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生文化:看五點捏五穴,輕鬆度過三伏天

播放GIF

俗話說「冷不過三九,熱不過三伏」 。一年當中「上蒸下煮」,既熱又濕最熱的三伏天就要到了,此時「署濕難耐」感覺會油然而生。患上署濕邪氣有什麼癥狀呢?胸口悶,渾身酸痛,頭腦不清,懶得活動,您可能濕氣重!

看這裡,斷濕氣

看形體

中醫有說「瘦人多痰火,肥人多痰濕」。虛胖體型的人多有水濕,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看狀態

濕氣明顯的人士常常感到身體特別睏倦,懶得活動,頭重如裹,頭腦不清爽,關節沉重,渾身酸痛,這是濕氣黏滯、阻滯經絡的表現。

看胃口和食慾

濕氣重的人士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日常有隱隱的胸脘痞悶感,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似的。這是典型的脾虛濕困表現。

看大便

體內濕氣重時,大便往往稀爛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質也很鬆軟,而且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沖走。人也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看耳朵、頭髮

耳朵裡耳屎呈油狀易流出也提示濕熱證候明顯。此外,如果毛髮容易油膩出油,面部皮膚油膩油亮或早晨眼皮腫,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發黃也常提示體內有濕氣。

中醫講「一濕不除,百病滋生」,平時除了多吃除濕的食物,還可以按摩穴位祛濕氣。下面就教給大家一個簡便的祛署濕的方法。

豐隆穴

位置: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足三裡

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裡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於穴位,順時針揉按2-5分鐘。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曲池穴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5分鐘,亦可用四指併攏,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

功效:可泄大腸濕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對濕疹等皮膚病症也有效果。

天樞穴

位置: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臍旁兩寸,恰為人身之中點,如天地交合之際,升降清濁之樞紐。

按摩方法:先排去大便,仰臥於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沙發上,解開腰帶,露出肚臍部,全身盡量放鬆,分別用拇指指腹或者掌心壓在兩側穴位上,力度由輕漸重,緩緩下壓(指力以能耐受為度),持續4―6分鐘,將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離開皮膚),再在原處按揉片刻。整個治療過程僅需數分鐘,腹中即感舒適,腹痛、腹瀉停止。絕大多數能一次治療見效。

功效: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經臨床摸索發現,天樞穴有其特殊的作用。天樞穴與胃腸道聯繫緊密,對調節腸腑有明顯的雙向性療效,既能止瀉,又能通便,按壓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具有調理胃腸、消炎止瀉、通利大便等功能,既通便,又可止腹瀉。按壓刺激此穴,可疏調腸腑、理氣消滯、通便。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