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胖了對身體不好,瘦下來就沒事了?

在許多長輩眼裡,胖並不是件壞事,熬過貧苦時代的他們認為小孩子就是要長得白白胖胖才好。

可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肥胖它就是一種疾病——體重超標不僅與心血管類疾病、糖尿病、呼吸暫停症等疾病有關,還可能導致壽命變短。

WTO認為,BMI(身體品質指數)大於或等於25屬於「超重」、大於或等於30屬於「肥胖」人群。而對於我國人民來說,衛生部認為BMI大於或等於24就已經算是超重、大於或等於28就邁入了「肥胖」陣營。

既然肥胖已是一種公認疾病,那麼努力減肥把BMI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就一定更健康、更長壽麽?

現實情況可比這複雜多了,2016年《國際肥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明確指出,在BMI「超重」的實驗對象中有一半人心臟狀況良好,膽固醇、血壓和血糖水準都在正常範圍內。與此同時,有些人身材很苗條、BMI指數也正常,各項疾病指征卻並不低。

對此,牛津大學代謝醫學教授弗雷德裡克?卡普表示:「BIM無法明確體內脂肪實際含量,也無法衡量它在人體內的作用,我們需要更好的工具來更精準地分析病人。」換句話來說,一身贅肉的胖子BMI肯定偏高,但BMI偏低的瘦子也可能存在內臟性肥胖。

為此,美國科學家們對2000多人進行了長達13年的實驗,並重點觀察了BMI數據、基因差異以及血液內營養物質的水準變化。通過研究,他們認為人體代謝情況比BMI情況更能反應健康水準。

這意味著我們對疾病風險的理解可能會有一個突破,在體重、BMI、基因等數據之外,身體代謝情況也值得密切關注。

這項研究並沒有深入分析是什麼導致了代謝差異,但他們認為生活方式的差異,如飲食、壓力和鍛煉對健康有著重要性影響。專家們表示,為了保持健康我們更應該關注日常生活,堅持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總而言之,微胖人士也可以代謝正常、苗條的人也可能出現代謝不正常,在關注體重之外身體的代謝水準也值得注意起來。

即使基因顯示你更容易患上某類疾病,通過轉變生活方式、提高代謝水準也可能減弱原有風險。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肥胖就對健康有益,對於大部分肥胖人士來說,減肥依舊是個正確且必須的選擇。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