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老年人對於腰椎管狹窄可能很陌生,但對於它的癥狀可能深有體會!

腰椎管狹窄對中老年人來說可能沒有腰椎間盤突出那麼熟悉,但是對於腰椎管狹窄的癥狀肯定是深有體會,尤其是在走路的時候,走一會就腿疼、無力像灌鉛一樣邁不開腿,稍作休息就會好一點,又可以繼續行走,這其實就是腰椎管狹窄的典型癥狀間歇性跛行。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臨床上腰椎管狹窄都有哪些癥狀呢?

腰椎管狹窄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患者行走後(通常為數百米,嚴重時可為數十米),出現一側或雙側腰酸、腰痛、臀部疼、下肢疼痛、酸脹、麻木、無力,如同灌鉛一樣,以至於難以繼續行走;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癥狀即可緩解或消失,患者繼續行走,上述癥狀又會出現。如此情況反覆出現,即為間歇性跛行。但是騎自行車時,騎三四千米通常沒有什麼不適。

其次是腰痛,向後彎腰時腰腿痛加重是椎管狹窄的重要表現,而且通常伴有長期反覆發作的腰痛,在氣象變化、久坐勞累後加重,休息後緩解,而且腰部受涼,如吹空調、風扇後通常感覺不舒服。最後,部分嚴重患者可能會有下肢走路乏力、大腿小腿的肌肉萎縮,以及會陰區麻木、大小便異常或尿急或排尿困難等癥狀。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走路都成問題肯定會影響中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那麼對於腰椎管狹窄的治療肯定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大概有30%—50%的腰椎管狹窄患者,這類患者癥狀不是很重,比如雖然有些腰腿疼的癥狀,但是走上2-3千米也不費勁,犯病的頻率比較少(一年1-2次),通過自己的休息或者是保守治療,癥狀會慢慢改善。這類人可以不用手術,繼續觀察就可以。

還有大概15%的患者,這類患者即使經過休息和保守治療病情也沒有明顯改善,甚至還出現了惡化,比如:走300-500米路或者更少就需要體息,出現腿麻、無力,甚至會陰區出現麻木、大小便控制不住,發病的頻率越來越高。這類患者應該選擇手術,不手術就有可能要癱瘓。

還有些患者,癥狀「時好時壞」、「不好不壞」,好的時候基本和正常人差不多,壞的時候又很痛苦。對於這些患者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病情,選擇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這類退行性病變,就像黑頭髮隨著年紀增長會慢慢變白、機械長期磨損後會出現問題一樣,年紀越大就越容易出現這些疾病,所以要引起重視,注意鍛煉身體積極預防,出現上邊講的癥狀要儘早進行治療,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