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心堂被指利用並購狂融資 高額溢價信披不足引發質疑

作者:舜耕山人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7天前,一心堂(002727.SZ)宣布收購康橋醫藥全部28家門市,大舉拓寬其在雲南的經營規模。此前,在其發布的2018年年報中,一心堂公布公司淨利潤5.2億,同比增長23%。

账面業績非常好,但資本市場並不給面子。GPLP犀牛財經注意到,有市場聲音評價道:上市以來,公司營業收入翻了一倍多,門市總數達到5758家。而這背後,是公司頻頻募資支撐擴張。

1981年成立的一心堂,主要經營範圍為中藥材種植加工,中西藥研發生產、批發、連鎖零售。2014年上市以來,一心堂總共融資接近37億元人民幣,收購標的資產14項,因此被市場封為“並購狂人”,但其中披露的信息並不足以讓投資者對其進行充分分析。2018年一心堂財報展示出的亮眼業績也並未打消投資者的疑慮,反而讓人看到更多值得推敲的細節。

現金充盈卻大舉融資,一心堂的隱憂在基層累積

GPLP犀牛財經通過觀察一心堂發布的2018年年報發現,目前,公司账面上有貨幣資金13.5億元。但是,2018年5月,一心堂卻籌劃募集可轉債超過6億元人民幣,並剛剛於今年一月得到了證監會的核準批文。

明明自有資金完全可以覆蓋,卻還要發債融資,聯想到一心堂最近頻頻出手的兼並收購交易,很難不對它融資動機產生質疑。除去它目前預發未發的可轉換債,一心堂上市以來,進行的直接融資額度接近37億。

多年以來,一心堂的競爭策略,就是以基層市場為基礎,再在省會城市裡布局,壓製對手,從而取得核心地位。目前,一心堂門市總數超過5700家,覆蓋西南各省,在與其對手的競爭中優勢明顯。但是,一心堂下屬門市卻數次出現違規經營事故並被媒體報導,對公司聲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心堂在其融資擴張的過程中,將最多的心思放在了如何最高效的利用資本市場這一問題上,卻對基層的門市疏於管理。如前文所說,基層門市是一心堂的基礎,基礎不夠可靠的企業如果不及時回頭看而著急擴張,自然會產生極大的隱憂。

天增歲月公司增壽,春滿人間商譽滿門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一心堂最大的問題,就是並購的事沒說清楚。

不是哪一次並購沒說清楚,而是幾乎每一場並購或多或少總有能夠讓人生疑的地方。總體來看,一心堂和許多大肆擴張的企業一樣,不管資產質量好壞,不管東西好吃難吃,只要看起來能吃,一心堂就敢把它吃下去。當然,一心堂收購的一般都是藥品零售的門市,差也差不到哪裡去。但是它不說明理由的溢價收購,商譽的包袱經過經年累月的積累,越來越大。

GPLP犀牛財經從一心堂的財務報表中發現,一心堂截至2018年底累積的會計商譽高達10.77億人民幣,佔淨資產比重超過26%。而根據公司3月11日發布的公告,一心堂計提旗下兩家美國公司全額會計商譽約2000萬元,而這兩家公司的收購交易價格僅約為2500萬元。這已經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密切關注。

一心堂在其收購過程中,不僅常常給出高額溢價,還從未公布過任何業績承諾。或許有,但從未公披露過。不僅如此,其所收購之企業後續經營狀況如何,業績是盈是虧,相關信息投資者一概沒有見過。

甚至於前文所述其收購之美國公司商譽大減值事出何因?投資者也完全不知道。一心堂把這些信息藏著掖著,是覺得市場沒有必要知道,還是單純不想讓市場知道?但中小投資者也不會不明白,商譽減值多少,股東權益就減少多少。如果中小投資者因公司的商譽爆雷而產生損失,是一定會向公司負責的人討要一個說法的。

機構用腳投票,態度明確

不管一心堂的實際控制人打不打算對並購,商譽相關的問題進行解釋,機構反正看著差不多就可以溜了。根據一心堂2018年三、四季度的十大流通股東對比,香港中央結算,建行和招行旗下的基金都對一心堂的股份進行了減持。

(圖1)2018年三、四季度十大流通股東對比

行勝於言,機構說的話不好隨便相信,機構乾的事投資者還是要認真對待的。一心堂在融資和擴張方面的行為,雖然不見能夠得出明確的違規證據,會計處理也能夠符合會計準則。但它每一次對重要信息的不公開,就是一個值得懷疑的點。經過多年的積累,這麽多疑點之下,總有些許可以坐實的吧?

即使我們的分析與現實情況完全相左,但在公司給投資者的這些疑問以合理的解釋之前,投資者或許可以做和那些減持的機構同樣的選擇。市場上這麽多優質標的,大可不必抱著隨時可能兌現的風險過日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