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給中小學生測體溫背後,是個多大的市場?

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文 | 特約觀察員 許波

編輯 | 黃臻曜

疫情發生後,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不僅僅價格極其昂貴,而且一機難求。

我們的傳統業務是為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打造兒童健康智能機器人,其中一項用到的核心技術就是結合紅外熱成像和圖像識別技術為數百位兒童集中入園場景進行快速體溫篩查。在疫情這種緊急情況下,我們把一批兒童健康智能機器人緊急改成紅外熱成像測溫機器人,用以公眾場所的防疫測溫。改造後測溫效率從原來的4-5秒改成了1秒以內,在相對穩定的室內環境中且固定距離在0.8-1米左右時測溫精度可達到±0.3°。改造後的產品推出市場後,我們獲得了業務量和規模的逆勢增長,其中2月份的單月銷售額比去年第一季度增長超過了100%。

對教育行來說,測溫儀從非剛需到剛需的轉變我們認為是一個歷史性的機會,但最開始我們並沒有洞察到這一點,完全是出於企業自救,後來才開始形成對防疫行業系統性的思考。這次疫情對打造更加安全和健康的未來智能校園有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市場和推進作用。

手持耳溫儀不能搞定所有教育場景

疫情前,我們看到學前教育機構在晨檢時需要測溫,小學低年級段在春秋兩季手足口等疾病高發季節,學校會組織體溫篩查。疫情發生後,雖然還沒有開學,從政府復工複學的要求來講,學校必須進行入園/校測溫並記錄,這是一條硬性規定。但從實質來講,測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把有發熱症狀的學生篩查出來進行二次確認,以防止學生聚集在一起後發生疾病的相互傳播。

校門口的諦達諾科技測溫儀

傳統醫學上判斷發熱一般采腋下、口腔和肛門的體內溫度,但這種測溫方式時間要求3-5分鐘,學校需要一種針對數百人甚至數千人的快速體溫篩查技術,並且要求非接觸測量以確保保持安全距離,同時所有數據能夠得到記錄以進行備查。

目前能滿足大群體快速體溫篩查技術一般都是通過篩查體表溫度完成的,比較受關注的是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查技術。傳統的額溫槍採用的是紅外熱電堆技術,雖然可以非接觸快速測溫,但距離比較近相互容易感染,而且測溫人數多了以後誤差會加大,更不用說測溫數據自動記錄了,嚴格來說,額溫槍產品更適合於人數較少且最好在室內的測溫場景。

實際上,我們通過研究還發現,每個人的發熱體溫閾值是有差異的,比如很多幼兒園的保健醫生在3月份手足口高發期的時候會默認體表溫度超過36.2°就會進行二次體溫確認,改用3-5分鐘的體內測量方式,但會出現有的小朋友體表溫度36°但實際已經發熱的情況,傳統測量方式會漏人是因為在快速篩查體溫異常時並沒有考慮個體的差異導致的。

根據這幾年的經驗,我們總結了教育行業對測溫產品的一些要求,主要針對未成年人的中小學、教育機構和幼兒園等。

1、 效率高,智能化

教育行業一般人數多,但安保力量有限,需要測溫效率高的產品,安保人員能快速上手,還需要能夠智能報警功能。

2、不漏人,篩查準

未成年人體質較弱很容易相互感染,一旦漏檢或漏判可能會帶來隱患,教育行業也要對進入校園的任何人包括教職員工進行測溫。

3、須考勤,能記錄

控疫最基礎的就是需要及時記錄和統計進入校園的考勤信息,因此教育行業考慮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時必須和考勤結合在一起。

4、有數據,可預測

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需要及時掌握實時數據,並根據數據變化提前做好防控疫情的工作

5、易部署,能戶外

要容易部署,工程部分越少越好,部署的效率非常關鍵。另外就是很多學校的大門都屬於戶外場景,測溫產品要求能夠在戶外安裝和使用。

6、有平台,好維護

教育行業不僅要求實時防控疫情,更重要的是借助這個機會對全校師生和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宣傳,這需要平台能夠無縫對接數據並形成內容對這項工作進行支撐。另外,產品最好具備遠程升級和維護的功能,這樣一旦有什麽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

實際上,教育行業也分為很多場景,每一種場景都會對應比較適合的測溫產品。

支持定位、測溫和心率的校園手環產品成熟以後,我們認為可以逐步使用在校園內的諸多場景中,包括操場、食堂、教室和樓道等,可以實現定時體溫、位置和心率等監測和定時數據上報。但對於校門口的場景,由於人數較多和需要實時處置體溫異常的情況,所以仍然需要結合考勤的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查技術的產品。

“教育+大健康”的新場景

疫情前,我們看到只有幼兒園晨檢會測溫和手足口等疾病高發期時小學低年級段會測溫,疫情後,我們認為所有中小學和教育機構都會標配體溫篩查設備和手段,而且加大對衛生保健的重視和投入,這是疫情帶來的改變和機遇。

我不認為這個賽道只是短期爆發。測溫類產品目前在教育行業需求大增,據我們了解,真正能部署智能化測溫產品的學校還是少數,更多的學校也存在大量需求,而且這些剛開始使用的學校未來也存在產品和解決方案升級的需求。

當然,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複學臨近以及氣象逐漸轉熱,智能化測溫產品的需求會下降,但隨著秋冬季來臨,加上這段時間學校對測溫產品需求的逐步清晰和深化,也許新的一輪機會又會來臨,那個時候才是對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真正考驗。

從長遠來看,我們認為在未成年人集中的教育場景比如中小學、學前教育、托育機構和教育培訓機構等會出現“教育+大健康”的新場景,這也符合國家層面近幾年越來越重視未成年人的健康管理的趨勢。

在傳統的教育場景中,學校主要負責教學組織,同時設置保健室並在衛健委的業務指導下進行學生的健康篩查、管理和應急處理等工作。但實際上,目前有經驗的專職保健醫生嚴重不足,比如幼兒園基本都有保健醫生,但受業務水準和缺乏設備的影響,學校的保健醫生只能起到基本保育和應急處理等基本職能,在兒童流行疾病及時發現篩查、兒童健康數據有效管理和對家長兒童進行必要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宣傳方面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科技手段為學校的專職或兼職保健醫生賦能,來滿足“教育+大健康”新場景的需求。

市場競爭才剛剛開始

這次疫情提醒全社會尤其教育行業確保校園安全和健康是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科技企業如何利用現有的技術優勢以合理的商業模式為教育場景服務,是非常大的挑戰。研發出真正適合教育行業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而不是將其他行業的產品照搬過來,結果可能就會出現產品和場景不適應的情況。

除了場景匹配,教育場景對一些技術的選擇和使用要非常慎重,這就要求技術本身非常安全。舉個例子,我們最早在人臉識別上使用了紅外線輔助光這樣的技術,目的是為了在各種光線條件下能夠準確識別,紅外線輔助光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谘詢了一些眼科專家,專家也不確定兒童每日注視紅外線輔助光會不會帶來眼科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果斷的去掉了這種技術。

在商業上,如果一種技術很完美,但特別昂貴,也許可以在少數學校可以使用,但是想讓更多的學校也能使用,可能需要尋找成本更低的技術或者尋找一些新的商業模式。

至於未來市場規模,這其實是一個很容易計算的數字,我們隻考慮18歲以下針對未成年人的學校和教育機構。根據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全國有幼兒園26.67萬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38萬所,高中階段教育全國共2.43萬所,這已經達到50.48w家學校,同時這不包括在各個學校周邊大量存在的教育培訓機構,可見測溫產品及實時防疫解決方案在教育行業的市場空間是巨大的。

當然,競爭也將非常激烈。在市場的早期可能會有各種形態的測溫產品進入到校園,但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後,學校可能會對測溫類產品的使用和準確性提出一些更深入的要求,這就要求產品提供商要及時優化和迭代,政府也會相應的對測溫產品進行規範化要求。

我們認為未來有幾類企業可能在這個市場會具有優勢,一是有強勢品牌的公司,這些公司同時具備了渠道、規模和產業鏈的優勢;二是有自己核心算法的公司,這些公司往往能夠基於大數據進行有效的個性化體溫發熱篩查;三是真正圍繞教育場景進行研發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因為更懂客戶而勝出。

對企業來說,首先要擁抱教育行業,要懂教育客戶,要圍繞教育場景開發產品和方案,照搬其他行業的產品在教育市場沒有機會。

其次要有核心技術,要有真正能夠解決問題和經過教育場景驗證的產品,從這次複學到新的秋冬季的來臨之前是各種測溫類產品的試金石。

另外政府一定會規範化這個市場,如何提前根據政府要求做好此類工作也會為企業贏得更多機會。最後,科技企業也需要根據教育行業的特點制定出合理的商業模式,如果技術再先進,但是教育行業客戶用不起,也沒有辦法得到廣泛應用。

推薦閱讀:

危機之下,如何降低能耗度過調整期? | 超級觀點

如果不做“知識積累”,企業會面臨每天失血|超級觀點

36氪招募特約觀察員,發光的觀點值得被看到

“超級觀點”欄目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踐行者,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