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色小鎮創城記:浙江模式不能簡單的複製

產業空間/全域文旅

深度服務運營商

了解

特色小鎮是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富有創意的獨特現象。浙江作為特色小鎮的誕生地和成功實踐地,雖然起步時間並不領先,但卻成為國內園區經濟轉型、新型城鎮化建設、產業集聚發展、人居環境推進最為成功的地方。

截止2018年4月浙江省公布了三批特色小鎮名單,共有114個特色小鎮,數量為全國之最。並且累積投資1200多億,集聚企業3.7萬家,引進各類創新創業人才1.6萬餘名。

然而,浙江特色小鎮在以特色取勝、市場化運作、差異化發展的同時,卻也被各地政府和企業爭相複製模仿,在建設特色小鎮的路上越走越偏。

那麽,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特色小鎮“浙江模式”究竟能否複製?智生活將對此進行深度分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特色小鎮“浙江模式”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特色小鎮有兩種發展模式:住建部、三部委倡導的“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浙江模式”。

“特色小城鎮”模式指的實際上是地域不大、人口不多、經濟總量不強但又是相對獨立存在的經濟單元、政治單元、生活單元,本質上是靠特色產業帶動的小城鎮。

特色小鎮“浙江模式”指的是相對獨立於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資源和一定社區功能的平台。

而特色小鎮“浙江模式”的產生與浙江有很大的關係。不僅僅是因為它在浙江誕生,更是因為浙江有著特色小鎮成熟的發展模式。

其一,浙江擁有深厚的產業基礎,形成了眾多塊狀產業、特色產業,數百億規模的“塊狀經濟”集群就有300多個。例如慈溪小家電、南潯木地板、桐鄉蠶絲被、諸暨襪子、上虞傘業、義烏小商品等。

雖然這些塊狀特色產業規模不大,但是市場佔有率很大。浙江將比較多的資源堆積在一個小空間,所以特色小鎮在這個地方率先發展起來了。

其二,長期以來浙江的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資本佔比超過55%,全省6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生產總值、80%以上的外貿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來自於民營經濟,具備雄厚投資基礎。

浙江作為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活躍的社會資本為特色小鎮提供資金保障,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經濟”。

其三,浙江省在特色小鎮發展上頒布了多項政策,創新推動“產、城、人、文”融合,並且要求所有特色小鎮要建成3A級以上景區,旅遊產業類特色小鎮要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此外,為防止特色小鎮建設淪為房地產開發,還從頂層設計上嚴格限制商業房地產項目。

因此,我們能看到特色小鎮“浙江模式”成功的背後是有著深厚的產業積澱、靈活的機制結構、完善的政策引導才發展起來的。

所以,特色小鎮“浙江模式”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其他地區照搬未必能保證成功。若是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模仿特色小鎮“浙江模式”的成功經驗,會出現千篇一律、千鎮一面等問題。

各地應理性的思考與判斷,重視自身特色小鎮模式的創新,看到不同地區不同鎮發展特色鎮的基本立足點,而不可盲目複製生搬硬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