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1歲保安成廈大畢業生,請告訴孩子:人生處處是起點

文:vipJr

有的人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死了,有的人五十歲了還在路上......

最近,廈門大學一名保安在網上突然走紅。

他叫周德新,今年51歲,從高中升專科再到本科,5年內通過了40多門考試,即將獲得法學學士學位。

周德新2013年來廈大當保安,一年後聽說學校開設了職工夜校,能為求學員工減免一定的學費,他異常激動,為了圓兒時的律師夢,毅然報名參加學習。

20多年沒碰書本的周德新白天上課學習,晚上值夜班。還常常跑到法學院聽課、向老師請教,是同學眼裡的“蹭課大叔”,也是校園裡的“守護者”。

雖然妻子和同事都對他的這一行為表示不理解,但周德新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通過努力學習,不僅獲得了學士學位,還報考了今年國家的統一法律職業律師資格考試。

有網友說:有的人二三十歲就已經死了,有的人五十歲了還在路上,敬佩!

周德新雖已年過半百卻不在乎年齡的局限和別人的眼光,雖然年輕時沒能完成夢想,但機會來了不怕晚,勇敢嘗試,實在令人佩服。

亞裡士多德曾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有些人習慣了一種生存方式,覺得很難改變現狀,有些人則能超越思想的禁錮。勇於做出改變,是一種難得的成長型思維。

一、成長型思維讓人生無限可能

《2018年美國教育趨勢》報告曾發布過人們最為關注的20個教育發展趨勢,其中成長型思維以滿分排列第一。

思維模式轉變將是未來的教育重點,可見它對孩子的發展也很重要。

用持續發展思維做事的人知道隨時覺醒,明白天賦只是起點,凡事只有通過努力才可以得到改變,成就非凡人生。

萬人敬仰的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曾經只是一名普通的小球員,他的經歷也非一帆風順。

高中時熱愛籃球的喬丹因為身高和技術沒被入選到學校最重要的球隊裡。那時,他情緒失控地哭了,但他媽媽說:有這個精力,還不如去向教練和同學證明他們的決定是錯的。

於是他收拾好心情每天早早起床,利用課余時間抽空訓練,常常要練好幾個小時,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球技。

他的努力和變化最終為自己贏來了希望,讓教練刮目相看,進入了校隊。

即使後來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喬丹也從沒停止過艱苦的訓練。

當他從棒球隊重返公牛時,球隊卻在季後被淘汰。喬丹正視了自己的問題,調整好心態,加倍投入到訓練中,最終為公牛隊連續三年贏得NBA總冠軍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對於喬丹來說,每次挫折都是一次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機會,他明白沒有努力,再大的天賦也會“過期”。

余秋雨曾說:人生,只要還有一線希望,就還有無限可能。

面對現狀,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會故步自封,能通過努力提高自己來完成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二、培養孩子可持續性發展思維

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Dweck曾經過多番實驗後證明,只要能適當介入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即使是初步介入亦足以大幅改善他們的表現。

成長型思維是可以被教育和培養的,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引導。

1、播種積極的語言,收獲成長正能量

生活中家長不僅要欣賞孩子的優點,更要學會如何看待他的缺點。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曾分享過女兒圓圓小時候常常愛犯迷糊的故事:不是把剛買的電子詞典弄丟了,就是把蛋液錯當雞蛋殼倒進垃圾桶裡,要不就是出門總愛忘東西等等。

但她從來沒對圓圓發脾氣,而是想辦法幫她克服,還說圓圓就像“小牛頓”一樣。

因為圓圓看過這個故事:牛頓常常醉心於實驗,有一回,朋友來拜訪他都不知道,就和牛頓開了個玩笑,把傭人給牛頓準備的午餐吃了。

當牛頓從實驗室出來時看到桌上的殘局,以為自己已經吃過了,就又回去做實驗。

圓圓犯錯誤,尹建莉沒有惱羞成怒,而是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對她的行為進行解讀並加以引導。

生活中,孩子常常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當家長的多半會對孩子貼上“不聰明”、“不用心”的標簽,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他越來越消極。

尹建莉說:你總是用跟“牛頓一樣”的眼光看待孩子,他就真的會越來越像牛頓。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要用正面,積極的語言讓他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孩子就真的會越來越好。

2、不以成績論英雄

曾經有個節目做過一個家長是否在意孩子考試成績的測試:節目組特地讓參加測試的孩子填寫兩份試卷,一份是真實成績,一份是故意填錯的低分成績。

當孩子先把低分試卷拿給家長看時,不少家長臉上露出了失望和生氣的神色,隨後忍不住質問孩子:怎麽錯這麽多?

但有位家長卻不太一樣,當他看到女兒的低分卷時陷入了片刻的沉思。怕女兒心理接受不了,先是小心翼翼地告訴她結果,再看看孩子的反應,然後傾聽她的感受,最後安慰孩子一次沒考好沒關係,並仔細地跟她探討以後應該怎麽做,希望孩子繼續努力,相信她一定能行的。

這位家長沒有像別的家長那樣過於追求結果,而是注重了解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麽,引導她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改正不足,繼續前行,實在難能可貴。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不希望孩子好,只是有些評價和訓誡常常會傳遞錯誤的信息。

社會學家本傑明.巴伯曾經說:我不會將世界兩分成弱和強,或者成功和失敗……我會將世界分成好學者和不好學者。

家長懂得不被分數牽引情緒,把不理想的成績看成是幫助孩子繼續成長的一次機會,幫助他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孩子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時才會有興趣克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和自我提高。

3、鼓勵孩子勇於嘗試

非洲經濟學家Dambisa Moyo曾說: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只要有想法就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前段時間,天天小朋友因模仿網紅主播賣文具而走紅,後來還被央視今日說法邀請做普法的公益短片。

這得益於爸爸的包容與鼓勵:他不僅幫天天精心策劃、錄製視頻,還常常在鏡頭裡客串,父子倆經常互相“飆戲”,讓天天盡情發揮自己的天賦,享受這種樂趣。

天天的幽默風趣和超強的模仿力也獲得了網友們的熱門回復,紛紛表示這孩子很有前途。

通常孩子的“無厘頭”很容易會被家長稱為“胡鬧”,但天天爸爸卻能發現其中的閃光點,給他支持和引導,將孩子的口才應用到了公益宣傳上,讓他的優點得到了正面積極的發揮。

有想法就要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只要家長善於引導,讓孩子了解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他的世界才會更加寬廣,充滿無限可能。

今天的習慣培養是未來生活的預演。

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渴望和耐力,需要家長激發他的成長內驅力,引導孩子正確面對錯誤,熱愛挑戰,勇於嘗試,不斷地努力學習。

有句話說:懂得用魚竿的人能釣好幾種不同的魚,魚沒有了還能釣螃蟹。

教孩子用成長型思維看待每件事,把自己帶向越來越高的自我實現水準,形成不斷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環,將來才能在今天這個變化很快的世界遊刃有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