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應徹底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

“在評估15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思維品質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中,中國學生參加的幾次測試成績均排位靠前,非常穩定;中國已於2016年成為《華盛頓協定》的正式成員,中國工程專業本科學位得到美、英、澳等該協定正式成員的專業認同,顯示出我們高等教育的品質進步。”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李文長表示,“各種基本數據充分表明,中國教育整體已進入世界中上發展水準,這意味著,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基本指標即普及、優質、公平、法治水準得到全面提升。”

11月29日,李文長在重慶舉行的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及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研討會暨2018全國職業院校宣傳部長聯席會議年會上作出以上表述。

在李文長看來,我國教育應該把握以下五點:

一是把握正確方向。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服務。

應該立足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聚焦人民大眾美好幸福生活教育新需求和優質、多元、個性化教育資源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基本矛盾規劃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

二是明確根本宗旨。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他表示,落實立德樹人應該做好各級各類教育的有效銜接,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各個方面的配合協同,學科、教材、管理等各個體系的科學統籌,教書育人的有機統一;徹底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等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的問題。

在李文長看來,現實工作中立德樹人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普遍缺乏聚焦教學工作和著力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實踐能力和創新人才培養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體系支撐,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機制不健全;辦學水準和人才培養品質的監測評估體系亟待改進;教學管理需要進一步規範嚴格,校風建設有待加強;教師隊伍的職業精神與專業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的教育改革和教學創新工作必須著力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

三是堅持優先發展。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李文長表示,應該堅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教育事業全局。通過持續不斷的理論、制度和模式創新強化教育品質建設,驅動教育的內涵發展;更加強調不同區域教育發展的平衡、教育與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協同、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銜接、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職前教育與在職教育的貫通;更加重視全面提升教育的辦學效益,引領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新風尚;通過更加廣泛更加深入的教育開放引進優質資源,借鑒成功經驗,擴大國際影響;更加關注欠發達地區教育和弱勢群體教育權益,促進教育公平發展。

四是深化改革創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激發教育事業發展活力。

李文長認為,深化教育改革要圍繞綜合目標,全面加強國家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升教育品質和教育社會服務能力;要突出重點領域,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徹底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要抓住關鍵環節,進一步重視發展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持續推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加快完善品質評價體系和考試招生制度。

五是重視師資隊伍。堅持以教師為本發展教育,努力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他認為,教育品質建設的各種改革發展措施最終必將歸集或整合於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應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豐富扎實學識、厚植仁愛之心。要真正深刻理解和積極實踐,“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

“在我們的教師評價和業績考核中,有什麽項目、有什麽課題、出版了什麽專著、獲得了什麽科研獎,都非常直觀具體有底氣。但我們的人才培養工作,備課如何認真,教學如何投入,和學生用心談了多少話等等,都還非常模糊抽象,缺乏可行的考核評價體系。”他評論說:“教學工作確實是最需要憑良心去做的工作,如何通過制度與文化建設引導廣大教師以更大的熱情關注和投入教學工作,這可以說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他還認為,社會普遍讚同,教學管理和品質管理必須進一步嚴格規範起來,“大學的‘嚴進寬出’應該成為歷史,考試不及格就是不及格,畢不了業就是畢不了業。這應該成為常態。這才是真正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負責”。

針對思想政治課改革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趨勢的話題,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何建宇結合該校的實踐,提出了自己的探索和見解。

如何讓學生愛上思政課?他認為,不能停留於教學方式的改革,也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上進行改革。

他推介了“先破後立”的做法,試圖呈現歷史的複雜性,更立體地講述“大道理”,以學生為主體,並提供多元化的視角和充分的討論空間。

“推進思政課改革,不要讓老師成為‘孤獨的朗讀者’。”他說,在新媒體時代,手機會影響青年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知識技能的滯後就可能意味著失去,對於‘資訊過剩與懷疑的一代’,要針對他們渴求知識、渴求能力、渴求方法、渴求價值的需求,應該積極挖掘他們的自主性與主動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