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科老教授說:哺乳期千萬不要做這八件事,不然留下肚腩松馳遭罪

多生產完之後的新媽媽會發現,即使寶寶已經出生,但肚子還是會圓圓的,像是仍懷有身孕的樣子。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肚子在被拉伸九個月後並不能立即就恢復如初,就像吹大的氣球不會在放氣後立即恢復到沒有被吹過一樣。

為什麼看起來仍像是懷孕?

你可能對你產後的腹部感到很奇怪。儘管寶寶已經生出來了,但是你的肚子還是很圓,感覺像是懷孕5、6個月的樣子。很多女性朋友的腹部也會出現很多的妊娠紋,這是皮膚被拉伸的結果。剖腹產的女性朋友在腹部還會留下一條疤痕。

身體皮膚尤其是腹部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從懷孕的狀態慢慢恢復過來。可以把你的肚子想像成一個氣球,在寶寶慢慢長大時,肚子就會慢慢的膨脹起來,寶寶出生以後,肚子不會立即就消失,而是開始慢慢的放氣。但是,不用擔心,這是一個很穩定的狀態。

·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分泌激素的改變會使子宮慢慢地收縮到懷孕之前的狀態。子宮大約需要6到8周才能恢復到正常的大小。

·產後所有懷孕期間膨脹的細胞開始通過尿液、分泌物以及汗液釋放出多餘的液體。懷孕期間所額外增加的脂肪也會慢慢被消耗掉,尤其是母乳或是運動的情況下,脂肪被消耗得更快。

·妊娠紋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恢復,不過產後6到12個月的時候,你會明顯的看到妊娠紋會淡化很多。

一、子宮養護

分娩可能造成子宮易位甚至脫垂,這種更常見於多產、少運動、體能較弱的媽媽。子宮復舊不良的產後媽媽,容易導致惡露不絕,甚至引發一些婦科疾病。

子宮恢復好的五大標誌

1、 子宮恢復正常大小

產後子宮恢復一般需要42天左右,主要通過子宮持續收縮來修復。

2、 子宮體的下降

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3、 子宮頸的閉合

產後7-10天,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4、 子宮內膜的復原

產後2周左右,子宮內膜直徑已經能縮小到3-4厘米,6-8周完全癒合。

5、 惡露排凈

產後惡露排凈,也是標誌子宮恢復好的信號。產後4-6周惡露分泌停止,子宮基本恢復正常

二、及早下床活動,促進恢復

傳統的觀念認為,坐月子就是要躺在床上休息,不要亂動,尤其是剛生完孩子,體力消耗大,更應該好好休息。但劉嘉琦提醒新媽媽,產後一定要儘早下床活動。 點擊 懷孕後您不知道的那些事兒···產後儘早活動有利於子宮的恢復及惡露的排除,可促進腸蠕動、防止腸粘連,加強胃腸道功能,增進食慾減少便秘,還可預防褥瘡及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復,減少感染。

對於順產的媽媽,產後6-12小時即可下床輕微活動,第二天可在室內隨意走動,如果是鉗產則需要適當推遲活動時間。剖腹產媽媽在術後6小時內要絕對地臥床休息,6小時後可在床上活動,如翻身、側臥等,第二天可在床上坐起,或輕微地起床活動,可促進腸蠕動,儘早排氣。在坐月子期間,也應每天適當活動,不建議一直臥床。

三、產後惡露觀察

產後惡露是指隨子宮蛻膜脫落,含有子宮收縮,有利於子宮腔內的惡露排出。

正常惡露根據顏色、內容物及時間不同,將其分為三種:

1、血性惡露因含大量血液得名,色鮮紅,量多,有時有小血塊。

鏡下見多量紅細胞、壞死蛻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惡露持續3~4日。出血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這是產婦在產褥期的臨床表現,屬於生理性變化。

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其顏色及內容物隨時間而變化,一般持續4~6周,總量為250ml~500ml。如超出上述時間仍有較多惡露排出,稱之為產後惡露不盡。孩子吃奶時,吸吮奶頭,可引起反射性

2、漿液惡露因含多量漿液得名,色淡紅。

鏡下見較多壞死蛻膜組織、宮腔滲出液、宮頸黏液,少量紅細胞及白細胞,且有細菌。漿液惡露持續10日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為白色惡露。

3、白色惡露

因含大量白細胞,色澤較白得名,質黏稠。

鏡下見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白色惡露約持續3周乾淨。

預防產後惡露不盡

1、分娩前積極治療各種妊娠相關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貧血、陰道炎等。

2、對胎膜早破、產程長者,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3、分娩後醫師應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全,如有殘留者及時處理。

4、堅持哺乳,有利於子宮收縮和惡露的排出。

5、分娩後每日觀察惡露的顏色、量和氣味,正常的惡露,應無臭味但帶有血腥味,如果發現有臭味,則可能為異常情況,及時醫院就診。

6、定期測量子宮收縮度,如果發現子宮收縮差,應該到醫院就診,遵從醫師意見進行相應治療。

7、保持陰道清潔。因有惡露排出,婦女應勤換衛生棉,保持清爽,最好暫時禁止行房,減少感染髮生。

四、多喝水、防便秘

喝水有助於儘快排出產後第一次小便。三餐多吃點富含膳食纖維(如山芋、粗糧、綠葉蔬菜)、水分(如雪梨等水果)、有機酸(如優酪乳)、不飽和脂肪酸(如花生米、松子仁、黑芝麻、瓜子仁)以及促進腸蠕動(如蜂蜜、香蕉、芋頭、蘋果)的食品,防止便秘。可適當增加一些如豬肝、紅糖等有利於惡露排出的食物,但紅糖不宜服食過久,以7-10天為度,過久反會使惡露增多,不利於子宮恢復。

五、千萬別輕易放棄母乳餵養

奶水不足怎麼辦?奶水少怎麼辦?

精神上:出現這種情況,媽媽首先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堅持自己母乳餵養,就是母乳不足也要讓孩子吸吮自己的乳房,以刺激乳腺增加泌乳量。此外還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的休息。

物質上:飲食上要多喝湯,多吃雞蛋,瘦肉、牛奶、魚、雞、動物內臟、蔬菜、水果、豆製品,以保證營養,促進乳汁分泌。鯽魚湯、豬肘湯、豬蹄湯、骨頭湯等湯水有較好的催乳作用,乳少的母親可以多喝。

教你一些方法:

1、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媽媽對自己能夠勝任母乳餵養的自信心將是母乳餵養成功的基本保證。不論女性乳房的形狀、大小如何,都能製造出足夠的奶水,從而帶給寶寶豐富的營養。

2、注意「食」效

新手媽咪應當保持每日喝牛奶的良好習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總之吃得「好」不是所謂的大補,傳統的豬蹄、雞湯、鯽魚湯中的高脂肪不僅會堵塞乳腺管,不利母乳分泌,還會讓媽咪發胖,所以主要是吃得對,既能讓自己奶量充足、又能修復元氣且營養均衡不發胖,這才是新手媽咪希望達到的月子「食」效。

3、兩邊的乳房都要喂

如果一次隻喂一邊,乳房受的刺激減少,自然泌乳也少。每次餵奶兩邊的乳房都要讓寶寶吮吸到。

4、多多吮吸

媽媽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寶吮吸的次數;由於寶寶吮吸的力量較大,正好可藉助寶寶的嘴巴來按摩乳暈。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

六、坐月子吃多了雞蛋,營養價值高

有的新媽媽為了加強營養,坐月子期間,常以多吃雞蛋來滋補身體的虧損,甚至把雞蛋當成主食來吃。特別是在北方坐月子,天天吃雞蛋更是傳統。那麼坐月子,雞蛋吃多了,好不好呢?很多老人認為雞蛋是滋補的食品,其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適於月子裡進食,所以一定要多吃雞蛋,這樣可以幫助新媽媽恢復元氣

事實上,雞蛋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因為產後胃腸道蠕動能力較差,膽汁排出也受影響,雞蛋如果過量食用,身體不但吸收不了,還會影響胃腸道對其他食物的攝齲如果蛋白質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還容易引起腹脹、便秘,所以要適量。

醫學研究表明,分娩後數小時內,最好不要吃雞蛋。因為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出汗多,體液不足,消化能力也隨之下降。若分娩後立即吃雞蛋,就難以消化,增加胃腸負擔。分娩後數小時內,應吃半流質或流質食物。根據國家對孕、新媽媽營養標準規定,在整個產褥期間,每天需要蛋白質100克左右,因此,每天吃2個雞蛋就夠了。研究還表明,一個新媽媽或普通人每天吃十幾個雞蛋與每天吃3個雞蛋,身體所吸收的營養是一樣的,吃多反而帶來壞處,增加腸胃負擔,甚至引起胃病。

同樣道理,油炸食物也較難消化,新媽媽也不應多吃。並且,油炸食物的營養在油炸過程中已經損失很多,比麵食及其他食物營養成分要差,多吃並不能給新媽媽增加營養,倒是增加了腸胃負擔。

雞蛋作為營養品之一適量吃是合理的,但以其為主食甚至有的新媽媽除了喝稀飯其他全部食用雞蛋,這就不科學了。單一的飲食,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畢竟是有限的,過多地食用雞蛋而忽略其他營養素的攝入,則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和身體的生理機能失調。

七、不宜久蹲

有的產婦在生產之後不僅需要自己帶孩子,還需要自己去處理一些家務。但是因為在生產的過程當中產道和外陰都受到了損傷,坐著很不舒服,有的產婦會選擇蹲著洗衣服。專家提醒:女性產後蹲著不利於配女性盆底肌肉恢復,長時間蹲可能會導致子宮異位。因此,建議女性產後儘可能的避免久蹲。應該適量的走動,有些家務可以讓家人幫忙做。

八、記得收肚

產後收腹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婦剛生產完,肚子變得鬆懈,及時使用收腹產品,可以防止內臟下垂,同時對於產後惡露的排凈、腹痛的緩解、產後子宮、產道的修復都有良好的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