2019年,大麥整體營收接近1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大麥創始人李興東預計,未來5年內,大麥營收將至少保持30%的複合增長率。

然而,近三年植發行業發生大型融資不過兩起:

面對中國植發市場的廣闊前景,為啥資本會罕見的猶豫呢?

2019年9月大麥召開戰略升級發布會,紅杉資本作為嘉賓受邀參加,後有媒體傳出大麥與紅杉資本初步達成意向,然二者是否最終走到一起很難預測。對此,GPLP犀牛財經嘗試和大麥進行過電話採訪,但未和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繫。

據GPLP犀牛財經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業內僅發生兩起數額較大的投資案例,即2017年9月雍禾植發獲得中信產業基金注資3億元、2018年1月碧蓮盛獲得華蓋資本5億元戰略融資。

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持續高漲的行業熱度,資本謹慎的態度十分值得我們思考。

火熱的市場背後亂象叢生

資本謹慎進入的背後,這讓植發行業的各種亂象也開始浮出水面。

植發行業的火熱離不開市場的炒作,但炒作歸炒作,業務歸業務,冷觀全局不難看到,植發行業的“繁榮”顯然是虛假:

第一:與日俱增的企業和常年空缺的行規。

植發行業千億的大蛋糕,誰都想來分一杯羹,於是就此催生出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植發技術自1997年引入中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然而,我國目前針對“植發”行業尚沒有明確且全面的監管政策。

天眼查大數據顯示,中國我國植發相關企業共計411家。

2010年-2014年,國內植發產業發展平緩,年均相關企業注冊量不超過14家。2015年之後,國內植發產業開始走入上升通道,近5年植發企業年均注冊量已突破76家。

一方面是蜂擁而入的商家,另外方上市場缺乏行業規範,很難想象會亂成什麽樣子。

第二個問題,行業收費亂象嚴重

植發行業一直因“收費”問題被詬病。

近日,有消費者以“欺騙消費者”為由把雍禾植發“告上”黑貓投訴平台。消費者稱,醫院未提前告知明確費用的情況下收取了5300的專家費,要求雍禾退款賠償。

(圖源:黑貓投訴)

有關消費者投訴的內容,GPLP犀牛財經向雍和植發發去求證函,截止發稿尚未得到恢復。

截至目前,黑貓投訴上有關“植發”的投訴共有27件,雖然少量數據並不能代表整個行業,但也算是消費者經驗之談,可以用作參考。

2019年6月,三湘都市報就曾報導有關植發行業的收費亂象,“定價取決於顧客的經濟情況,大顧客多收小顧客酌情少收,還將生理鹽水說成培養液可以多收費。”

諸如此類信息讓許多想嘗試植發的人望而卻步。

亂象何時休?這是個問題。

第三:醫護人員資質、數量不達標

一邊是“禿如其來”的脫發群體,一邊是日趨增長機構數量,而真正具有醫師資格證的人有多少呢?

據業內人士透露,2019年頭部植發機構的手術量加起來共計約10幾萬台。

與之相對的,是全國性的植發行業協會至今只有300多注冊會員的現狀。

上萬台的手術,主刀的有多少是專業醫生,有多少是影子醫生?不禁讓人細思極恐。

記得此前新京報曝光的植發機構“三天速成班”的新聞距今也不過一年的時間。

如果說行業是一個江湖,那機構就是俠客,機構需要好醫生就像俠客需要好刀是一個道理。希望植發機構可以在浮躁的環境中慢下來,好好地沉澱自己,解決好目前的問題。

GPLP犀牛財經期待看到未來正規、透明的植發行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