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11

《長安十二時辰》火得快。6月27日該劇在優酷上線後,豆瓣評分火速躥到8分以上,目前穩定在8.7分。

 

優秀的口碑,讓這部劇掛上了“良心劇”的招牌。通常,一部試圖展現厚重古典美的歷史劇集,大多要落到一個切實有據的時間點上,通過服化道等細節上的考究,為觀眾呈現出華麗的場面;

 

而另一重要素是真實感。在歷史的宏大視角下,每一個人物都能讓觀眾相信,這場華麗的想象,與中華民族每個人對“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自豪情緒有著共鳴。

 

這兩點,《長安十二時辰》都做到了。

 

 超級網劇,從哪兒升級?

從2017年的《九州·海上牧雲記》到2019年的《長安十二時辰》,曹盾的作品列表中間,還有一部《愛上你治愈我》,豆瓣評分7.3。

 

但兩年前的《九州·海上牧雲記》被提起得更多了。有些重量級的石子,即便落至湖底,也會震蕩起記憶的漣漪。《九州·海上牧雲記》引發了中國國產劇投資理念、拍攝方式、製作流程上的多重震蕩。在《九州·海上牧雲記》後,製作精良的“大戲”門檻,無形中被抬高了一截。

 

對於曹盾自己來說,最明顯的變化是群組裡的人多了不少。以往傳統的電視劇劇組,三百人幾乎是極限,但到了《海上牧雲記》,這個數字增長到八百,而到了《長安十二時辰》,最多的時候,不算群眾演員,劇組人數超過一千人。

 

一千多個人的管理只能靠實操。傳統和過去在這一瞬間都是紙上談兵。“要說經驗,肯定是來自於《海上牧雲記》。沒有做過那個實驗,現在突然給你一千人,你都不知道該怎麽使。”

 

曹盾覺得自己不辛苦,有很多人比他更辛苦。

 

雷佳音在這部劇裡累出了骨質增生,易烊千璽發燒近40度。劇組工作的時間往往是歇上八個小時後拍十二個小時,永遠跟正常的一天差四個小時。

 

《長安十二時辰》的夜戲大多是從晚上拍到天亮,群眾演員在下午一兩點鍾的時候抵達現場,一千多人都要梳頭、化妝、換衣服,等所有群眾演員準備完畢,基本上就是晚飯時間。一拍就是一整宿。之後群眾演員又把服裝道具歸還,黑白顛倒,令人忘記正常作息。

 

這樣的大場面,在鏡頭裡,都落在了人的身上。在劇中,曹盾用真實的鏡頭描繪著長安的一天,出行、賞燈、逛街、飲食,所有的一切都為營造真實感。所有群眾演員的衣服,每一件都是劇組自己製作,沒有一件是租來的。布料也是工作人員自己織,自己印染圖案。

 

“我唯一沒要的東西是刺繡,因為我覺得織和染才是當時最重要的東西。現在很多古裝劇為了顯得雍容華貴,都大量使用刺繡,所以《長安十二時辰》我們刻意規避了刺繡。除了刺繡之外,這個時代還有別的東西。”

 

劇中每一個角色,都活在自己獨有的生活裡。語言風格,風土人情,都扎根在長安城裡。“生活扎實了,情感就扎實了。情感扎實了,情節才扎實。只有真實感營造出來了,後續跟進劇情,演員的情感基礎才牢靠。如果沒有一個真實的情感基礎,那麽很多價值觀的東西就沒法建立起來。”

 

 保留原著的文學風格

《長安十二時辰》分三個篇章拍,將馬伯庸的原著小說四個大章節的節奏基本保留。曹盾如今回想起來,覺得劇本基本還是配合著馬伯庸的小說走。“基本上,小說是什麽樣,劇本就是什麽樣,這是我們要追求和爭取的最終效果。”

 

曹盾是那種原著作者會放心大膽地把小說交到他手裡,要他放手拍的那種導演。在《海上牧雲記》剛剛播出之時,有不少觀眾批評他,節奏過於緩慢。

 

“我得保留猴子本身的一個氣質,忠於原著的一些文學功底。不能把南九州的東西拍成北九州的東西。雖然很多觀眾不喜歡,覺得太慢、拖遝,但我自己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很多。”

 

這次曹盾開頭不慢了。隨著“天保三載上元節長安”的字幕出現,鏡頭從遠方的山巒緩緩拉至屋簷之下,花燈招搖,兩分鐘的長鏡頭,看遍長安一百零八坊。

 

有的觀眾對於這樣的長鏡頭不太適應了,人物行商,店鋪行肆,各類貨物琳琅滿目,“鏡頭推得太快了,看不過來。”

 

長安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馬伯庸從西市開市寫起,絹布店、鐵器店、瓷器店到鞍韉鋪子,布糧鋪、珠寶飾鈿鋪、樂器行,在兩分鐘的長鏡頭裡,悉數不少。

 

“第一個鏡頭是大唐盛景,咱們是一個鏡頭讓大家看,自然比文墨表現得少些。”曹盾說。

 

“當初《長安十二時辰》能引起轟動,不就是有那麽多的知識點嗎?好多人就嗨這件事兒,你不能把這個特點犧牲了。我們在保留知識點的基礎上,又加了很多,都是在延續馬伯庸老師的特色。”

 

《長安十二時辰》在曹盾手裡,是帶著馬伯庸烙印的,“讓它帶上我們的烙印,再往下走,不能變成一個全是曹盾烙印的劇本。”

 

 “一鏡到底”不容易

開機前,曹盾跟攝影導演組開會,定下了《長安十二時辰》的風格:運鏡流暢,多使用運動長鏡頭。

 

這一要求對攝影道具都是挑戰。拍攝時,許多鏡頭沒法使用現有的器材拍,就只能現場進行加工。在第二集裡張小敬追逐狼衛的長鏡頭中,隨著煙丸擦過天際,鏡頭需要全程追著張小敬,在房頂、窗戶、街頭穿梭。

 

“很多人以為那是航拍,但因為飛機載重的問題,航拍的機器掛不了大攝影機。如果我們用航拍,到了這個鏡頭,畫面品質會立刻跳水,整個呼吸感也不一樣。”

 

為了保證這一點,《長安十二時辰》基本排除了航拍的可能性。因此在劇組中有一個專門的器材部門來解決拍攝問題,包括在後續劇集中即將展示的高速鏡頭,要求機器在幾秒鐘內就要拍出一個路徑極長的180度鏡頭。“要求是跟爆炸噴出來的火的速度一樣快,這都需要我們自己改進器材後才能拍。”

 

在開機前,動作團隊就開始排練。攝影和導演組在開拍之前,用模型把整個現場搭建重現,再來設計鏡頭的運動。

 

劇組有一個滿滿都是紙板模型的倉庫,專門用來排練旅賁軍戰狼衛及其他長鏡頭。“所有的環境都需要搭建:這裡是樓梯,這邊是過道,牆和二樓平台都具體在哪裡……需要長時間的排練,最後才能拍出來沒有遺憾的鏡頭。”

 

曹盾對鏡頭的追求,導致“電影質感”這四個字總與他掛鉤。但他沒覺得這四個字有什麽值得。他更看重流程的升級:“如果我們的劇集不能實現季播的話,我們永遠沒法追上電影。”

 

曹盾拍攝《長安十二時辰》時,有一部知名導演的作品同期開拍。“他們也拍七個月,我們也拍七個月,電影拍完後期最多剪成三個小時,而我們呢?這直接關係到我們每天工作量的問題。如果我們還是這樣的流程,沒有一季10-12集,按季播出的流程,那麽電視劇的品質總還是要比電影更差一些。”

 

外界給的標簽,未必會與真實的追求方向所重合。曹盾覺得,所有的嘗試,最後會有兩種風險:一種是被認可,一種是不被認可。

 

“為什麽被認可,為什麽不被認可?你可能得自己關起門來想明白了,下次別犯這錯誤。好的地方就下次繼續保留,才能進步。”

  -FIN-

 

   上期回顧

拍中國版《情書》,選角難,導演更難

《小小的願望》再傳撤檔,重現電影冰封期的又一片雪花

港片黃金時代最重要的獅子山精神,去哪了? | 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