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老人腿疼不能遠行,小心腰椎管狹窄!

好多50~60歲以上中老年患者走稍遠的路,走一會,兩腿就酸沉、麻木或疼痛,需要蹲下或坐著休息一下,才能接著走,有時甚至不能超過100米。就要小心得了腰椎管狹窄,要盡去骨科早檢查、治療。

人進入中老年後,各個組織出現老化、退變、增生,腰椎管也不例外。這附近的軟組織會增生、增厚,腰椎間盤膨出甚至突出,骨質增生等,而導致神經周圍空間變小而受壓。如果你細心地保留了年輕時的椎管影像資料,和年老時的椎管影像資料一對比,年老時的椎管一定會比年輕時的要窄。換句話說,每個老人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狹窄問題。可以說,這是種「老年病」,不用過於擔心。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中老年人,是許多人腰腿痛和下肢行走無力的常見原因。

神經根管狹窄表現為腰骶神經根性癥狀,出現下肢痛、沉或麻木癥狀,其區域依據受壓神經而定,多出現在大腿後外方或小腿後側、踝部、甚至足背足底部,或合併下肢麻木和無力。臨床多表現為馬尾神經和神經根受壓癥狀兩者皆有。中央性椎管狹窄症的癥狀,病人為了減輕腰痛和下肢痛,常取腰部前屈位不願直腰。故病人常訴挺胸直腰行走困難,而彎腰騎自行車長途跋涉並無障礙。間歇性跛行是椎管狹窄症的特徵性癥狀,主要表現為當病人行走數十米或百米即出現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麻木、酸脹乏力、步態失穩,以至難以繼續行走,當蹲下休息或向前彎腰或臥床屈膝休息數分鐘後,癥狀即逐漸緩解,但再繼續行走後此種現象又重複發作,這是由於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缺血缺氧所致,故稱之為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以區別於肢體缺血的血管源性間歇性跛行。病人行走後可出現尿急、或大小便失禁等括約肌障礙癥狀,以及根性運動、感覺缺失癥狀,但在臨床查體時卻很少發現相應體征,這種主訴多、體征少,兩者很不相符的表現,是椎管狹窄症的另一特徵。

早期檢查時發現病人主訴的嚴重癥狀與客觀體征不符。因早期未造成持續性壓迫因而多無體征、無畸形、無壓痛及活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陰性,下肢感覺,肌力、反射等均正常、但直立腰後伸時間較久時,可誘發癥狀。

當發生持續性壓迫後,可出現受壓的馬尾神經或神經根的支配區的肌力及感覺減退,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中央椎管狹窄嚴重者有馬鞍區感覺減退、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礙,下肢感覺與肌力減退的範圍也較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